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沈尹默强调运腕,孙晓云强调运指?二位大家谁错了

 文山书院 2022-05-21 发布于北京

沈尹默和孙晓云,这二人侧重点不同。

但是为何名家说完一句话,大众都要想过分解读呢?

沈尹默说运腕,孙晓云说运指,难道这二人就一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吗?

换句话说,沈尹默水平比孙晓云高,那孙晓云一定就是错误的嘛?

每个人说一句话,都是符合当时的语境,你要是单摘出来,意思可能就变了。

前人说过无数名言,但是都有一个语境和前提,后人不去了解这些,反而对这几句话横加揣测,有什么意思呢?

昨天有人问我《圣教》怎么临,是从头开始临,还是把相通部首和机构的字单拿出来临。

我说:练就行了,练什么,怎么练,都不重要。

结果这朋友说了一句:好深奥,自己慢慢体会。

我能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不愿意说就不愿说呗,装什么深沉?

其实很多人都特别愿意相信书法有技巧,愿意相信书法有捷径。

其实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没有技巧,你们所看到的什么技法,规律都是虚的,大多是看完不管用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处在这个瓶颈点,看完才有所收获。

古人哪有这么多讲究?

初学练字还给你讲什么空间分布?用笔转换?

那时扯淡。

都是从小一开始就学名碑,学了个样子就开始自己写字,然后日常临古人改善,这都是量和时间积累出来的。看的是人家年级轻轻书法就有很深功底,你没想的是他三五岁就开始私塾口传手授,天天抄书临帖。

我很少讲技巧,大多数讲技巧其实也是“骗人”的,因为好多人都愿意相信有技巧,有捷径。

确实书法到瓶颈之后需要一些指引,但绝对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看完这些技巧都觉得好有道理,没法反驳!

这不是废话吗?

图片

一个已经过了那个阶段的人,可不就是怎么说怎么对?

我就拿数学理论解释书法,也能解释的通,你看了也有道理,但是有用吗?

书法到一定水平之后,几乎都是几句话的指引,就可以反应明白,如果没明白,就是练得不够。因为书法的问题一共就那么几点,使大劲几十个字就能说清楚,哪还用长篇大论?

很多人看古论觉得古论玄乎,看今人技巧反而觉得有道理,这是非常可笑的。

古人的理论,一本书里,大多数叙事,精华也就那么几句,能总结出几句名言的,都是理论大师了,其余一本书都默默无闻,这种事略见不鲜。

不要过分解读前辈们说过的话,可能他就是表面意思,想得多就是自己累自己了。

说到正题,沈尹默运腕,孙晓云运指。这二人一定是说过这种理论的,我约莫是看过。

但是有一些前提。

沈尹默视力不好,晚年几乎都看不清字了,看小榜书都是一个黑疙瘩,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作品,几乎都是“心画”,大字。而且沈尹默魏碑功底极好,所以一定会强调“运腕”的力度。练过魏碑的都知道,你运指为主也写不出什么好字。

孙晓云是以帖学为主,善小行书,所以强调运指。人家写小字就是枕腕书写,想运腕都不方便。

而沈尹默也是抬腕而写,无论大小字,都是如此,所以必须时时刻刻运腕。

指腕是结合的,但是根据个人书风和书协习惯,二者是有区别的。

你把何绍基叫过来,他会告诉你手丫子手腕都不动也可以写字,而且也能写的很好,人家执笔方式在那摆着,几乎不运指,也能做到不运腕,全靠胳膊的力量,所以何绍基有个外号叫“猿臂翁”。

不要过分解读别人说的话,没什么用。

老老实实练字临帖,没事翻翻古人书论,这些都是能自己想明白的。

我已经很久不看今人写的文章了,大多是论文一类的会看一眼,有兴趣才会记下来。

懂得再多,没有用,字还得是写的。

道理一定得在该明白的时候明白。

早一点,烦恼。

晚一点,吃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