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30多人!今天柳州头条给他!

 南国今报 2022-05-21 发布于广西

“他不是我帮助的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接下来,我还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驱车近2000公里,5月18日,在外流浪了32年的焦书华,终于与家人一起回到了山东老家。看着焦书华露出久违的笑,为他找到家的李拴平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下。

相关报道:三男子在河北新村拥抱落泪,只因柳州街头的一次相遇......


15年来,李拴平一直在为流浪者找家,如今已帮助了30多人。不少人认为,李拴平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其实,这个“团队”,只有他一个人。

“我们都是流浪者”

“在外打工的都是'流浪者’,我也是。”李拴平今年43岁,居住在柳州市柳北区河北新村,老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农村。他认为,离家的人,心都是相通的,能帮一点是一点。

李拴平一直是一位公益达人。2007年,他与朋友一起进行减少白色污染全国宣传,来到柳州。因为身体原因,他在柳州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15年。

目前,李拴平在手机店销售手机,闲暇之余就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就这样,帮助流浪汉回家成了他的“第二职业”。

△李拴平手机里存着众多流浪者与家人见面的图片、视频。

每天晚上,他一个人拿着一个手电筒,在柳江河边、广场等偏僻角落,寻找流浪者。找到了流浪者,便与他们谈心、记录、给予帮助。他的手机里,存满了救助流浪者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流浪人员家属的聊天记录。

△李拴平(左)在与流浪者交流。(受访者供图)

助力30多人回家

每年,少则帮助一两人,多则帮助四五人。15年来,李拴平帮助了30多名流浪者回家。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病重的流浪者。

“我不救他,他可能早就不在了……”李拴平曾在文惠桥下,发现了一名来自融水的流浪者。当时,他已经在地上躺了7天,病得无法动弹。

李拴平发现后,把他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待他身体恢复后,又帮他找到家人。因其家庭情况特殊,后来相关部门帮支付了医药费。在李拴平的帮助下,这名流浪者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找到了家。

还有一名来自钦州的流浪者,超过一米七的个头,因为生病只有90斤。后来,李拴平联系到他的家人,把他接回家进行治疗。

不少流浪者回家之后,都会一直与李拴平保持联系,或者给他发来在老家幸福生活的图片和视频。看到他们过得幸福,李拴平也倍感欣慰。

△流浪者回家前,对李拴平(左一)表示感谢。

每年送上年夜饭

“家里都没人了,回去也就我一个。”有的流浪者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回家,李拴平就想尽办法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家家户户团圆,吃着美味的饭菜,流浪者们心里也很酸楚。每年除夕前,李拴平会多次走访流浪汉集中区,提前为他们预定年夜饭;中秋节,给他们送月饼;天凉了,给他们送被子;天热了,给他们带去驱蚊花露水;疫情初期,一“罩”难求,李拴平购买到后,还特地给流浪者们送去。

一名来自黑龙江的流浪汉,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份工作,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可是,他没有身份证。李拴平得知该流浪者此前有过身份证,只是流浪多年后弄丢了。

于是,李拴平立即联系柳州的公安部门,寻求帮助。公安部门得知情况后,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李拴平带着流浪者洗澡、换衣服、理发,陪着他补办了身份证。

△李拴平(左)迎接流浪者家属。

给他们更多尊重

为何李拴平总是能够劝说流浪者回家,并让流浪者信任他?李拴平说,给流浪者足够的尊重,是他的原则。

“其实我跟他们就是一根烟的距离。”每次找到流浪者,李拴平都会蹲下来,递上一根烟,流浪者心情放松了,便也愿意跟他交流了。

有时候,他会告诉流浪者:“我那里有很多矿泉水瓶,可以送给你。”然后,他们一边走,一边聊,流浪者也慢慢对他打开心扉。

知道了流浪者的故事,了解了他们的苦楚和难处,才能找到突破口,更好给予他们帮助。在自己出租屋的对面,李拴平还专门租了一间房子,为那些打算回家的流浪者提供临时居住处。有人短暂居住,也有人住了一周,期间的吃饭也是李拴平全包了。

李拴平说,流浪者愿意回家,也有家人来接,这是最好的结果。可是,流浪者的心情很容易波动,只有陪在他们身边,跟他们成了朋友,才能更好帮助他们扭转思想,重新走上新的人生路。

△李拴平(左一)在记录流浪者者与家人见面的场景。

他们幸福我就开心

帮助了一名又一名流浪者回家,也有不少家属想对李拴平表示谢意,但都被他婉拒了。

2021年,李拴平帮助一名河南的流浪者回家。流浪者的哥哥来到柳州接应时,硬塞给李拴平1000元。趁着这位哥哥不注意,他把钱又塞给了那名流浪者。直到回家途中,这名流浪者才告诉哥哥“好心人还给了我1000元”,哥哥这才恍然大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也不容易。”李拴平说,看到长期在外的流浪者与亲人相见的场面,看到流浪者有了幸福的生活,他内心的感动与喜悦,难以言表。

帮助流浪者,李拴平更多的是利用晚上或者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有时因为特殊情况也不得不“翘班”,因此他特别感谢自己的老板。

每当有亲人来接流浪者,他需要请假去接应时,老板都说:“没事,你去吧!”有了这份鼓励与支持,他更坚定了继续帮助流浪者的决心。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廖艳明/文 实习记者何俊涛/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