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七国之乱(一)产生嫌隙

 梦想童年594 2022-05-21 发布于江西

其实恨朝廷对诸侯王们来说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在皇帝面前,他们总觉得自己是被欺压者。这种感触对吴王刘濞来说尤其深刻。

文章图片1

被高祖刘邦亲自册封以来,刘濞在吴国称王也有几十年了。到了汉文帝时,深谙黄老之术的文帝刘恒给予天下百姓极大的自由,很少去约束他们,就连民间私铸货币的行为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可是百姓铸钱毕竟是小打小闹,真正得益于这项政策的却是吴王刘濞。吴国境内有数座铜矿,既然朝廷不管,吴王便

随意铸钱,当时吴国所铸铜钱到处都是,通行全国。吴国也因此成了诸侯王中最富的一个。吴王几十年不向国中百姓征税,国家富得流油,吴国百姓们也都欢天喜地,以生在吴国为荣。

本来吴国得益于汉文帝的宽松政策,与朝廷的关系一直也很融洽。但是,自从吴王刘濞派世子刘贤进京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按辈分,吴王刘濞是文帝刘恒的堂兄。刘贤进京,文帝也很高兴。亲戚经常走动,也能促进彼此的感情,因此他让太子刘启陪同吴世子刘贤一起好好玩几天。

刘启是窦皇后的长子,本来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都是文帝其他妃子所生,可他们都相继夭折了。窦皇后与文帝刘恒一共生了三个子女,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和小儿子刘武。若从偏爱的角度说,文帝夫妇更偏爱刘武一些,但因为刘启是长子,便立他为太子。应该说刘启能当上太子,还是非常有运气的。

刘启本来不大看得上从吴国来的刘贤,总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子土老帽暴发户的气质,但是父亲让带他玩,也只好硬着头皮跟他玩几天了。

而吴世子刘贤从小也是锦衣玉食、说一不二惯了的纨绔子弟,他的师傅们又都是吴楚一带的剽悍之人,因此性格也极为骄横,没把太子放在眼里。

两个互相看不上的年轻人在一起玩免不了要发生冲突,可是实际情况更糟。如果玩点别的也就罢了,这两个孩子却偏偏要下棋。很快,他们便因为棋局上的得失争执起来,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刘贤忍不住出言不逊。太子刘启大怒,正在气头上的他随手提起铜棋盘,照着刘贤的脑袋就打了下去。一声闷响,刘贤应声倒地,再也不说话了,鲜血从他的头上汨汩地流了出来。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傻了。太子刘启手拿着棋盘,也一下子冷静了下来,心想:“这下可闯了祸了。”

吴世子与皇太子相争,当场毙命,文帝刘恒知道后也吃惊不小。他将太子刘启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可是这事又不能太过处罚太子,毕竟朝廷的身段摆在这儿。文帝只好命刘贤的随从将他的灵柩运回吴国安葬,并向吴王致意,说是孩子们打架失手所致。

经过长途跋涉,刘贤的灵柩被运回了吴国。看着儿子的棺椁,吴王刘濞勃然大怒,原来欢天喜地要去长安的一个好好的孩子,回来却躺在了棺材里。刘濞越想越气,大发雷霆。对刘贤的随从们怒吼道:“为什么要把他运回来?”

“这是陛下的意思。”随从们战战兢兢地说。

吴王怒道:“天下都姓刘,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我不要他葬在吴国。你们把他的尸体再运回去。”

从人无奈,又千里迢迢地把刘贤的灵柩运回了长安。文帝刘恒得知刘贤的尸体又被运了回来,心里很不痛快,心想:“我这老哥也未免太过分了吧?这本来就是孩子们打架失手所致,把尸体运回来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想让太子给你儿子偿命不成?”

