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县立新中学的菜园

 华州文史荟萃 2022-05-21 发布于北京
我在“社中”当教师
作者:刘正军

我在华县立新中学当民办教师时,代毕业班物理课,主持校团总支工作,在贯彻“五七指示”的年代里,还负责过学农方面的有关工作。从1971 年 9 月进校到 1977 年 2 月调离该校,在那儿我工作了 5 年半时间。那时,正值我人生的黄金岁月。这所学校是两年制社办初中,当时初一两个班,初二(毕业班)6个班。初来乍到,学校没让我当班主任,给我分了毕业班的物理课,每周18课时。

立新中学部分教职工合影

菜 园 踪 迹

考试制度取消以后,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变成了贯彻“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把学习纳入到以农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所以学生除学习文化课外,还要学工、学农、学军等。当时我校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了竹器编织班、塑料加工班、养猪班、兽医班。除此之外,其余班级均为学农班,参加种菜、种稻等工作。我是科任教师,没当班主任,所以学校把带领学生种菜的任务交给了我。因为这项工作无须固定的班级负责,用人时可由学校临时抽调。

我不会种菜,所以得先向老农学习,于是学校炊事员白师、退休职工李师,便成了我的老师。那时还不兴薄膜育苗,开春时为了催苗,白师教给我了一个好办法。他教我把瓜籽放在碗中,猛浇开水浸烫两分钟,后又速浇冷水将其冷却——这叫“打死救活”;然后滗掉水用湿布把瓜籽盖严,晚上把碗放在灶房的灶膛中,这样瓜籽很快就发芽了。待小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就用瓜铲在虚土上扎一道缝,把瓜芽轻轻地放进缝中,再把两边的虚土向中间压实,上面浇一瓢水,撒一层沙,最后扣上瓦片就行了——这叫“下芽子”。每遇阳光灿烂时,就把瓦片揭开让太阳暴晒,催苗生长。晚上又把瓦片盖严,以防霜冻。这样栽培的瓜苗要比直播的瓜苗,提前好多天拉蔓并开花结果。当时我们栽的笋瓜、南瓜、西葫芦等,都是按这个方法栽种的。

栽菜苗时,李师曾多次告诫我“茄子栽痂,辣子栽花”“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七月半,栽稙蒜”“头伏萝卜中伏芥,秋后种的大头菜”“早上种瓜,尽开空花,晚上种瓜,瓜用车拉。”后来,他曾教我怎样给西红柿整枝,怎样给南瓜压蔓,怎样给辣椒除草。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他对我千叮万嘱:“辣椒根系很浅,除草时千万不能用锄锄,应在浇水后用手拔,否则植株容易枯萎;追肥时万勿给辣椒浇水茅,否则辣角易生脓包。”在他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种菜知识和技能。

每逢劳动课时,我就向学校要几班学生,集中力量拉粪、翻地、打畦子、锄草,然后根据不同时令,栽上了各种蔬菜。当时除瓜苗外,其余菜苗均是我从赤水街买回的。记得栽种最多的是辣椒、茄子、西红柿、西葫芦、大青菜、笋瓜、冬瓜、白菜、韭菜。另外,还有少量山药。每次栽菜时,都是由我领着学生开沟、挖窝、栽种、抬水、浇水等。菜苗长大以后,要不时地浇水。那时校内有一眼年代久远的老井,水不甚旺,上面安着水车。浇水时我把学生分成数组,每组推水车5分钟。推水车时学生们跑得飞快,井水向上哗哗哗泛个不停,涌起一簇簇白色水花。待他们累了时,5分钟就到点了,立即由另一组接替。整个过程中学生并不觉累,而水量却很大,以致很多时候,推得井里都没水了,需歇息一会才能继续。

集中劳动之外,我还抽出七八名男生,组成了一个种菜小组。平时的一些零星活儿,如揭扣瓦片等,就由这个小组负责。晴天时他们会自觉地把瓦片揭开,让菜苗接受光照,晚上又把瓦片扣严,以防菜苗受冻。这些工作都在课外进行,并不影响他们的学业。另外,每周我还组织教工参加一次菜地劳动,具体活儿由我临时分配。大家都把这当成了乐事,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劳动时,菜园里总是笑声连连,充满生气!

那时每天抽空到菜地里转转,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每当我蹲在菜畦旁边,看到菜苗长高了,含上花蕾了,蕾绽花开了,花谢结果了,果实长大了等等时,心里就洋溢起一种美好的成就感——一种暖暖的兴趣盎然的感觉。所以我很快爱上了种菜,爱上了劳动,以致这再也不仅仅是我的一项任务,而成了我的一项爱好和乐趣。后来一旦菜地里有了活儿,我就会立即挽起衣袖干起来,或给韭菜拔草,或给南瓜压蔓,或给番茄整枝等等。另外,我还经常挑上粪桶,挑一担水茅兑一担水,把它一瓢一瓢地浇灌给菜苗;还多次一人把男厕内的粪土挖开、打碎,然后挑着两个大笼担到地里,追施在秧苗根下。记得白师看到我用那么大的竹笼担粪时,曾很惊异地戏说道:“呀!小伙子愣娃病犯了!”

因为水肥充足,管理精细,所以菜苗长得很快。特别是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几个主菜,长势特别好——沉甸甸的茄子挂在枝头,垂得茄枝都弯了腰;辣椒树的枝枝杈杈上,一支支鲜嫩的辣角又细又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西红柿架上,鲜艳的西红柿疙疙瘩瘩,特别惹眼,底层的尚未采摘,上层的又长大了……那时我们种菜,从来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所以我们种的菜,全是地道的绿色食品。

许多星期六,我组织种菜组学生采摘一批蔬菜,在地上分放成几十个小堆。每堆都有茄子、辣椒、西红柿、笋瓜等等。每位教职工及蔬菜组的学生,放学后每人一堆带回家。我们种的蔬菜,除供应师生会餐及带回家外,其余全供给教师灶了。冬末收获的大白菜,一时吃不完,就在地里冬储起来——个挨个地“拥”在一起,上面覆盖一层湿土。用时刨开湿土,鲜嫩的大白菜便露出来了。所以,教师灶的灶费极低。这令送报的邮递员非常眼红,竟几次向我提及,要在我校搭灶吃饭。

图文来源:《一剪闲云赋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