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2集 | 爱的成长记:保护孩子的逻辑思维!

 教育培训资源 2022-05-21 发布于河北

保护孩子的逻辑思维!

上集我们讲过,秩序敏感期——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而执拗期(3-4岁)是秩序敏感期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如果前面的敏感期过度的比较好,那么3岁左右的孩子起初表现出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但又依赖。
这时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都在增强,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走路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从3岁半开始到4岁,固执、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这个时期孩子性格内向,心理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在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此时的孩子思维先于行动,并且以为思维就是行为,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任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稍有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都会成为他们又哭又闹的理由,而且事情必须重来一次,“战争”才会结束。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体验和感受自我这个个体,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所以,孩子固执、反抗只是表面现象,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出现状况总有一定的原因。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动机,抱着理解的态度,不和孩子硬碰硬,巧妙地用其他办法调和,结果会不一样。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
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孩子,了解一下孩子固执背后的心理秘密。  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固执的性格成分,是因为遗传因素,而大部分是跟早期家庭教育不当有关。溺爱:孩子的要求,无论正确与否都一律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错误认识,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家长妥协,就助长了孩子的固执。严厉:为了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按家长的思维来做事,为了让孩子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变得优秀,有些家长非常严格,只要孩子稍微有点过失就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日积月累,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反抗,形成固执的脾气。


当我们家长真正明白孩子的这些底层逻辑: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都有自己的内在生理反应和心理需求,而这些内在需求又是孩子这个阶段的正常表现时,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言谈、举止等行为,从而了解了孩子的真正心理需求,从而能很及时的、准确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我们就有了正确应对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让我们不再有情绪,不再有批评和打骂孩子的行为,孩子也会因为爸爸妈妈的及时满足,而变的开心、快乐,就会觉得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非常有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让孩子勇敢的面对一切,面对整个世界!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未来学习会非常棒,工作会非常优秀,生活会非常幸福,婚姻也会美满!反之,如果我们不去正视孩子的“问题”,一味顺从或压制都会给孩子未来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