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史丨对于刘邦来说,秦始皇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之一

 人文之光 2022-05-21 发布于辽宁

在中国传统历史观念里,秦始皇是和商纣王、隋炀帝齐名的暴君。事实上,在暴秦的统治下,天下人确实生不如死。不过,对于刘邦来说,秦始皇还真是自己最大的恩人。

1、机遇

刘邦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按照《史记》记载,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刘邦的二哥叫刘仲,而刘邦的本名叫刘季。其实这些严格来说都不是真正的名字:所谓刘太公,其实就是刘老头儿的意思,刘媪则是刘老太太的意思。至于刘仲刘季,分别是刘老二刘老三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史记》和《汉书》没有记载这些人的真实名字?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些人压根没名字。其实看看旧中国就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无非就是二妮、狗剩、狗蛋这些名字。

当然,后世帮闲文人——比如著名神棍、著名妄人皇甫谧,通过封建迷信手段,推测出了刘邦父母的名字,他说刘邦的老爸叫刘执嘉,老母叫王含始(吃屎?)搞笑的是,居然真的有人相信这个说法。

如果没有秦并天下,那么,生活在楚国地盘上的刘邦,终其一生也就是一个寻常小百姓,要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不过,秦始皇横扫天下,成全了刘邦:秦灭六国后,秦虽然往六国派遣了大量的地方官,但是地方官行政的时候,需要借助当地人来维持秩序。不安分的刘邦,成了地方官看中的对象,就这样,刘邦成了一个小亭长。

秦始皇的统一,其实只是军事征服。所以,秦帝国依旧暗流涌动。最终,秦始皇去世没几天,秦帝国陷入土崩瓦解状态,而刘邦也得以利用乱世揭竿而起,并最终成为了新王朝的开国皇帝。

从此,世人只记得刘邦、汉高祖,却很少有人记得,那个叫刘季的小人物。

所以,秦始皇为刘邦提供了两次机遇:一个是做小吏的机遇,另一个,则是乱世揭竿而起的机遇。

2、试错

此外,秦始皇也为刘邦贡献了试错成本。

其实早在秦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就有文官对秦始皇提出建议:认为齐国、燕国故地距离秦本土实在遥远,所以秦朝直接统治这些地区,难度系数很大,甚至闹不好这些地区会成为拖垮秦朝的泥滩。因此秦朝文官建议秦始皇不如册封宗室子弟做诸侯王,替天子代管这些地区。

秦始皇未必不知道文官说的不是没道理。但是,秦本身就是周的诸侯,最终强大推翻了周朝。秦始皇因此对诸侯深感不喜。所以,秦始皇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

最终,事情被大臣言中。秦始皇刚死,六国故地就爆发大规模起义。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一切都怪秦始皇没有对六国贵族除恶务尽,才导致这一局面,其实这一认知是非常肤浅的。其实就是没有六国贵族,秦末的起义军也会炮制出一些六国贵族——其实,这种现象在后世时常发生。比如元末的韩山童父子自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后人;清朝初年很多和朱三太子毫无交集的农民起义军,也自称是朱三太子的旧部。

秦朝在农民起义中被推翻,之后楚汉相争,刘邦获胜。

而刘邦总结周秦经验,认为西周的分封模式不可取,而秦朝的模式也不可取,所以,刘邦采取了郡县和封国并存的模式,同时,册立自家子弟为诸侯。这个策略,为西汉换来了数十年的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