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或拖动标题文字快速导航 ![]() 杜仲 其他百科词条 杜仲科杜仲属植物 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树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2]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杜仲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 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 杜仲 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 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种子扁平,线形,长1.4-.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生长习性 杜仲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严寒,成株在-30℃的条件下可正常生存,中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没有严格选择,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树的生长速度在幼年期较缓慢,速生期出现于7-20年,20年后生长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后,树高生长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 多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在瘠薄的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 分布范围 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淅川)、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西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 ![]() 杜仲 张家界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 杜仲也被引种到欧美各地的植物园,被称为“中国橡胶树”,虽然和橡胶树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生长繁殖 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冬季11-12月或春季2、3月,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一般暖地宜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 ![]() 杜仲 条播,行距20-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 嫩枝扦插繁殖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人苗床,入土深2-3厘米,在土温21-25℃下,经15-30天即可生根。如用0.05毫升/升。奈乙酸处理插条24小时,插条成活率可达80%以上。 根插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修剪苗根,取径粗1-2厘米的根,剪成10-15厘米长的根段,进行扦插,粗的一端微露地表,在断面下方可萌发新梢,成苗率可达95%以上。 压条繁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入土中,深15厘米,待萌蘖抽生高达7-10厘米时,培土压实。经15-30天,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 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至微碱性、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深翻土壤,耙平,挖穴。穴内施入土杂肥2.5千克、饼肥0.2千克,骨粉或过磷酸钙0.2千克及火土灰等。播种前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下。种子相距约3厘米,覆细土0.7-1厘米,播后畦面盖草。播种量每公顷52.5-90千克。 ![]() 杜仲 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幼苗忌烈日,要适当遮荫,旱季要及时喷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涝。结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1.5千克,或腐熟稀粪肥3000-4000克。实生苗若树干弯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将地上部全部除去,促发新枝,从中选留1个壮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定植 1-2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时即可于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定植。幼树生长缓慢,宜加强抚育,每年春夏应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秋天或翌春要及时除去基生枝条,剪去交叉过密枝。对成年树也应酌情追肥。北方地区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长过旺而降低抗寒性。 防治方法 立枯病 苗期病害多发生在4-6月多雨季节,病苗近地面的茎腐烂变褐,向内凹陷,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苗床地忌用粘土和前作为蔬菜、棉花、马铃薯的地块,播种时用50%多菌灵2.5千克与细土混合,撒在苗床上,或播种沟内。发病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根腐病 一般多发生于6-8月间,危害幼苗。雨季严重,病株根部皮层及侧根腐烂,植株枯萎直立不倒,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实行轮作,病初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 叶枯病 发病叶初期先出现黑褐色斑点,病斑边缘绿色,中间灰白色,有时破裂穿孔,直至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枯枝叶,病初摘除病叶,发病期用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豹纹木蠹蛾 幼虫蛀食树干、树枝,造成中空,严重时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注意冬季清园,在6月初成虫产卵前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40份调好后用毛刷涂刷在树干上防成虫产卵。幼虫蛀入树干后,用棉球蘸敌敌畏、敌百虫塞入蛀孔内毒杀。 保护现状 杜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树皮树干端直,枝叶茂密,树形整齐优美,可供药用,为优良的经济树种,可作庭园绿阴树或行道树。[1] 经济价值 杜仲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价值。树皮和树叶还有果实里都含有珊瑚糖苷及杜仲胶,杜仲胶是中国特有的资源。除此之外,杜仲种子也有应用价值,种子里含有大量脂肪油,主要为亚油酸脂,可为工业所用。 药用价值 性味 1.《本经》:“味辛,平。” 2.《别录》:“甘,温,无毒。” 3.《药性论》:“味苦。”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甘,温。归肝、肾经。” 归经 1.王好古:“肝经气分。”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3《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功效主治 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 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参考资料 [1] 杜仲介绍,杜仲特征及园林用途 · 园林植物网[引用日期2020-05-20] [2]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12-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