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中宗李显:“慈父”酿成悲剧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2-05-21 发布于陕西

.

北京晚报 | 2022年05月21日

  ▌田 栋

      从“裹儿”到“百鸟裙公主”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贪图享乐,命人收集上百种珍稀鸟类的羽毛,做成一条异常华丽的羽毛裙,一时成为长安的焦点。

  再对照其他史料,果然在《资治通鉴》里找到了更详细的记载:安乐公主这条裙子,不光价值连城,“直钱一亿”(《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而且编织极其考究,上面所有的花卉鸟图案,都如米粒般大小。更神奇的是,无论是正面看还是侧面看,日光下看还是在阴影中看,裙子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古今罕见的珍品,自然在上层社会中引起了轰动效应。王公贵胄们纷纷效仿,以至于“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太平广记》卷二三六),直到开元年间,唐玄宗厉行节俭,此风才告停止。

  然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安乐公主刚出生时,她的父母可算是生死难料、朝不保夕。父亲李显虽是女皇武则天的儿子,贵为庐陵王,却处在颠沛流放中,处境极其窘迫,只能脱下衣服给小女儿裹起来。因此,他给女儿安乐公主取了个小名就叫“裹儿”(《旧唐书·后妃传上》)。出生时可怜兮兮的“裹儿”,为什么成为了奢靡至极的“百鸟裙公主”?这种奢靡,又带来了怎样可怕的后果?这还要从她的父亲李显说起。

  母亲压制 妻女安慰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脱下自己的衣服作为襁褓;女儿长大,自己也贵为天子了,自然要让她穿上最华贵的“百鸟裙”。唐中宗的舐犊之情,透过厚厚的史册,依然明明白白地传递了出来。

  作为父亲,中宗李显对女儿是慈爱甚至骄纵的,但作为皇帝,他却是怯懦而庸碌的。其实回顾唐中宗李显的生平和整个唐周鼎革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唐中宗的庸碌怯懦有着深刻的家庭原因,尤其是母亲武则天的压制。

  李显十一岁时,就以勇毅的性格得到了父母和朝臣的认可,受封为“英王”。但此后由于高宗久困风疾、不能理事,朝政大权逐渐落在武则天手中。而曾经勇毅的李显却在母亲武则天的压制下,慢慢变得怯懦。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两个哥哥的死于非命。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次子李贤皆聪明睿智、仁爱有礼,先后成为太子,但都不见容于权欲熏天的母亲,被一一赐死。眼见两个哥哥在登顶皇位的最后一步夭折,太子宝座如击鼓传花般传到李显手里,这让他格外紧张恐惧。

  果然,虽然李显有惊无险地当上了傀儡皇帝,但最终还是忤逆了母亲意愿,被拉下皇位,赶到房州,开始了十五年的流放生涯。而大权独揽、一手遮天的母亲又把弟弟李旦的皇位废黜,建立起了女主临朝、空前绝后的武周王朝。

  唐周鼎革之后,武三思、武承嗣等武氏宗亲位列机枢、权势熏天,大有继承女皇衣钵之势,而李唐宗室成员无论男女老幼,几乎被武则天连根拔起、斩尽杀绝。硕果仅存的李显、李旦兄弟空顶着庐陵王、皇嗣的名头,面对“官吏多无礼度”的虐待也只能默默忍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等来了母亲的一杯毒酒。

  这些无疑都给李显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冲击,也让他逐渐懦弱犹疑,在精神上更加倚仗身边的亲人,特别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韦氏。

  韦氏出身京兆韦氏。韦氏是长安附近的豪族,唐朝三百年,仅宰相级别的高官就有数十位之多。虽然出于名门,但韦氏对漂泊无依的李显始终情深义重、不离不弃,给了他莫大的心理安慰。史载,李显整日胆战心惊,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就闹着要自杀。这时,韦氏都会想办法制止,还安慰他:“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李显感动之余,向妻子赌咒发誓:“如果有一天我们能重见天日,我一定让你为所欲为,不会禁止你的。”话是有些夸张,不合皇家体统,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小女儿安乐公主的诞生,也给了这个小家庭带来一缕难得的温馨。就这样,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李显把最大的关怀和情感都给予了妻子韦氏和女儿“裹儿”,度过了最为苦闷而危险的时刻。

  但同时,李显也渐渐迷失了自己,忘记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把对妻子和女儿的爱护变成了溺爱,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了必要的监督训责,也为未来一家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纵恶养奸 种下苦果

  武则天圣历元年三月,在李昭德、魏元忠、狄仁杰等一干唐朝旧臣的努力劝说下,年事已高的武则天终于同意重新选定自己的儿子李显作为接班人,李显这才结束了囚徒般的生活,和家人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朝堂中央。

  不久,李显就被立为太子。而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位朝臣很快就联络禁卫军,发动“神龙政变”,进宫诛杀了祸乱朝廷的佞臣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唐朝终于复辟成功。

  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恢复唐朝的国号和各种制度,将武则天更改的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尽皆改回唐朝旧制,李显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施政举措。

  他放纵自己和家人享乐,史书上多次记载李显把堂堂皇宫变成了街市,让宫女太监们扮作小贩,让公卿大臣们扮作客商,“小贩”和“客商”口角吵闹,李显和韦皇后则饶有兴致地围观,流连忘返。此外,李显还和近臣学士们整日游宴雅集、谈歌论曲,似乎要把失去的快乐时光和荣华富贵都补回来。

