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少阳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世纪70年代中期,面对临床常见多发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医除了使用糖皮质激素外,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寻求中医帮助的病人众多,然而先生参照“血证”中“紫癜”的常规辨证施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先生曾经接诊一位女性病人,门岁,因月经过多,皮下散在紫癜住院,当时血小板计数47×10L,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尽管巨核细胞增多,但生成血小板障碍,全片血小板少见。当时,病人伴有发冷发热,体温38.5℃,两胁胀满,心烦干呕而不欲食,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滑。先生并未一味按照紫癜辨治,而是依照临床症状,采取六经辨证,认为属于少阳病证,乃邪入少阳血分,施以小柴胡汤方加减施治,以和解少阳、和血,用药4剂以后,病人发热发冷消退,同时皮下紫癜也日渐消退,10天后复查验血提示血小板明显提升,恢复 到正常范围(105×10L)。
先生通过此病例的偶然发现,认为常规紫癜治法多用补气摄血的归脾汤和滋阴补肾、凉血止血的知柏地黄丸、犀角地黄汤等,一般不采用和解少阳法治疗。先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整体考虑,标本兼顾辨证施治,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凡辨证属于邪人少阳血分的病人,先生均试用此法治之,大多收效;其后不断积累经验而创制了“柴胡木贼汤”方,曾指导团队医生治疗观察了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获得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
90.6%的效果。逐渐形成了紫癜辨病治疗的新常法:从肝论治,施以清肝凉血解毒。此法随着先生南下广州,扩大临床实践,病人大多获得稳定病情,减缓出血,血小板逐渐提升的效果。 来源 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