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电影《搭错车》上映,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电影讲述了一位退伍老兵“哑叔,靠捡破烂抚养弃婴,将她培养成才的故事。 主题曲《酒干倘卖无》更是火遍大街小巷。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呵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对于武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来说,这不仅是电影情节,更是真实的经历。 一家三口,毫无血缘关系。 2个女儿是养父先后在菜市场捡回来的。 养父一生未婚,靠摆摊将她们抚养成人。 ![]() 直到20多年后,老人的事迹经媒体曝光,才被众人知晓。 老人也因善举,被评为“淮阳好人”。 他就是杨申林,一生贫苦,却坚持收养2名弃婴,给了她们如山般的父爱。 出身贫苦,二次收养弃婴1950年,杨申林出生在河南淮阳大连乡杨吉屯村。 特殊的年代,生活艰辛,可想而知。 杨申林3岁那年,母亲不幸因病去世,父亲一人无力维系家庭,只能将刚出生不久的小弟过继给别人,带着他和大哥生活。 父子三人蜗居在一间茅草屋内,三餐不济。 尽管杨申林为人老实忠厚,却因为家贫,一直到30多岁都没有娶亲,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光棍”。 1984年,34岁的杨申林独自一人,前往武汉谋生。 乡下人一没手艺,二没文化,只能靠着走街串巷,卖蔬菜、土特产为生。 当时杨申林租住在青山区工人村街1街,每月几十元房租,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靠着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几年后杨申林终于攒够钱在市场盘了一个固定摊位,不用再打“游击”了。 杨申林本想着干上几年,攒够钱就可以回乡下讨个老婆,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没想到老婆没讨到,他反而成了“未婚爸爸”。 1992年5月的清晨,杨申林照常来到工人村5街的菜场出摊,突然发现垃圾堆旁躺着一名婴儿。 当时周围没有多少人,杨申林左顾右盼,没有等来孩子的父母。 他抱起孩子,发现一张纸条,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1992年4月18日。 这是一个刚满月就被父母抛弃的女婴。 正当杨申林在心里埋怨谁家父母如此狠心时,怀里的婴儿突然冲着他笑了。 这一笑,瞬间融化了杨申林的心。 顾不上出摊,他将婴儿放上板车,急匆匆往家赶,路上还不忘去商店买一袋奶粉。 当时,一袋奶粉十几块钱,对一天只能挣二三十块钱的杨申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房东老太太的帮助下,杨申林学会了给孩子冲奶粉、喂尿布,很快就得心应手。 有了女儿后,白天杨申林出摊,善良的房东老太太主动帮他带孩子。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老天看中了杨申林的善良,3年后,他邂逅了第二个女儿。 那是1995年4月中午,菜场人来人往,忽然间人群向着垃圾堆聚集。 又有一名女婴被丢弃在菜场的垃圾堆旁。 孩子身上同样有一张纸条:1994年9月18日。 7个月大的孩子,饿得皮包骨头,宛如一只受惊的小兽,恐惧地看着周围的陌生人。 当时有很多人想抱她,结果孩子立马吓得嗷嗷大哭。 杨申林也向孩子伸出手,没想到她不仅没哭,反而主动扑到杨申林怀里,甜甜地笑了一下。 在杨申林看来,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他在同一个地方捡到两个女儿,而且女儿的生日都是18日。 杨申林给女儿起名“大美”和“小美”。(化名) 大美和小美的到来,给杨申林贫苦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每天早上,杨申林将女儿放到板车上,车把挂着尿布、奶瓶和热水瓶。 一路上,两个女儿叽叽喳喳地叫着“爸爸”,引来路人注目。 到了菜场,杨申林出摊,两个女儿在一旁玩耍,不哭不闹,很是乖巧懂事。 凭杨申林一个人摆摊,养活两个女儿并不容易。 单是奶粉钱,就几乎耗光了杨申林的所有收入。 两个女儿三天就能喝光一袋奶粉,即便如此,杨申林心疼她们瘦弱,一直让她们喝到5岁。 后来,他实在无力支付摊位费,继续走街串巷,也毫无怨言。 “听到女儿们叫我爸爸,我的心都融化了,就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 老家大哥曾多次劝说他成家,都被杨申林拒绝了,他怕成家后,两个女儿会受到亏待。 女儿的到来,让杨申林的内心有了寄托。 当然,也带来了无数的难关。 善意传递两个女儿在父爱的沐浴下,健康地长大了。 可是杨申林却遇到一个大难题。 大美到了上学前班的年纪,因为没有户口只能上私立学校,以杨申林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女儿的学费。 