  有这样的丈夫和父亲做榜样,又有从前任自己为所欲为的承诺,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自然争先恐后地揽权纳贿、纵情享乐。武则天时期的宠臣宗楚客、上官婉儿等人看出了苗头,竭力巴结,盘踞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旁边,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他们卖官鬻爵、请托受贿,积聚了大量财富,也把武则天逊位后百废待兴的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当时官员选拔任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通常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的提名审核,再经皇帝敕令才能生效。但这个利益集团却能绕过这一制度要求,直接将委任状封好下发,作为官员任命的凭据。由于这些官员并没有经过正规审核,中宗也自知理亏,所以委任状是斜着封好,因此这种官员被嘲讽为“斜封官”。据史料记载,当时无论是引车卖浆者流,还是奴婢屠夫,只要花三十万钱,就能得到这样一纸“斜封墨敕”,成为朝廷认可的官员。一时间,各地“斜封官”达到数千,贪腐奢靡之风甚嚣尘上。

  在这一过程中,安乐公主尤其骄横。她和姊妹长乐公主“竞起第舍”,彼此炫耀奢侈华丽,还向父亲指名要将京城的昆明池据为己有。中宗李显还多少有点以民为本的念头,以昆明池关系百姓捕鱼生计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公主不悦”,立刻夺占民田开挖成湖,并取名“定昆湖”,堂而皇之地和父亲叫起板来。而百鸟裙的故事,不过是安乐公主荒唐生活的一个缩影。

  不仅在生活上穷奢极欲,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在政治上也是野心勃勃。作为女性,武则天登上最高权力宝座长达半个世纪,甚至称帝建国,这给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以极大的心理震撼,也刺激了她们的权力欲望。

  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就颇受信任,执掌宫中机要,“明习吏事”,同时与武则天的侄子,当时炙手可热的梁王武三思有染。敏锐的政治嗅觉让她很快发现了韦皇后母女的野心,以及皇帝中宗的软弱无力。她随即投靠了韦皇后,成为她们卖官鬻爵、把持朝政的急先锋。上官婉儿还当起了政治掮客,把武三思引荐给了韦皇后。就在韦皇后与武三思勾搭成奸的同时,安乐公主也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也标志着武韦联手,势力更加庞大。

  对于李唐王朝面临的再次被颠覆的风险,中宗李显却浑然不知、听之任之,甚至在韦皇后和武三思在御床上玩双陆棋时,李显都在一边点筹计数,一时间丑声遍于内外,失尽了天下人心,也为后面的悲剧留下了隐患。

  见时机日渐成熟,上官婉儿开始撺掇韦皇后母女染指皇权。韦皇后暗中使人妄称自己的衣箱有五色云起,鼓噪自己女皇再世的社会舆论。中宗李显不仅没有警醒,反而命令宫中画师绘制出五色云起的场面,并“出示于朝,乃大赦天下”(《旧唐书·后妃传上》),如此一来,继武则天之后,另一个女皇帝呼之欲出。

  安乐公主也不甘寂寞,不仅对正牌太子李重俊颐指气使,“或呼为奴”,还直接向父亲提出要求,废掉李重俊的太子之位,立自己为“皇太女”。虽然李显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加以斥责。得到鼓励的安乐公主更加肆无忌惮,骄横跋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常常自己草拟诏旨,然后把内容盖住,让父亲签字盖章。而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李显居然“笑而从之,竟不省视”。

  此时此刻,李显忘记了,即使是一个普通父亲,这样的溺爱也早已超出了必要限度;更别说作为天子,自己的所作所为更加助长了妻子和女儿的权欲,让她们更加野心勃勃、忘乎所以。加上一些奸佞小人见缝插针,上下其手,几乎要重演武则天当政的历史。

  亲人反目 为时已晚

  在这种极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和权力结构中,太子李重俊的不安全感逐渐加剧。他担心自己的皇储地位被母亲和妹妹夺走,终于在神龙三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训。但他最大的目标,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却潜逃入宫,在她们的劝说下,毫无主见的中宗李显下令将儿子李重俊诛杀。

  太子被杀,让朝臣和百姓对中宗一家的统治彻底失望,对韦后母女的愤怒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一直被当枪使的中宗也逐渐醒悟,对韦后母女的阴谋有所防范,但为时已晚。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满心欢喜地接过了妻子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送来的肉饼——他不知道,这个热腾腾的肉饼已经被妻女下了剧毒。吃完之后,唐中宗便毒发崩于神龙殿(《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走完了自己五十五岁命途多舛的人生。在母亲生杀予夺的威严下苟活下来的中宗,最后竟然死在自己钟爱的妻女手中——正是由于中宗为君不慎、为夫不尊、为父不严,才酿成了如此苦果。

  阴谋并未终结,韦皇后加快了夺取天下的步伐,她急忙安排韦氏宗亲和心腹将领掌握京城防卫,但被一直冷眼旁观局势、早已谋划部署的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捷足先登。这年六月庚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又一次发动政变,将为祸多年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宗楚客等集团成员一并诛杀。随后他们逼中宗之子李重茂逊皇位于相王李旦,至此,中宗李显一家的悲剧命运才算是画上一个句号。

  历经两次血腥政变,中宗李显家族的四名重要成员,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太子李重俊,当然还有李显自己都死于非命。而与之牵连被一同诛杀的朝臣将领更是不计其数。这一切恶果,都成了李显性格懦弱、治家不严的严重后果和深刻佐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