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连山散文:南京长江大桥的点滴印象

 与春天同行 2022-05-21 发布于青海
文章图片1

南京长江大桥的点滴印象

作者:仇连山

文章图片2

星期天早饭后,老婆对我讲:今天午饭后,我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南堡公园去看看吧。我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她说:那里滨江风光带新建了一个玻璃栈桥,到那里玩的人很多,现已成为南京网红打卡地了。我说:行,我们开车去。她说:不行,开车去没处停,坐公交车去。我从网上查了一下,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她说:反正是星期天,没有事,慢慢坐吧。

午饭后,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中途换转了两次车,才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南堡江边。看到玻璃栈桥上人山人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宛如一条人的长龙。我们沿着金川河边休闲小道绕行到玻璃栈桥头。在上桥的路口设有闸门,两个保安值守着,要求每一个游人打开健康码,检查后方可放行上桥。走到桥上,放眼望去,大江两岸一览无遗,滔滔江水,波澜壮阔,奔流向海。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川流不息,不时鸣放悠长的汽笛。离身边不远处就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南北,南桥头堡近在咫尺,桥墩上“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万岁”12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大桥上层公路桥上的汽车南来北往,一辆接着一辆,下层铁路桥上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很是壮观。玻璃栈桥上熙熙攘攘,用手机拍照的人很多,有自拍的,也有相互拍的。桥下面的江滩上,许多人或坐或躺在草坪上,有不少人带了垫席,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或支个小帐蓬在里面打牌或休息,还有人在江边的“望江亭”内唱歌、拍抖音,江水拍打着护坡的石块,一浪接着一浪,很有节奏。

望着这一切,特别是注视着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勾起我对南京长江大桥的点滴回忆。尽管说我在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无数次从南京长江大桥上经过,但真正对大桥有着深刻印象的不多,值得回忆的就是那么一两次。

文章图片3

记得我刚当兵时,新兵连训练一结束,下到连队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几个老乡就相约请假去看南京长江大桥。因为那个年代,南京长江大桥是一个让多少人想望游览的地方,好比今天的网红打卡地一样,令人神往。星期天的一早,我们几个老乡就坐车往城里赶。部队在城东郊区,大桥在城西江边,相距几十公里,当时公交车也比较少,等一趟公交车要很长时间,而且坐车的人也很多,我们穿着军装也不好意思往前挤,凡是上不了车时,我们也不等下趟车,就自己走。因为那时大家都是浑身充满活力的小伙子,走得也快,也不感觉累。大约三个小时,我们就从营区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上到大桥上,大家非常激动,感觉很神圣,流连往返,在大桥上来回走着,凭栏远眺,心潮激荡,望着滚滚江水,不禁想起小学课本中“南京长江大桥”的课文,身临其境,好像早已熟悉一样。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全长6772米,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那时,大桥上还有专门给人照相的,我们几个人每人照了一张带有大桥背景的相片,最后还一起照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当大家走下大桥时,还在纷纷议论,都说大桥很雄伟。是啊,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仍然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尤其是,我当兵所在的部队当年还参加了大桥建设,我们师原政委彭勃将军曾担任过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应该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不仅实现了“天堑变通途”,而且也拉开了我国独立自主建设长江大桥的大幕。现在,长江上有六十多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第二年,毛主席在南京视察时来到长江大桥上,问陪同的许世友将军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当年九月,许世友将军调来一个装甲团共118辆59式主战坦克,一字排开,依次从南京长江大桥上陆续通过,结果大桥安然无恙。检验后,许世友将军当即就给毛主席打去电话,肯定地回答了毛主席所问的问题。

文章图片4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雪,当时我在师组织科当干事,根据上级命令,全师部队执行扫雪除冰任务。驻守在江南的三个团,一个到尧化门火车编组站清理轨道积雪,另两个团和师直到市内清理道路积雪,驻守在江北一个团到南京长江大桥清理桥面积雪。那一年的雪特别大,车子都无法上路,官兵们都是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到清理积雪的地方。师政委带着我和作训科的一名参谋,先到尧化门火车编组站。因为雪太厚,吉普车开出营门就很难前进,只能一点一点往前挪动,速度非常慢,政委叫驾驶员自己慢慢开,他带着我们踩着雪走到尧化门火车编组站。到了那里已是中午十二点多钟,广大官兵都在轨道上扒雪除冰。下午两多点多钟,我们又从尧化门火车编组站往南京长江大桥赶,等到了大桥上已是下午四点多。桥上风很大,气温很低,冻得人只打哆嗦,但是每个铲雪的官兵都是满头大汗,干得热火朝天,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把积雪铲到大桥下。一直到了下午五点多钟,天快要黑下来了,部队才清理完桥面积雪。等到部队走后,政委才带着我们离开大桥。在回营的路上,尽管说主要干道上的积雪已经基本清扫干净,但路面非常滑,上面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车子开得很慢。一路上,看不到行人,商店都关着门,明亮的路灯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非常耀眼,如同白昼。雪后的南京城,显得很静、很美,高大的梧桐树上挂一簇一簇的白雪。

一九八九年底,我到营里当教导员,正好是江北这个团,每当遇到下大雪时都要到南京长江大桥去扫雪除冰。当时,我就想要是有扫雪除冰的机器就好了,就不用部队这么辛苦了。因为部队没有扫雪除冰的装备,到大桥上扫雪除冰只能靠铁锹铲,碰到天气太冷,积雪成冰,铲起来非常困难,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铲动,甚至用镐刨。大桥上面,不仅风大,而且也很冷,一吹一冻,积雪冻得就同花岗岩一样坚硬。官兵们只能拿着镐排成一排,一点一点地往前刨。大家干起活来还不觉得很冷,一旦停下来冻得你够呛,无处藏身。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下大雪时部队就很少到大桥上去扫雪除冰了,因为大桥公路管理部门有了清理积雪的机械设备,每到下雪时还会在桥面上铺撒融雪剂等,加之车辆的增多,不停地碾压,桥上也不容易积雪结冰。

作者简介

文章图片5

仇连山,在部队服役28年,2006年转业,曾任省级机关处长,2019年退休。拙笔书文,聊以自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