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流清涕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火帝养生_WSH 2022-05-21 发布于云南

1、芎菊上清丸

  【处方】川芎20g 菊花240g 黄芩120g 栀子30g 蔓荆子(炒)30g 黄连20g 薄荷20g 连翘30g 荆芥穗30g 羌活20g 藁本20g 桔梗30g 防风30g 甘草20g 白芷80g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体虚者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2、芎芷香苏散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各90克 陈皮(去白)川芎 白芷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项强,百节酸痛;伤风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腰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

3、苏葛汤

  【处方】紫苏 葛根 甘草 赤芍 胨皮 砂仁 前胡 枳壳 生姜 葱白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憎寒壮热,鼻流清涕,身体疼痛,咳嗽气急,腮红眼赤,目泪嚏喷,伴呕吐泄泻,或干呕恶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4、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别名】乌贼鱼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乌鱼骨丸(《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乌鲗骨四份 芦茹一份

  【制法】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益精补血,止血化瘀。治血枯。胸胁支满,不思饮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晕目眩,二便出血,月事渐少以至经闭。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时用鲍鱼汁送服。

  【备注】本方治证为肝肾精血亏损所致,方中乌鲗骨补肾益精,收敛止血,并可通血脉,治女子血闭;芦茹活血通经,治女子经水不通;麻雀卵能益精血,调冲任;鲍鱼汁养肝化瘀。组合成方,共奏益精补血,止血化瘀之效。

  【摘录】《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一

5、麻黄葛根汤

  【处方】麻黄、葛根、升麻、柴胡、防风、荆芥、枳壳、杏仁、山楂、麦冬。

  【功能主治】疹不出,喘急妄语,及浑身壮热,足冷,咳嗽呕吐,腹胀不食,鼻流清涕。

  早泄 遗精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男科 妇科 生殖器 更多中医秘方 >>>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上

6、麻黄柴胡升麻汤

  【别名】麻黄升麻汤(《东垣试效方》卷四)、麻黄定喘汤(《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处方】麻黄 草豆蔻 益智仁各4.5克 吴茱萸 厚朴各0.6克 当归梢 甘草 柴胡 生黄芩各0.3克 升麻 神曲 苏木各1.5克 全蝎2个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郁而喘,喉鸣,腹胀肠鸣,鼻流清涕,脉沉数。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分二服。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服。微有汗则效。

  【注意】服药后宜避风寒。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7、款冬花散

  【别名】款冬花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款冬花(去梗)知母 桑叶(洗,焙)各300克 半夏(汤洗七遍,姜汁制)甘草(爁)各600克 麻黄(去根、节)1.2千克 阿胶(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麸炒)贝母(去心,麸炒)各6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润肺止咳。治肺气不利,咳嗽喘满,胸膈烦闷,痰实施盛,喉中呀呷,鼻流清涕,头痛眩晕,肢体倦疼,咽嗌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8、加减五拗汤

  【处方】麻黄(连根节)、杏仁(留皮尖)、紫苏叶、苦梗、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发散。主外感风寒,咳嗽,洒洒恶寒,鼻流清涕,或鼻塞。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得微汗止。

  【摘录】《幼科发挥》卷四

9、橘皮散

  【处方】人参、贝母、苏叶、陈皮、桔梗、杏仁(去皮尖,炒)。

  【功能主治】肺虚饮冷致咳嗽,面色(白光)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引用红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引《圣惠》

10、感冒清热颗粒

  【处方】荆芥穗200g 薄荷60g 防风100g 柴胡100g 紫苏叶60g 葛根100g 桔梗60g 苦杏仁80g 白芷60g 苦地丁200g 芦根160g

  【性状】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无糖型或乳糖型)。

  【炮制】上十一味,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防风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合并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38(55℃)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制成1600g;或将合并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5(55℃)的清膏,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制成800g;或将合并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55℃)的药液,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取干浸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合,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干轧制成颗粒400g,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1)12g(2)6g(无糖型)(3)3g(乳糖型)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1、大归命散

  【处方】石膏(煅)5钱,白术5钱,甘草(炙)5钱,麻黄(去节)5钱,川芎5钱,陈皮(去白)2钱半,荆芥穗7钱5分,龙脑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婴孩小儿伤食,伤寒伤风,夹惊伤寒,惊潮虚热,面色红赤,鼻流清涕,浑身温壮,手足心热,气微粗喘嗞牙,口气温热,似渴不渴,夜卧不安,或时呻吟,目白微红。

  【用法用量】用枣1个(去核),煎汤调化,食远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四

12、荜茇饼

  【处方】荜茇、香附、大蒜。

  【功能主治】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上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13、百解散

  【处方】干葛75克 升麻 赤芍药各60克 黄芩30克 麻黄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寒,鼻流清涕,头痛发热,昼轻夜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葱1根,煎至100毫升,温服。

  风热盛者,加薄荷。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14、鳖甲丸

  【处方】北五味子2两,鳖甲3两(厚者),地骨皮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嗽,鼻流清涕,耳作蝉鸣,眼见黑花,及一切虚证。久咳肺阴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任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方出《续本事》卷一,名见《医钞类编》卷六

