分享

《今律佳对》序言和后记

 鲁鸿武 2022-05-2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

序(一)

周文彰

中华诗词是文学艺术领域一颗璀璨明珠,自公元前11世纪至今,有文字可考的诗歌史一直没有中断。迨至20世纪早期,在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下,引进西方文化催生的自由体新诗,取代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地位。但是20世纪中期,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胡乔木、赵朴初等名人大家都有格律诗词集问世。极其热爱传统诗词的毛泽东主席,还说过格律诗“一万年也打不倒”的经典话语。到了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热潮中,中华诗词“春风吹又生”迎来了“柳暗花明”,经历了40年的回归、复兴,出现了今天空前的繁荣局面,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

中华诗词的空前繁荣,把当代诗词“入史”的呼吁提到了前台。我一就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就谈过“入史”问题。事实上,只要有人创作,诗词就已经“入史”,而且中华诗词界每天都在以海量的诗词作品,刷新和丰富着中国当代文学史。人们所说的“史”,是专指教科书而言。我相信,当代文学史界的大咖们是不会舍得把如此繁荣的当代诗词文学置于当代文学史之外的,除非文学不包含诗词。

律诗是中华诗词最鲜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律诗的对仗句,具有不同于其它近体诗的独特样式。究其对仗形式的发端,应该是起源于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生两仪”,把世界万物皆分为阴阳两半的二元观念。老子曾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所以,这种左右对称、阴阳相合的形式,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诗词文学。《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魏古体中,这一类对偶句更是比比皆是。古典诗歌形成格律诗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对偶形式继承下来,形成格律诗重要因素之一的对仗。

律诗中的对仗句,最能表现作者的智慧和能力,最能表达律诗本身的光彩和神韵,因此使得律诗本身流传久远、影响广泛。一首律诗由于内含一联对仗工稳、优美流畅、寓意深远的句子,就会增添诗的份量、流传千古。格律诗形成一千多年来,数量多如星斗,范围盈天罗地,而那些对仗的优美诗句尤能让人熟记于心、传唱于口。例如古代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当代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等,人们对全诗不一定能熟记会背,但对这一类的对仗句,却是烂熟于心,脱口而出。用在日常生活与文字之中,增加表现力、增强感染力,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这是中华诗词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之所在。

数千年来,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从刻骨铭鼎到落帛入纸,从制版印刷到互联网传播,中华诗词所依赖的物质载体越来越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交通四通八达,人们交往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扩大,中华诗词所能表现的题材和内容越来越多;人口激增,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活舒适稳定,闲暇时间增多,中华诗词所需要的创作、欣赏、传诵的人群越来越大。有人根据对诗词网络工具使用情况估算,当代中华诗词作者有三百万人之多。如果每人每年写10首诗词,那么一年就会产生三千万首诗词的惊人数字。在每天可以产出一部《全唐诗》的时代,如何能在众多诗词中选取佳作、采撷精华?如何使有代表性的诗句突显出来,获得广泛传播、得到重点欣赏?中华诗词的繁荣时代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河南诗词学会以李刚太为代表的几位诗人,概览当代诗坛,立足河南,放眼全国,爬罗剔抉、披沙拣金,从一百多位诗人的律诗中选出万副对仗联句,以名句系引名作,以名作系引诗人,在意境上力求步跟时代、情系人民,表现真善美,提供正能量。这就是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今律佳对》。这真是独辟蹊径、富有创意,既是前述时代课题的解决方案之一,也给当代文学史家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研究路径,因而是一次为“入史”所铺垫的基础工程。

这项工程,得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诗词学会会长杨文生先生,河南诗词学会荣誉会长何广才先生,郑州诗词学会会长姚待献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们深为钦佩《今律佳对》的创意和价值,并及时告诉我并嘱我为之作序。我很赞赏《今律佳对》的独树一帜,欣然写下这篇序。

祝愿《今律佳对》走遍全国,祝愿《今律佳对》越办越好!

