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分封”的困局——人性历来如此,它从来不会轻易满足

 四地闲夫 2022-05-21 发布于山东
“项羽分封”的困局——人性历来如此,它从来不会轻易满足

—01—

公元前206年5月,也就是项羽灭秦,“分封诸王”之后的第三个月,齐国王室后裔田荣,觉得项羽分封不公,而心怀不满,第一个举起了反对项羽的大旗。

在赶走了项羽分封的齐王田都之后,田荣自立为齐王。

差多不与此同时,曾经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初,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陈余,也认为项羽对自己的封赏不公平,而起兵“叛乱”。

而以为自己可以得到关中之地,却被赶到山窝窝里的刘邦,也开始谋划着逐鹿中原……

当时,陈余派去联系的田荣的使者,是这么“同仇敌忾”的:项羽这个人太不是东西了,他分封天下时,把好地方都分给了自己的亲信部将,却把那些鸟不拉屎的荒芜之地,硬塞给了像大王您这样的六国王族。

现在,听说大王您起兵反对项羽的“不义”之举,我们愿意跟随您!

张耳之国,陈馀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乃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丑地······闻大王起兵,不听不义。

就这样,“灭秦战火”的余温还未退去,“楚汉争雄”的大战,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项羽分封不公,以致诸侯离心、众叛亲离,从而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这貌似是古往今来大家都认同的一个观点。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田荣、陈余、刘邦,这些“自以为”的待遇不公的主观说法外,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项羽分封”这件事,它真的有那么不公平吗?

我看,不尽然吧!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项羽分封”;看一看这次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分蛋糕”事件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玄机。

“项羽分封”的困局——人性历来如此,它从来不会轻易满足

—02—

当年,项羽在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外,一共还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经过青史君的简单归纳,这些人基本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在灭秦之战中立有大功,却与项羽不亲近,甚至是属于“敌对、竞争”关系者。

代表人物:刘邦。

刘邦带头攻破了秦都咸阳,致使秦王子婴投降,宣告了秦王朝的灭亡。

按理来说,立下如此大功,又有之前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立为王”的约定,刘邦封个“秦王”,去统治富饶、雄伟的关中地区是没跑的事情了;

但是,由于项羽和范增认为,刘邦“其志不在小”,如果把“王霸之地”关中地区封给刘邦,绝对是养虎为患。

故而,在最开始的时候,项羽与范增打算将名义上的关中之地“巴蜀”封给了刘邦。这样一来,既不违背约定,又可以利用巴蜀的地形优势,有效地遏制刘邦的发展。

不过,在后来由于张良的谋划、以及项羽阵营里老牌“内奸”人物项伯的再三劝说,最终成型的决议是:连同扼守巴蜀之地的门户汉中地区,也一同封给了刘邦(项羽与范增的一时不察,为刘邦日后的反攻大开方便之门)。

羽与范增疑沛公,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羽分封”的困局——人性历来如此,它从来不会轻易满足

第二类:在灭秦之战中,立有功劳,又与项羽亲近者。

代表人物:英布。

他在“巨鹿之战”中,身为项羽的先锋,数次大败秦军,而且在灭秦之前,一直以项羽之命令马首是瞻;属于诸侯之中,最为亲近项羽的势力之一。

故而,项羽在分封时,将大部分“楚国故地”,都封给了这个亲信。

第三类:六国王族后裔(或者在陈胜吴广时期,已经自立为王者),在灭秦之战中有功,但却与项羽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者(属于相互利用)

代表人物:吴芮、臧荼。

他们参加反秦的时期早于项羽,而且也曾经在项羽灭秦之战中也曾“助阵呐喊”,立有大小不等功劳。

但是由于这些人“资格太老”,而且和项羽没丝毫的从属关系,故而,在分封时,项羽虽然给他们上了“王爵”,但是,都或多或少地,侵占了这些人的利益。

比如,英布所拥有的“楚国故地”,其实,在“陈胜、吴广”时期,属于吴芮的势力范围;

再比如,文章开头,被项羽分封为齐王,后来又被“叛将”田荣所赶走的田都,所拥有的齐国故地,本来属于胶东王田市。

但是,这个田市的齐王身份,是在反秦之初,由齐国王室故旧田荣等人所拥立的,和项羽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故而被赶到了海边,封胶东王。

第四类:在灭秦之战中有功,却一直不听项羽指挥者。

代表人物:田荣、陈余、彭越。

这些人都属于反秦队伍中的老资历,但是,却一直“不鸟”项羽;在项羽与秦军作战时,没有丝毫的帮助。

故而,项羽在分封之际,直接将这些人忽略掉了。

田荣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亦不封。

是时,彭越在巨野,有众万馀人,无所属。

第五类:秦朝降将。

代表人物:章邯,司马欣、董翳。

这些人能力非凡,曾经是项羽灭秦最为巨大的阻碍,但是,最终由于秦廷的“胡作非为”,致使这些人倒戈。

对于他们的归降后的待遇,项羽有约在先,但是,从亲疏远近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绝不可能成为项羽的亲信。

故而,项羽一方面遵照约定分封他们为王;另一方又处处作梗,防止他们坐大。

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以距塞汉路。

我们都知道,由于章邯等主将的投降行为,导致了后来二十万“三秦子弟”,被楚军坑杀的惨烈结局。

所以,项羽将章邯等人分封到秦国故地,绝对是“杀人诛心”——秦人不在此三人背后搞暗杀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会帮助这个害死了自己丈夫和儿子的“叛徒”、“罪魁祸首”?

而章邯等人想要保住性命的唯一途径,就是维护项羽的权威,故而,如果有人(比如刘邦)想要反楚,这三个人绝对是最好的前锋将军。

“项羽分封”的困局——人性历来如此,它从来不会轻易满足

—03—

通过前文的简单分析,我们首先可以得出这么两个结论:

1、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项羽的分封之举,其实是颇为公平的。

这里面最为受人诟病的一个方面就是“远近亲疏待遇不同”问题,但是,青史君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

毕竟,这是最基本的古代政治潜规则——任谁也不可能放心地将权力交给一个自己不信任的人。

比如,汉高祖刘邦,在“革命”前期,他是一个公认的任人唯才的明主,可是,在坐上皇位之后,还不是强行将没有功劳,却是自己发小的卢绾封王了吗?

所以,田荣、陈余等人所说的“项羽分封不公平”的言论,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管是谁去做这件事,总归会有一部分人会不满意的。

2、从对项羽分封的简单归纳、分析来看:项羽与范增,在此事中,确实“动了脑子”,这其中有颇多的权谋与算计成分。

关于这些权谋与算计,青史君在文中已经详细介绍,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结语:所谓,人事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在秦帝国突然灭亡之后,如何分封天下,其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它要照顾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面有竞争者、有离心离德者,又相互利用者,有项羽的亲信,有六国的故旧,也有秦朝的降将。

如何宰割天下,让各方面的利益都达到“相对的公平”,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虽然,项羽与范增竭尽所能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了,但是,从结果来看却是差强人意。

也许,这就是项羽的困局吧!

毕竟,人性历来如此,它从来不会轻易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