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要文章:中医学中的“胆”与少阳经

 tnj660630 2022-05-21 发布于江苏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壹臟,取決於膽也。”——《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

(接前文)第四种解释就是我们伤寒学派特别熟悉的,叫做少阳主枢,通达人体表里脏腑内外上下气机的转枢之通道,因此皆有赖于少阳胆经。张介宾讲∶“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之于此也”。这段话我们要是学伤寒的人就非常熟悉,因为《伤寒论》里边有一大类的药方是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柴胡剂就是疏解少阳,通达表里的,少阳主枢,所以他就专门疏解少阳的。枢是一个木字边,一个地区的区,就像门轴一样,是枢纽,枢纽坏了门就打不开,里面的气出不来,外面的气进不去,这就是少阳病。

少阳病就是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就是里边的气通达不出来,他就不开心,外边的营养进不去,他就默默不语饮食,同时因为饮食物下不去,就心烦喜呕。你会感觉这人很郁闷,用这个词来形容比较合适,就是这人很郁闷,默默的很郁闷,还不爱说话,还不爱吃饭,嘴里还苦,有时候还头晕目眩,这就是里外不通了,该往外通的通不出去,该往里进的还进不来。就像门一样,门轴坏了之后在里边的人拉不开门出不去,在门外面的人往里推门还打不开。

于是这两股势力都在那儿憋着,很生气,就在那儿大吵大嚷,这两股势力就像两股气一样,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两股气,就憋出症状来了。这时候把门轴修好了,这门一打开之后,该进去的进去,该出来出来,这就行了。这就是疏解少阳的含义。所以现在看到的临床的患者当中,确实这一类的人特别多,少阳病特别多。有时候我在临床上跟患者讲,我说你这是少阳病,他就说彭大夫,什么叫少阳病,我说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肝胆经不畅。

患者继续问,什么叫半表半里?什么叫肝经,什么叫胆经?我要是解释起来,概念可就多了。要想解释肝和胆,得先知道五脏六腑,知道五脏六腑之前还得知道五行,五行之前还得懂阴阳,阴阳之前还得懂天人相应,整体观,辨证论治。这一上午我不用看病,就给你讲课就行了,我估计就这样的讲法讲上三天三夜能给你讲明白也不错。中医学的很多非常简单的词汇,其实背后的含义非常细致,也不是那么简单,比较复杂。理解的浅的很容易理解偏了。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听很多养生讲座,听三十分钟就决定吃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或者是药品。这种情况我不是特别提倡,因为你只是听专家讲了某一个案例或某几个案例的情况,那个案例用这个方法肯定好使。但是问题是不见得适合你,适合你就得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根据你身体的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生搬硬套。中医特别忌讳的就是生搬硬套,和西药不同。中药特别讲究每一个人一个方,叫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它不是一个方适合所有人。当然有一些古代的传染性疾病,就是古人所说的疫病,疫病的话体差异也有,但是就没那么大了。

我说的是正常内科的慢性病,每个人都是有区别的。所以这时候就不应该草率的自己吃药。有好多人看了老师写的书也开始试吃各种药方,然后看老师讲座,也开始各种吃,很容易吃出问题来,吃出问题来自己又无法收拾。(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昨天有一个患者跟我讲,本来脸色苍白,然后自己瞎吃,吃完了之后变得脸色黑黄,就是由一个不好的状态变成另外一个不好的状态了,他就没吃出来脸色红润。不是脸色苍白,就是脸色黑黄,身体症状都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一个非专业人士不能自己在服药方面那么大胆,一定要谨慎。

少阳半表半里用的药都是柴胡剂,柴胡剂门类特别多,以后讲《伤寒论》的时候再跟大家分享

最后一种认知就是讲胆功能,胆主疏泄,帮助肝经进行疏泄。因为肝和胆是相表里的,一个脏,一个腑,肝是五脏之一,胆是六腑之一。五脏以藏为用,六腑以通为用,五脏主往里藏精气,六腑是一个通道。所以胆储藏精汁,也就是胆汁,帮助肝疏泄,帮助脾胃消化吸收,还帮助气血运行,同时还有助于精神活动。所以胆经调和就能使其他十一脏调和。

中医治病在临床上有一个特点,为什么中医后来分派了?就是因为很多专家到了晚年的时候擅长用的方剂不一样,

我的师门就擅长用柴胡剂,就是用柴胡来疏解少阳,少阳经疏解好了之后,肝气也就顺了,也就调畅了。肝气调畅之后脾胃就通达,脾胃通达健运之后,气血生化就好,心就怎么样,主血,就能把气血变赤而为血,然后养心,心气足了之后,反过来容易温养脾胃,脾胃强了之后就能够生精,精气足了之后肺气就足,肺气足了之后往下收敛就养肾。肾气足了之后反过来又能涵木,就是滋养肝,肝气又能生发,这样就循环起来了。五脏的气血循环起来身体就好。

我们师门就特别擅长用柴胡剂,所有的病从用柴胡剂把胆经疏解好了之后,其他五脏六腑慢慢顺就全顺好了。有的专家喜欢调整脾胃,董老就喜欢调整脾胃,他就用半夏泻心汤升清降浊来调整。

还有黄元御这边,他们就喜欢降气,喜欢温阳,喜欢化湿,认为好多的病都是木郁土虚,所以他就疏肝气,他疏肝气还不是用柴胡,而是用桂枝。土虚就得补脾胃,同时还得祛寒湿,所以他用的方就特别特殊,叫黄芽汤。每个派的传承的不同,所以到了具体临床上,尤其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喜欢用的方,喜欢用的治疗方案和思路也都不一样。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调整任何一个脏,某种意义上都能影响其他四脏。反过来调整四脏也可以同时影响一个脏,这都是相通的,但是有快有慢,有直接的,有间接的,这就是中医的方法。我们一般的来讲,治疗病的时候越直接越好,越快越好。在调整身体的时候要均衡,比如调整气血,辨证有肝脾不和,同时还有肝肾不足,还有脾阳虚,还有心火盛,这时候就需要全面综合的进行调整。一些亚健康或者伤精的患者,不仅得补肾,同时还得健脾,还得安神,还得清心火,而且肝气容易郁,还得疏肝,总而言之,药方会开得非常全面,非常适合他的身体那才行,而不能只偏重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这就是这段话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