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快节奏的生活让隔壁邻居成了身边“熟悉的陌生人”。自疫情发生后,大家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有了更清晰的感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互相打气、守望相助的故事在宝山各处上演,给人带来暖意。 ![]() ![]() “哎哟!这可怎么办,进不去家了呀!”家住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宝山十村的许老伯看着紧闭的房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许伯伯,怎么啦?”听到楼上传来的动静,居住在许老伯楼下的小蒋急忙赶来。90岁高龄的许老伯在小区被列为防范区后,每隔几日便会下楼散散步。那天,散步完到家门口想开门的他,一摸口袋,发现没有带钥匙。许老伯的老伴瘫痪在床,也无法开门,发现许老伯被关在门外后,老伴也很是着急。 了解情况后,小蒋安抚许老伯道:“许伯伯你不要着急,我帮你打电话找锁匠。”他先从自己家中搬来凳子让老人暂且坐下休息,而后打电话联系好锁匠。直到锁匠开好门,见到许老伯踏进家门后,小蒋才放心离开。 临别前,许老伯不停地道谢:“要不是你,我今天家门也进不去啦!”对于小蒋这个热心肠的小伙子,许老伯老两口连连竖起了大拇指。“近期这小伙没有少帮我们的忙,每次居委发物资,他都会帮我一起拿上来。我们社区就是要有这种优秀的年轻人呀!” ![]() ![]() ![]() “我家没有盐啦,谁家有多余的能支援一下?”“我家有,我给你放门口吧,稍等马上就来!” 看到楼组群里的求助信息,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宝山七村楼道志愿者徐阿姨赶紧拿出家中多余的物资为邻居送上。“因为这次疫情,大伙儿都熟悉了起来,在这之前,好几户邻居我都没打过照面呢!”徐阿姨说:“现在有了专属的楼组微信群,有什么团购活动大家都会一起凑单。平时,我们还会在群里聊聊天,邻里氛围好了很多。” 第二天,徐阿姨惊讶地发现,自己家门口多了一包蔬菜和肉。楼组微信群里一问才知道,是前一天收到盐的邻居送来的。“人与人的交往有来有回,这样感情才会更好呀!”收到感谢物资,徐阿姨心里美滋滋的。她觉得要让更多邻居分享这份邻里情谊,于是便将收到的肉做成了老家特色小吃小酥肉,与大家分享。 “这个我有” “我来帮助你” “我已经送到你楼下了” …… 一句句简单而质朴的话语不断刷屏出现在社区各个群内,也不断温暖在每个居民的心头。社区居民一家亲,互帮互助使得邻里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 ![]() ![]() 夏天的脚步悄悄临近。封控在家一个多月,居民的头发都变长了。“好久没理发了,我的头发都要长成'鸡冠’啦!”“前几天,我自己用剪刀剪刘海,结果歪得十分彻底。”谈论起自己的“头等大事”,宝林二村的居民显得有些无奈。 看到居民的困扰,小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孙家贵主动提出,在楼道里为居民免费错峰理发。孙师傅有着一手精湛理发手艺,之前学雷锋活动时,常常为居民服务,是大家的“老熟人”。 老张是孙师傅的第一个“顾客”。只见孙师傅熟练地操作剪刀,不到一会儿,一个清清爽爽的新发型诞生了。“我之前就认识孙师傅了,他手艺好,干活又认真!”看着自己的新造型,老张满意地说。 等为邻居们服务完,时间已过去了3个小时,孙家贵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湿。他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理发事虽小,但'细微之处显真情’,这就是我们小区党员的表率,他们是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了心上!” 文字:吴越 编辑:宋鸽 校对:赵慧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