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意斋论画》读后感

 刘遥磊 2022-05-21 发布于陕西

这是2022年第11篇读后感

《快意斋论画(付续篇)》吴悦石著

这本书,是我在本科毕业创作过程中阅读的,吴先生是写意大家,所以希望能通过本书窥探些许精华。

我在画画这件事上的时间,没有读书历练的时间长,这或许也应了中国画讲究,百分之70的功夫在画外的道理。

快意斋论画,语言精简干练,因其文言,故一字抵多字,从右往左,从上到下的排版,满是传统。这本书有个特点是没有目录,但翻阅中,满是条理逻辑。画理、画道、画技,贯穿全文。其中穿插吴先生早期作品作为点缀,读起来特别轻松。

吴先生对中国画的见解历久弥新,在当下浮躁的艺术氛围当中,徐徐不断吹着清风。从“道”的层面,总结了“中国画”的核心本质,和当今画坛所面临的问题。

举例来说,古往今来凡所有成就的中国画大家,无不是经过“文化”熏陶出来的成就。而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高,例如吴昌硕、沈周、郑板桥、吴道子等人。反观当下社会的中国画、篆刻、书法其部分特别用功者,都在“技艺”的方面很刻苦。在“文”的方面很少投入时间精力,其实这都有所偏颇。

龚贤曰:画者诗之余,师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明乎道则博雅,亦不失为第一流人。此言为明清之传统,博雅则不俗,能博雅即可做一流人。故重在文,强调绘事乃文之余事也,其实重文才是本。

吴先生今77岁高龄,面貌举止同50岁般没有差异,可见其修养非同一般。画如其人,我在现代生活的经历体悟当中发现,不只是画如其人,甚至言如其人,车如其人,所用之物皆是其人,这些所有造作之“象”皆是人品格性情审美的幻化体现。

吴悦石老师对中国画的学习成长路径,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今画坛怪象,工笔写意之辩,大家的由来等等,从中可窥见一些画坛前辈的生活作风,令人敬佩。

最后附上令我较感触的三条节选以做分享。

1.有学子问余:习书画先学传统,然几年为期。余常对之曰三年,其实此乃诳语。传统者平生之学也。平生浸润传统之中亦未必能学几成,更何况浅尝辄止,必不能得其要旨,此乃中国文化之艰深之处。学与创并不矛盾,学中有创,创中有学,互相体悟,大道始兴,大道兴则艺可传矣。

2.绘画构图初步有法可学,虚实、主宾、聚散、可为入门之阶梯。此类方法解作,具体学习方法不外两种:1.从传统名家图式解析,知其匠心所在,日久门径自熟。2.自我陶冶情操,观察自然,心随物化,趣中自生。成式自此已与心法合一,而融生大法,成则破壳而出,不成继续修为。

3.常言致广大尽精微,知素默方知其微,知其微方有可为。今日中国文化之势受民国以来风气影响,一扫历代农耕文化之遗风,狷介自守,素默其道,焉知声浪过后必定复归平静。学子无知,奔走号突,回首之时,已时过境迁,徒剩唏嘘而已。

本书适合谁读:书画爱好者,学生,艺术工作者。好了本期分享到这里,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下大拇指,感谢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