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026)点的本质

 新用户2567VVmd 2022-05-21 发布于河北

陈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高级顾问和导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等个人画集。

1987年带学生参观画展合影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026)点的本质

(文/志实)

在中国山水画中,勾、皴(擦)、染、点是传统山水画法的基本画法。其画法“点”,又称“点苔”、“苔点” 、“打点”。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中云:“ 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缺者。” 近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认为:“山水打点,似人物画点睛。点非微不足道,点之得当,山水精神倍增。”在山水画中,“点” 起着能够状物达意,丰富笔墨内涵,突显神采气韵,强化造形语言,增强画面形式, 提神醒目画龙点睛的作用。

1,东村33cmx33cm

“点”能够状物达意

“点”可以是具象的,用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鲜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点”也可以是抽象的,什么都不代表.只是画面的需要,只作为一种符号或造型元素,增强画面效果,服务画家的表情达意,表现境界与情调。在山水画创作中,“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状物,更重要的是达意。五代董源擅长描写江南尤其是家乡钟陵的山水,对“点”的运用极具丰富性。代表作《潇湘图》描写了潇湘二水交汇处的景色,山石多用披麻、雨点皴法,山顶多作矾头。树丛用墨点攒簇而成,山下多碎石或平沙浅渚,上面苔点较多,干笔、湿笔、破笔交相辉映,充分表现了江南植被茂密、空气湿润、峰峦出没、云雾显晦的自然风貌。

2,花洲34cmx55cm

“点”丰富笔墨内涵

“点苔” 是皴法的延伸,是在皴法形成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点” 虽然很小,但也讲究用笔、用墨,即使一小点也应有锋、有腰、有笔根;有浓淡、焦渴之变化,运笔要有轻重、徐疾;或如蜻蜒点水、高山坠石,或勾点结合、点中带揉,手法灵活多变。在历代山水画中用“点” 的皴法就有钉头皴、雨点皴、芝麻皴、豆瓣皴、米点皴等,这些皴法是历代画家深入生活、观察自然,并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表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例如宋代画家米芾独创米点皴,他的山水画最大特点就是用淡墨侧笔横点。作画时,先用笔蘸清水润泽出山石的大体轮廓,而后以淡墨渍染,中墨笔破出并皴出层次,再用大小错落的稍浓横点叠垛,适当地留出空白,笔笔可见。如元代山水画家王蒙,擅长运用浓淡不同的墨点来统筹画面气韵,以表现山林茂密苍茫的气氛。其代表作《青卞隐居图》以丰富的技法,描绘了家乡高峻巍峨的卞山气势。山头打点的方法多样,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等,各种笔法、墨法互用,表现出山石树木的润湿之感。

3,了哥山26cmx57cm

“点”强化造形语言

“点”的组合有分合、聚散,讲究自然节奏感。在具体运用中,“点”作为一个基本的造形元素与线、面有机结合,并形成一个整体,强化造形语言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在山水画中,“点”的大小、浓淡、虚实变化会产生较强的空间感。“点”在空间中还具有确定位置、隐虚显实的作用。如需要在画面上突出某一部分,可用较浓的“点”及畅快的笔触使之凸显,以强化物象的视觉效果。反之,如果要将某一个部分虚而隐之,可用较淡的“点”,以朦胧的笔墨虚而化之,通过强调笔墨的虚实对比变化而达到空间的塑造。在现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点”法的表现技法与表现的范围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借鉴西方美学元素,从工艺美术平面构成中汲取营养,“点”法以一种极富装饰趣味的方式,表现新的审美意味,形成一种新的绘画语境,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点”法表现力的丰富和改善,使“点”法的美学意义与价值有了新的发展。

4,麦村69cmx69cm

“点”增强画面形式

为了增强画面形式的节奏与秩序,大小、长短、浓淡、干湿、疏密、聚散以及方向、动势等审美意趣,“点” 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点”与“线”结合所形成的墨象,浓、淡、干、湿、焦不同的“点”与“点”的组合而形成的意象,使山水画的内容意境与形式美感达到高度的统一。“点”的墨象与意象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既能传达不同的感觉与情绪内容,又可以使固化的墨象拥有丰富的节奏韵律,呈现和谐统一的精神面貌。意在笔先为“点” 的运用,就点线组合所形成的意象进行规范,“点” 即是美的,又是有意味的。清代画家石涛在“苔点”的运用上就别具一格。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皴法繁密,将披麻皴、荷叶皴、卷云皴的糅合和洒落满纸的苔点,信笔直戳,有的成“个”字铺排。有的成“介”字密攒,犹如交响乐中的鼓点,或强或弱,或高或低,或急或缓,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画面灵动而不杂乱,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朝气。

5,山间50cmx54cm

“点” 提神醒目画龙点睛

在山水画创作中,“点”的分合聚散对布局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会使本来缺乏生气的画面焕然一新,起着提神醒目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画面布局过于疏朗,以及诸物象之间笔墨关系显得过于松散支离时,可用“点” 聚而合之,使画面疏而不空、分中有合、气脉相通。而当画面构架过于紧促稠密,诸物象之间显得过于拥挤时,可用“点”分而散之、间而断之,使其密而不挤、聚中有散、气息畅通。正如清代华琳所说:“至若有脱节,苔可以接也;皴有遗漏,苔可以补也;合者欲其分,苔可以分也;连者欲其断。苔可以断也。”如点在“石嘴山脊处”,可明确结构关系;点在“山颠石隙处”,可表示阴阳向背起伏;点在“山水交互处”,可加强层次变化;点在“轮廓未明处” ,可确定其前后空间关系;点在“分界凹凸处”,可醒脉络转折。 “点” 不但增添画面的情趣,还能渲染气氛,加强画面气势与节奏突出重心,吸引人的注意力。“苔点”作为画面的构成要素,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独特或不可缺的艺术魅力。

6,涛声35cmx57cm

结语

经过历代山水画家的不断完善,“点”已经成为山水画传统技法中最有生机的部分,也是山水画史用笔用墨最凝练浓缩,又最彰显智慧的部分。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点法的功用及审美取向的选择更加趋向于多元化,这使山水画“点”的当代美学意义有了新的拓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点” 的审美功能和艺术价值,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拓宽视野。勇于创新,力求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绘画作品。(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陈安茗山水画艺韵阁书画院作品展】

7,林谷54cmx48cm

8,小景35cmx70cm

9,云峰50cmx50cm

10,武陵(四条屏)66cmx103cm

11,汤口53cmx99cm

12,雷霆70cmx135cm

13,隔岸峰峦59cm x136cm

14,石笋凌空35cm x136cm

15,山气花溪69cm x230cm

16,雨新65cmx134cm

17,橹声归去97cmx177cm

18,炊烟晚旧97cmx177cm

19,沙湖29cmx96cm

20,晚风耿35cmx138cm

21,银河35x138

22,天都58cmx89cm

23,天馀一线48cmx84cm

24,清泉69cmx230cm

25,山野炊烟103cmx211cm

26,溪深122cmx244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