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被逼出任伪职,安史之乱后被捕入狱,因为一首诗保住性命!

 老黄说史 2022-05-21 发布于河南

亦官亦隐话王维: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

救命的 《凝碧池》 

唐朝的衰落,始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不仅给普通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即使是居庙堂之高的大唐官员与自视清高的饱学之士,其命运也同样遭到蹂躏。

唐天宝十五,洛阳与长安相继沦陷,没来得及撤离的官员、名士,大多被迫出任伪职。长安收复后,曾经出任伪职者又纷纷遭到逮捕系狱,有人甚至为此丢了性命。

大唐著名的诗画大家王维,因为长安沦陷时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忠心,拒绝与安禄山合作,为此不惜弄残身体,装病避祸。

但是,因为他的名气实在太大,安禄山可不想放过他,专门派人将他接到洛阳,拘于菩提寺,强迫他出任事中之职。

唐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入东都,宴群臣于凝碧池,强令种梨园旧人头奏乐助兴。王维听说后,赋诗《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其诗曰: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正是因为这首《凝碧池》,给乱后的王维一线新的生机。长安收复后,王维只是受到降级处理——由原吏部给事中降为太子中允。

经此一难,本来就是闲散惯了的王维,并没有急于返回长安,而是择近在洛阳之侧的孟津过起了一段隐居生活。

隐居孟津期间,王维仍笔耕不缀,留下了著名的《杂诗三首》。比如人们最为熟悉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就是其中之一。

王维的第一次“出圈”

其实,孟津之隐并不是王维的第一次“出圈”,因为,王维的仕途并不太顺利,终其一生,过得都是半官半隐的生活。如果说王维的孟津之隐,是劫后余生的一次心灵放牧,那么,他的前半生却是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间的无奈游移。

王维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为太乐丞。太乐丞是太常寺下太乐署的一个职位,从八品下,掌乐之官,主经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然而,供职仅数月,王维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受到牵连。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作为主管官员的王维因而获罪遭贬——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就是发配到济州去看仓库。

在济州看了5年仓库后,王维开启了入仕后的第一次隐居,地点为淇水之滨(就是前文提到的商代国都的朝歌之地)。隐居淇上期间,留下了不少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诗篇,其中较有名的就有《淇上田园即事》: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淇上田园即事》一诗中,山水自然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无山遮挡的平阔原野、丛树间飘移不定的日光、穿村逶蛇而过的淇水、放牧晚归的童子、人犬相依的狩猎组合……独居的隐者,趁着天尚未黑,早早关闭柴门,尽情享受这宁静的一切。

全诗将“静者”(作者自谓)的心境与山水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中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恬静风光,表现的却是摆脱官场冗繁后的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隐居淇上期间,王维的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可见其对情感的态度。

出塞与归隐

王维不仅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他还为边塞诗贡献了惊人才华。比如他描写塞外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唐军在河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的身份奉使凉州。这看似升职重用的背后,其实是朝中不喜欢将王维的人,借机将其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一诗,就创作于王维此次出塞途中。

出塞一年之后,王维自河西回长安,仍任职监察御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转左补阙。即使是身在长安,王维仍然难以全身心地融入庙堂,而是在为官之余,开始经营他的蓝田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是王维在长安近旁蓝田县终南山脚下辋川山谷营建的园林。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充分发挥了其 诗画兼通的能才,将其建造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

期间,王维创作了许多有关辋川的诗歌与绘画。诗歌作品中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别业》、《辋川别业》、《积雨辋川庄作》等。

其时,王维与 裴迪一同隐居终南山,两人兴味相投, 关系莫逆, 相互往来、唱和不断。《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就是他们隐居期间的彼此唱和之作: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该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王维有关辋川别业的绘画作品,仅存单幅壁画《辋川图》。遗憾的是,王维《辋川图》原作已无存,现在只有历代临摹本存世。

不如归去

“隐居”辋川期间,王维又断续出山,还曾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天宝九载(750年)春,王维因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守丧期满除服后,官拜吏部郎中。天宝十四载(755年),王维由吏部郎中转给事中。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的晚年差点被毁。劫后余生的王维,选择隐居孟津。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王维在官场上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的高峰——由中书舍人转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王维才能出众,年纪轻轻就科举成名。他本该一帆风顺的人生却出现了意外,先后经历了被贬,发配,失去挚爱,最终选择游离于官场民间。所有的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收获了内心的平静。

看淡一切的王维,终于要彻底退隐。上元二年(761年)春,王维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使其弟王缙得以还京师。

王维的这一请求,得到肃宗的批准,自己退休,哥哥还朝。两个月后,已经了无牵挂的王维,安然病逝。

诗的回响 

王维去世距今已有1260余年,但是,他的那些净化人心的诗句,却在莘莘学子们的念诵中,一次次复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的感时律己之作。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而有“诗佛”之名。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全诗短短的二十个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诗中描绘的是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传达出的是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同样脍炙人口的,还有他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那份静,那份幽,那抹不期而至的暖阳,如今仍能令人亲历其景、感同身受,这就是王维式的回响,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