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精彩故事☯学中医中药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证目·胸痛】:“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痛,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栝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痛立止。” 王清任王清任,又名全任,字勋臣,清·河北玉田县人。 他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非常重视人体解剖学,亲自观察实体结构,并绘图,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 清代名医·王清任 王清任自幼习武,青年时考取武秀才,任千总衔(官职)。 但他性情磊落,在任职期间,无法忍受晚清官场的腐败,从而逐渐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理想。从此他苦读医术,以医为业。 据说,当时玉田县的知县,要把一座桥改为“官桥官渡”,老百姓过桥渡船都要收费。王清任为了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愤然辞官为民,坚决反对此事,结果得罪了知县。 知县为此怀恨在心,设法陷害王清任,迫使他远离故乡,来到京城行医。 王清任来到京城后,取“知行合一”之意,开设药铺“知一堂”,渐渐名噪京师,终成一代名医。 ![]() 《医林改错》·王清任著 实践出真知王清任年轻时在河北行医,当时瘟疫,很多尸体被抛掷荒野。王清任路过坟场时,见到被狗拖咬的尸体内脏外露,他不嫌臭秽,细心观察研究,一连十天,观察了30多具,发现古书多处脏腑图形与实际有不符。他到京城后还多次去刑场观察刑尸及其内脏,以了解人的脏腑结构。 王清任提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并阐发了人的“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主张,认为耳、目、鼻、舌等的功能都与脑相关。 后来王清任用其毕生实地所见绘制出《亲见改正脏腑图》,并连同他的医学论述著成《医林改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