于是文帝命人把吴世子的尸体在长安城外找了个地方草草埋葬了。从此文帝与吴王哥俩之间便有了芥蒂。吴王刘濞从此称病,不再进京行朝天子之礼。

数次诸侯来朝都不见吴王,文帝刘恒心里知道,这家伙一定是为了儿子的事跟自己赌气,便也生起气来。他将代替吴王前来朝拜的使者抓起来拷打,问他们吴王到底得了什么病。使者们吃打不过,只好如实交代,吴王其实并没病。

明知如此,但从吴使口中说出来更令文帝愤怒。此后每次吴使进京,文帝都要把他们揍一顿。使者们回国后将遭遇如实向吴王诉说。吴王刘濞心中渐渐害怕起来,作为臣子,他深知自己的这种做法有些过分,但如今已成骑虎难下之势,照这样下去,难道要跟朝廷翻脸吗?刘濞想到了高祖刘邦对自己的劝诫,决不能造反,还是跟朝廷和解吧。

于是,吴王刘濞利用秋季向朝廷申报死刑犯名单的机会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进京觐见文帝。

面对跪在阶下的吴使,文帝刘恒没好气地说:“这次吴王又得什么病了?

”使者答道:“回陛下,吴王没病,他诈病不朝的原因想必您也知道,但是既然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吴王实在不好再见陛下了。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您要把他逼到什么地步才满意呢?”

一句话说到了文帝的心坎里:“是啊,我要把他逼到什么地步才满意呢?逼他造反吗?如此巨大富庶的吴国可不比其他呀,造起反来我能有必胜的把握吗?”一想到这里,文帝马上醒悟,笑着对吴使者说:“我知道我这个哥哥年纪大了,跋山涉水不易。诏:“念吴王年纪高迈,赐予吴王几杖,从此免朝。'”就这样,一场愈演愈烈的危机化解了。吴王刘濞与文帝之间的疙瘩也算是解开了。

与文帝一样,吴王刘濞在吴国也实行着“无为而治”的政策,几十年间他一贯存问父老,与民休息,吴国百姓对吴王刘濞无不感恩。

其实不仅在吴国,当时整个汉帝国都将“无为而治”视为至高无上的治国准则。文帝刘恒曾经视察上林苑,当他询问上林令这里一共养着多少野兽时,上林令尴尬地半天也说不出话,这时一名虎圈的啬夫将上林苑中各种野兽的数目准确地向文帝进行了汇报。文帝大吃一惊,随即又故意问了他其他的一些诸如每天要耗费多少钱粮供应野兽等问题,这名啬夫全部对答如流。文帝对他大加赞赏,当即便要任命他为上林令。

但是文帝的决定遭到了陪同而来的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大臣们认为这个啬夫太多事了,担心这种风气一起,国家就乱了。文帝转一想,觉得大臣们说得有理,于是作罢。这就是汉初以道家思想治天下出现的有趣现象。

汉文帝就是这样一个偃武修文、无所事事的皇帝,后世曾经名震天下的飞将军李广,在文帝时还是个小伙子。他曾随汉文帝一起打猎,李广的神射百发百中,而且他还勇猛异常,常常能手刃猛兽。文帝刘恒见到后,特为李广感到惋惜,抚摸着他的肩膀说:“你生在今天真是可惜了,如果你能跟高祖同时,万户侯对你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见当时文帝多么不愿动武。

话虽如此,但也有例外,条侯周亚夫便是最为文帝刘恒所器重的一员武将。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少子,周勃去世后,周亚夫被文帝刘恒任命为河内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秦汉时期的一位奇人许负。

这位许负当时被世人称为“神相”,汉高祖时,仅仅因为相术,她便被刘邦封为鸣雌亭侯。她也是汉朝身为女人而被封侯的极罕见的几人之一。而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当初在楚汉争霸时,还是魏王豹的妃子,在那时候,许负就已经看出她将来会生下天子了。

见到这位名满天下的奇人,周亚夫自然不能放过,一再请求她看看自己的相貌。许负仔细端详周亚夫后对他说:“您三年后被封侯;再过八年做丞相,位极人臣;再九年之后饿死。”

听完老太婆这简短的几句话,周亚夫将信将疑。但是这老婆子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又不敢不信,于是周亚夫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先父过世后,我哥哥周胜之已经袭封为绛侯了,就算三年后他死了,还有他儿子袭封呢,怎么会轮到我呢?就算您说的是真的,可我既然都那么富贵了,怎么又会饿死呢?”

