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坛四老 勤思好学者长寿 仁者寿 朋友在微信圈转发了一张老照片,从左至右分别是钟叔河、朱正、朱健和彭燕郊四位老先生。 这四位老先生,就是享誉海内外的湖南文坛四老。 钟叔河先生是著名的出版家,1931年生于湖南平江。他早年在湖南日报社工作,1957年受到不公正待遇,平 反后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他的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两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念楼集》、《天窗》、《钟叔河散文》、《念楼学短》、《学其短》等。编辑《走向世界丛书》和《凤凰丛书》、《知堂书话》、《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等。以《 走向世界丛书》闻名出版界及史学界,计36种、800万字,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湖南省优秀图书特别奖。1钟先生1984年起任岳麓书社总编辑,职称是编审,1994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他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五种国际性人名词典。 朱正先生193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笔名莫怪、陈朴。先生1949年从长沙长郡中学参加革 命工作,历任《新湖南报》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是1957年受到不公正待遇,1979年改正后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朱先生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留一点谜语给你猜》、《1957年的夏季》等。编辑出版《鲁迅手稿管窥》、《人和书》、《留一点谜语给你猜》、《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反右派斗争始末》、《辫子、小脚及其他》、《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序和跋》等。另编注有《鲁迅全集》第六卷、《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聂绀弩著《散宜生诗》等,编辑有“骆驼丛书”二十余种。 朱健先生原名杨泽建,原籍不是湖南,是“七月派”诗人之一。他1923年生于山东郓城,自幼就受到家学濡染。他的祖父是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进士,父亲和叔叔是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大学生。他从1940年代开始写诗,在胡风主编的《希望》第一期发表长诗《骆驼与星》,被胡风评价说“是从一个深沉的胸怀里成长出来的故事”。他的诗歌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七月派”诗人合集《白色花》、《七月、希望作品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月诗选》等多种选本。平 反后,他于1980年始,先后在《诗刊》、《星星》等一些文学刊物连续发表了不少新作,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1989年离休后,朱先生80岁时在《湖南日报》上开随笔专栏,出版了《潇园随笔》、《无霜斋札记》、《逍遥读红楼》、《人间烟火》、《碎红偶拾》、《往事知多少》等一系列散文、随笔专著。 彭燕郊先生出生于福建莆田,原名陈德矩,也是“七月派”代表诗人。他在抗战初期投笔从军,1938年后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宣传队员,军战地服务团团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创作部副部长,《广西日报》编辑,《光明日报》副刊编辑,湖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湘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彭燕郊诗选》、《高原行脚》,评论集《和亮亮谈诗》,主编《诗苑译林》、《现代散文诗名著译丛》、《外国诗辞典》等。他在最大成就在其晚年,被称之为衰年变法,长诗《混沌初开》、《生生:五位一体》等,被誉为“构筑起20世纪汉语的精神史诗”,赢得了文学界和文化界的广泛敬重。 上述四老,与我都有情缘。钟叔河与朱正先生都是我在湖南日报社的老前辈,虽然未曾谋面,但他们在报社的故事,我听了很多很多。钟先生的小女儿钟先鲜,与我是同事,与我太太是好朋友。朱健先生的公子杨铁原,是我在报社的老同事。因为彭燕郊老师的缘故,我多次聆听朱健先生的教诲,受益颇多。我是彭燕郊教授的入室弟子,追随先生多年,长期受教于先生。 上述四老,有四个共同特点,一是成名很早,二是都有过磨难的经历,三是终生好学,笔耕不倦,四是晚年成就更加辉煌。他们不但著作等身,都是长寿之人。先师彭燕郊教授,寿高88岁。其他几位,均在九秩之上。更长寿者,可越百岁期颐。勤思好学者不老,笑对人生风云,书卷养寿,仁者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