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于北京寓所

周文彰,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图片3

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荣誉会长何广才

序(二)

何广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声律、对韵类著作名目繁多。明清以降,即有萧良有所撰《龙文鞭影》、司守谦所撰《训蒙骈句》、林缉熙所撰《仄韵声律启蒙》、李渔所撰《笠翁对韵》、车万育所撰《声律启蒙》等不下数十种。但除了现当代人陈华棠所撰《韵律例对》、陆伟廉所撰《对韵屑玉》、杨天材所撰《对韵全璧》、郁犁所撰《新四声对韵》等以外,大多年深岁久,内容陈旧,与新时代社会生活及其所形成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和时代审美理想相去甚远。而且以上书籍除极少数尚有发行外,很多已难以购求。这实在是广大诗词爱好者学习写诗特别是学习属对时的一大缺憾。

今有河南诗词学会李刚太、朱继彪、付兴舜、白凤岭等几位先生,“意匠如神变化生”,很有创新精神地做起了当代中华诗词名联集成的大文章。他们经冬历暑,苦心孤诣,遴选了省内外一百多位诗人的上万副律对,先是分期发于微刊,继而在郑州诗词学会会长姚待献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编纂成书。特别是承蒙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惠赐佳什,撰序题签,更使该书增辉添彩。这对于激励广大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学习和鉴赏中华诗词,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国语·楚语》中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俗话常说:好事成双。所以对称美是我们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秩序感,更是国人对圆满的期许、和谐的追求。这种审美价值取向广泛地体现在土木建筑、室内装潢、服饰设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体现在诗歌中,就有了骈句、对偶句和对仗句。如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等一些对偶句。《楚辞》以后的赋,则大量运用以四六句式为主的对偶、对仗,以致成为盛行几代的骈体文学。格律诗出现之后,更是把对仗悬为定格。从此名篇佳对云涌飙发。其意蕴或缠绵悱恻、婉转悠长;或清新隽永、慧心巧思;或刚劲雄健、激昂慷慨;或文理俱惬,寓意绵邈。呈现出“五彩争胜,流漫陆离”的景象。

然而律诗对仗决非易事。古人对此有很多讲究。元代著名诗人杨载在其《诗法家数》中就说过,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写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在其《说诗晬语》中说:“三四(句)贵匀称,承上斗峭而来,宜缓脉赴之。五六(句)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须振起也。”并以崔颢《赠张都督》、杜甫《送人从军》、温庭筠《商山早行》、周朴《赋董岭水》等诗为例加以阐释。足见律诗对仗之维艰。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其《麓堂诗话》中以贾岛为例,曾有“律诗对偶最难”的慨叹。贾岛《送无可上人》诗中有一联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他在此两句后又注一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道尽了诗人属对的艰辛。

现在我们有了《今律佳对》一书作为格范和镜鉴,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因为通览全书,有这样几点肯定可以给大家深刻启迪:一是鲜明的时代性。很多律对通过写意、写景、书事反映了党和国家、英模人物和广大人民群众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体现了新时代奇迹迭出、梦想成真的动人景象,展示了新时代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折射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是作者的广泛性。入选作者既有驰名中外的诗界泰斗,也有纵横当代诗坛的诗词大家,还有风华正茂、成就斐然的中、青年诗人。三是用韵的多元性。书中上万副律对足以覆盖平水韵和《中华通韵》中的所有平声韵部,而且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借鉴和欣赏的广阔空间。

可以想见,《今律佳对》一书的出版发行,一定能够在读者中引起积极的反响。同时期待广大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为发展和繁荣中华诗词文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聊撰数语,滥充序跋;一孔之见,仅供参考而已矣。

2021年10月28日于郑州

何广才,汉族,河南省台前县人。1945年2月生。196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系。参加工作后长期在县、市、省党政机关工作。退休后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河南诗词学会会长、《中州诗词》主编。现任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荣誉会长、河南诗词学会荣誉会长。