15、加味参附正气散

  【处方】人参2钱半,木香2钱半,白豆蔻2钱半,川芎半两,干姜半两,甘草半两,藿香半两,茯苓半两,黄耆半两,当归(去尾)半两,丁香半两,桂心半两,陈皮半两,白芷半两,缩砂仁半两,青皮(去白)半两,白术7钱,附子(炮)7钱,半夏曲7钱,加炮附子、枸杞子(去梗,炒,拣)、菊花蕊。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目生内障,脑中有风,致视物昏暗,不生眵粪,瞳仁开阔,鼻流清涕。此因肾经虚损,元气虚惫使然。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证,与锦鸠、青盐,山药、八味等丸对和服,及四柱散,十全大补去熟地,加附子、枸杞子、菊花蕊、藿香正气散并用。

  【摘录】《得效》卷十六

16、葱附丸

  【处方】川附子(去皮,生用)1枚,细辛半两。

  【制法】上以葱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寒脑冷,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每服14丸,姜苏汤送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17、辰砂抱龙丸

  【处方】天竺黄1两,橘红1两,茯神(去皮木)1两,明天麻1两,胆星2两,甘草5钱,雄黄5钱,防风5钱,麝香1钱半,辰砂5钱(水飞),枳壳(炒)5钱。

  【制法】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咳嗽,痰喘烦渴,鼻流清涕,惊悸风热。

  【用法用量】灯心、薄荷汤送下;伤风痰盛,紫苏姜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18、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去白)5分,半夏(汤泡)5分,桔梗(米泔水浸)5分,川芎5分,白术1钱,黄芩(酒炒)3分,薄荷3分,防风4分,甘草(炙)4分,白茯苓(去皮)7分,桑白皮(蜜炙)7分。

  【制法】上切细。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或咳嗽痰吐,病情沉重者。

  【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服。

  【摘录】《松崖医径》卷下

22、加味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去梗)7钱,麻黄(去节,水煮去沫晒干)7钱,前胡(去芦)7钱,荆芥穗1两,甘草(炙)5钱,半夏(汤泡7次,姜汁拌炒)5钱,赤芍药5钱,鼠粘子(炒)7钱,浮萍7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肿,其泪汪汪,面浮腮赤,或呕恶,或泻利,或手掐眉、目、鼻面等较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2片,薄荷叶3-5片,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23、感冒清热冲剂

  【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

  【制法】上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8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次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38(50~6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1份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每袋12g。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每次1g,开水冲服,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24、白石英汤

  【处方】白石英半两,细辛(洗去土)半两,五味子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钟乳粉半两,阿胶(锉,蛤粉炒)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洗)1两。

  【功能主治】肺气虚弱,恶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气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二

25、苍耳散

  【处方】苍耳、薄荷、白芷、细辛、南星、半夏、酒芩、荆芥。

  【功能主治】鼻渊,鼻流清涕而臭。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26、保寿散

  【处方】白茯苓1两,新罗参1两,川雄黄1两,牙消1两,甘草(炙)1两,片脑少许,麝香少许,牛黄少许(无亦得)。

  【制法】上为细末,入锡合内收之。

  【功能主治】婴孩惊热、潮热、风热、虚热,头额温壮,白日夜间多啼,伤湿鼻流清涕,喉咽时时有清涕,夜多睡卧不稳,或手足口舌生小热毒疮,或因吃着、喜怒、乳食,胸膈不快,时复吐呕乳,忽因人物所惊,日夜间手足心热,痰壅咳嗽,兼患天吊急惊风。

  【用法用量】1岁儿半钱,2-3岁儿1钱,并薄荷汤调下;金银薄荷汤尤好。

  【摘录】《婴童百问》卷十

27、参苏理肺糖浆

  【处方】浙贝母8公斤,桔梗4公斤,北沙参8公斤,桔红16公斤,厚朴(盐制)4公斤,前胡16公斤,黄芩8公斤,葛根8公斤,天花粉8公斤,生半夏16公斤,紫苏叶16公斤,杏仁8公斤。

  【制法】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桔红、前胡、厚朴、黄芩、葛根、天花粉、按浸渍法提出浸液。生半夏用水泡透心,加入生姜同煎。紫苏叶提取挥发油,残余药渣略加浓缩。杏仁先加热榨油,然后水解蒸馏,得杏仁水24升,将第三次滓液及第二次回收液放在容器中,加入杏仁水,再加沙参等浸液,最后兑入苏叶油,再加入单糖浆搅拌均匀,静置7天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止咳化痰。主四时感冒,风寒咳嗽,头痛无汗,鼻塞声重,畏风恶寒,鼻流清涕,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毫升(1-2汤匙)1日2次,苏叶每公斤折合苏叶油1.6毫升。

  【摘录】《天津市中成药规范》(附本)

28、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丁香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桂心3分,细辛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虚寒,心膈壅滞,头目不利,鼻流清涕,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29、保婴丸

  【处方】麻黄16两,连翘4两,生石膏8两,滑石8两,羌活6两,天麻4两,栀子(炒)2两,细辛4两,防风4两,独活4两,甘草4两,全蝎2两,薄荷2两,白芍2两,大黄2两,荆芥2两,黄芩2两,川芎2两,桔梗2两,菊花2两,当归2两,白术(炒)2两,砂仁1两。

  【制法】上为细末,每16两细末兑百草霜2两,合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发散风寒。主小儿感冒风寒,头疼发热,鼻流清涕,身烧体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0、苍耳散

  【处方】苍耳、薄荷、白芷、细辛、南星、半夏、酒芩、荆芥。

  【功能主治】鼻渊,鼻流清涕而臭。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31、参苏饮

  【处方】人参、苏梗、桔梗、前胡、半夏、干葛、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中风,鼻流清涕,恶风喘嗽。

  【用法用量】生姜引。

  【摘录】《幼科发挥·附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