走投无路之下,他跑去一家私人学校,找到校长说了孩子的情况,没想到校长二话没说,让大美免费入学。 两年后,学校解散,大美转入武钢二小,同样没收学费。 几年后,小美也和姐姐一样,免费入学。 好心人的帮助,让杨申林心生感激,他时常教导两个女儿,长大后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两个女儿在父亲的熏陶下,早早懂事起来,学习也从不用父亲操心。 尤其是大女儿大美,更是体会到父亲的不容易。 大美上二年级时,就发现自己家与旁人不同。 她没想到一向慈爱的父亲竟是她的养父,就连妹妹,也并非亲生。 得知身世后,两个女儿反而更加感激养父的辛勤付出。 时隔多年,大美依旧记得读三年级时的一个夜晚。 炎炎夏日,她和妹妹与父亲住在大通间,没有空调,半夜时常被热醒。 凌晨两点,大美发现父亲的床铺空了。 趁着夜色,她看到父亲正忙着卸一车西瓜。 夏季,西瓜是“抢手货”,杨申林要半夜抢着去离家两三公里外的市场去进货。 回程要经过一个陡坡,拉着一车西瓜上坡极为吃力,稍有不慎,就会“人仰车翻”。 回到出租房,因为房门狭小,车子进不来,杨申林只能将西瓜一个接一个抱到出租房内。 夜深人静,大美看到父亲不时用毛巾擦汗,脚步轻轻地,生怕吵到她和妹妹。 看着父亲的背影,大美泪如雨下。 她和妹妹知道,唯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 可是,户口却再次成了阻碍。 多年来,杨申林一直想给两个女儿在武汉落户,可是因为材料不全,没有落实。 户口没解决,大美无法参加高考,以她的成绩,考个二本没有问题。 就在杨申林一筹莫展之际,大美主动站出来: “爸爸,我不读书了,我去打工,就能照顾你和妹妹了。” 女儿的懂事,让杨申林五味杂陈。 很快,同样的经历发生在小美身上。 小美脑子聪明,学习用功,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考入武汉重点高中-49中。 因为没有户口,无法入学。 最后,杨申林只能带着两个女儿回到老家河南淮阳上户口,小美也转到老家县城的高中。 杨申林回老家照顾小美,大美则留在武汉打工,将挣来的钱全部寄给养父和妹妹。 3年寒窗苦读,小美考上武汉一所大学,杨申林也重回武汉,继续靠摆摊为生。 可是,小美的学费再次成了难题。 三,乌鸦反哺大学第一年,小美要交7500元学费,可是杨申林只拿得出一两千元。 大美得知后,二话没说,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全给了妹妹,外加学校补助,小美这才顺利入学。 开学那天,大美送小美报到,对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学习。 两个姐妹,在父亲的熏陶下,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 大美曾经与大学失之交臂,将所有的希望,全放在妹妹身上。 她自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却“大手笔”给妹妹买了手机和电脑。 杨申林始终觉得对大女儿有亏欠,大美却说: “妹妹更不容易,我读高中在武汉,她却在县城,条件那么差,吃了很多苦。” 小美读了大学后,杨申林却再次遭遇生活的难关。 因为创城,他不能再摆摊,只能把板车卖掉,找了一份帮人看摊子的工作。 每天早上5点出摊,干到晚上六七点才下班,挣得的收入,也仅仅够维持生活。 好在小美靠着勤工俭学,很少问家里要钱。 当时大美在汉口卖手机,还交了男朋友,在外面租房住。 但是大美时常叮嘱小美,放假回家一定好好照顾爸爸。 每逢小美放寒暑假,杨申林回到家,总能吃到小美做的可口的饭菜,心里满足而幸福。 即使在平常,小美也每隔两三个星期回一次家,帮爸爸洗衣服、打扫卫生。 大美也隔三差五,给父亲买来营养品和换季的新衣服、鞋子。 杨申林总是让大美少花钱,大美说:“爸爸,这是我的心意。” 女儿的嘘寒问暖,让这位老人暖意融融。 直到2015年,一家人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才被众人知晓。 杨申林的慈爱与善良,感动了无数网友。 有人说,杨申林让她想到自己的爸爸,父爱如山。 很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这位善良的父亲。 当时正值工人村拆迁,就在杨申林不知道在何处落脚时,街道主动帮他解决了住宿,还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 杨申林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村里特地为他建起2间瓦房,还为他办了低保。 面对采访,杨申林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辛苦,反而感激上天让他遇到两个女儿,感恩众人的善意。 他说:“不管如何颠沛流离,有女儿的地方,就是家。” 时至今日,网上已经没有杨申林的最新报道,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