许负神秘地笑着,不紧不慢地对周亚夫说道:“天意如此,日后必有应验,至于说你饿死,是因为你脸上有一道皱纹直通到嘴里。这都是命中注定的,老婆子我不敢胡说。”

三年后,绛侯周胜之果然获罪于汉文帝,被夺爵,绛国也被除名了。但是绛侯周勃的功劳无论是从随高祖创业还是从迎立文帝来说都太大了,是无法磨灭的。因此文帝开恩,从绛侯周勃的儿子们当中再选一位贤者继承周勃的侯爵。

大臣们一致推举周亚夫为周勃的新继承人。因此文帝刘恒改封周亚夫为条侯。事情就是这样神奇。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北方的强悍民族匈奴又一次大举入侵上郡(今陕西榆林)。边境连连警报。文帝刘恒在向边境调动军队的同时,还在长安集结军队,以防备匈奴一路向南危及京师。同时他又任命几个将军分别驻扎在长安四周的几个关键地点。其中,将军祝兹侯徐厉领军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驻扎;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扎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当时前线的敌情非常紧张,每到夜里,长安城中便能看到边关传来的烽火,烧得北边的天空一片火红。城中上至文帝刘恒,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很紧张。汉人已在太平的日子中生活得太久了,真不知这次能不能将匈奴赶出长城。

抵抗异族是当时国内最紧要的事情,文帝刘恒决定亲自去几支部队的营地视察劳军。文帝先视察了棘门及霸上两支军队。这两营守将听说皇帝亲临,不敢怠慢,全营列队迎送。劳军完毕,文帝向下一营一周亚夫把守的细柳营进发。皇帝的“先头部队”轻骑先去通报。当皇帝的“先头部队”抵达细柳营前的时候,营门紧闭,营寨之上的士兵们如临大敌,个个披甲持刃准备战斗,弓弩手们则将弓弩拉满对准皇帝的“先头部队”,质问他们是干什么的。

看到这个阵势,先驱官吓了一跳,战战兢兢地大声对把守营门的士兵喊道:“别放箭,不是敌人,我是天子的先驱官,陛下随后将至,来此劳军。”但是营壁之上的军士听到后并未放下武器,一名都尉大声对先驱官说:“营中只遵守将军号令,不受天子之诏。你们退下,否则格杀勿论。”

双方正在僵持之际,文帝刘恒的车驾也已经到了营前。前驱官连忙回报,说细柳营不但不肯开门,还用武力相威胁。文帝只好下令停住车驾,派一名使者持节前去营门诏将军。见到天子的使节,营门都尉连忙去中军禀报。

皇帝面前,细柳营一片肃杀之气。过了一会儿,文帝远远地看见营门缓缓地打开了。军士大声喊道:“请天子车驾人营。”文帝一行这才策马向营中开进,可他们刚到营门口,守门的军士又大声喊道:“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驱驰!”文帝一惊,连忙示意从人慢走。整个大营鸦雀无声,士兵们个个神情肃穆,注视着天子车驾慢慢走向中军。

中军帐前,周亚夫威风凛凛,全身披挂。他手提长枪骑在马上,见天子车驾来到跟前,便双手持枪,向文帝抱拳躬身道:“甲胄在身,不能下拜,臣周亚夫,以军礼恭迎陛下。”

周亚夫如此强大的气场,深深地震撼了文帝刘恒,他不由得对周亚夫肃然起敬,连忙在车中站了起来,手扶车轼向周亚夫欠身还礼。这时,文帝随行官员向周亚夫说道:“皇帝陛下敬劳将军!”周亚夫再次躬身相谢。

简单的仪式过后,文帝车驾又缓缓地走出了营门。在大营内,随行的大臣们被这种严肃的气氛所感,大气都不敢出。出了门后他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之后便纷纷议论:“这个周亚夫太过放肆,对天子如此无礼,真是闻所未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