文章图片4

《今律佳对》主编李刚太

后 记

李刚太

我是中华诗词的一个爱好者追随者。在中华诗词的大海中,我是一滴小小的水珠。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曾是后浪,又瞬间成了前浪。我曾经泛起过小小的浪花,又瞬间面临沉入大海。我以76岁的年纪,期望在沉没之前,再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做点事情。这,就是我主张编纂一部《当代中华诗词名联集成》的初衷,浓缩为《今律佳对》四字。我不知道我的步子能走多远,也不知道谁能和我相向而行,更不知道将来有谁可以接力传棒,但我决心走出这第一步。走到今天,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我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了《今律佳对》平台中,几乎没有创作新的诗词作品。这一年,有苦涩,有艰辛,有欢欣,能够出到122期,我觉得这一年还算没有白费。

《今律佳对》办刊过程中,我的第一个合作者是河南青年词人李红星,一方面他担心被误解为“干私活”影响本职工作,一方面他被一个垂暮老人的执着所感动,最终毅然担负起重担,利用工余时间帮我制作和发布微刊上网,却不敢在微刊中署写真名。这个平台,当时只有一个编辑、一个制作人。还有三个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星汉和杨逸明先生极力支持我的创意,钟振振先生虽有疑虑,还是接受了我的邀请。不久,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刘麒子,现任副会长王改正、杨文生,河南诗词学会荣誉会长何广才、《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宋彩霞和著名诗人魏新河、熊东遨、何鹤等,都奉献了自己的佳作。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姚待献,河南诗词学会顾问兼女诗人工作部主任张伦,河南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平顶山诗联学会原会长胡吉祥等,都亲自组稿或者安排组稿,使得征稿的范围逐步扩大。

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朱继彪,河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新乡诗词学会会长付兴舜,焦作诗词曲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白凤岭,应我所邀,陆续进入了这个微刊的编辑队伍。朱继彪视野宏阔,付兴舜格律娴熟,白凤岭勤恳热情(也是早期策划的参与者)。一年来,他们不等不靠,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无私地承担了编选责任。他们甘愿为当代优秀诗人缝制嫁衣,为当代诗词史的研究发掘资料提供素材,废寝忘餐,配合默契。我们商定只选不改,并将分头编审的意见及时综合,反馈给原作者。没料到大多回复意见是,对一些作品不被采用心服口服,并称赞说,对仗是试金石,微刊是培训班,通过选编找到了差距,提高了精品意识。

总体来说,《今律佳对》收选当代律诗佳联,是我和后来组成的编辑团队的自发行动,是一次摸石头的探险、吃螃蟹的尝试。由于我们视野、水平和能力的局限,一百期的结集只是起步,只是试验,尚不具有权威性和完整性。选入部分诗人的部分作品,在全国数百万诗词爱好者中仍是极少数,即使是我们身处的河南这块地方,依然多有遗漏,一些前驱可能被忘却,许多新秀尚须拔擢,有些优秀诗人没有邀约渠道,或者虽经邀约却因主创词曲绝句古风楹联而少有律诗,或者与我们《征稿启事》中表达的诗观不合,所以未能提供稿件。假如能够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诗词团体立项,或许能够真正完成这一极有文学史资料价值的著作,可是本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估计在我的有生之年,是很难完成这项计划了。好在已经抛砖,或许可以引玉,我非常期望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全国各级诗词团体的支持,非常希望有人接力传棒或者相向而行,我也期望熟悉词曲的专家创制出“今词佳对”“今曲佳对”来。

在我们选编并发布微刊八十期后,我向姚待献同志说明了出版愿望,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姚待献同志长期担任郑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现在担任郑州慈善总会会长、郑州诗词学会和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他非常豪爽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决定设法筹措经费,全力支持出书。他联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诗词学会会长杨文生同志,邀请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同志作序并题写书签,同时也邀请了河南诗词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何广才同志撰写了序言。在周文彰等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今律佳对》的影响力迅速提升,生命力迅速增强,稿件纷至沓来,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之后我们又增补李金光、马丽华、王久莲、吴红霞、马艳红充实了编辑队伍,使微刊的编辑和发布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在此,我谨代表本微刊的编辑团队,向周文彰同志、何广才同志、杨文生同志、姚待献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一道编辑制作的朋友,向创刊以来一直对《今律佳对》予以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为后记 。

2021年11月于惠风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