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园清趣

 张逸i5fwigtd0s 2022-05-21 发布于上海
曹正文

苏州文人喜欢小乐惠,有了点闲钱便有园林癖,买个小宅院,在园里做个池子,搬来几块石头,再栽点翠竹,植几株红枫,透着花窗观景,不亦乐乎!清朝的苏州私家园林多至上百家,若计算这些小宅院,那恐怕以千计了。

不过,这些规模还不够宏大的私家小园林,倘若主人不是特别出名,造访者不会很多。但名气很大的小园林也有那么几座,靠近人民路的马医科巷内就有一座曲园。

曲园主人是浙江德清人俞樾,道光年间进士,因诗文俱佳,颇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咸丰帝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本以为他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但俞樾是一介书生,好意气用事,既不善阿谀奉承,又不肯周旋应酬,官场自然容不得他,不久削职为民。

俞樾也不气馁,返回老家前看中了苏州这块风水宝地,索性借宿于此撰述。一晃十六年过去了,俞樾成了清代的朴学大师,著述颇丰,桃李天下,于是他买下一块地,欲建书斋园林。在他看来,书籍与园林是相通的,园中的一亭一廊,一水一石,好似隐藏于线装书中字里行间的秀美文字。

曲园自南而北分五进,前两进为门厅与轿厅,第三进是主宅客厅,取名“乐知堂”。东厢房与正厅之间有雅致的备弄,西北为亭园。经过廊屋直达曲园最重要的建筑——春在堂,是俞樾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此堂名有点讲究,当年俞樾考试时,曾国藩考他,俞樾答了一句:“花落春仍在”,大获赞赏。俞樾平生以此为荣。

在苏州众多园林中,平心而论,曲园的建造风格与艺术布局还算不了上乘,它与普通住宅结构相仿,装饰也朴素简洁,亭台楼榭相形见绌。但主人俞樾毕竟是个博学的文人,他设计的书斋园林亦自有书香清趣,如南面的“小竹里馆”,乃俞樾读书处,面竹而坐,掩卷饮茶,平添悠闲之趣,引万千遐想之思。“认春轩”林木花容,呈烂漫绽放之姿,亦令人心旷神怡。再往前行,便是湖光山石,流水屏障处是假山,石中有洞,蜿蜒穿行,豁然开朗处见一间琴室,唤名“艮宦”,旁有三间书房,号“达斋”,是主人做学问的笔耕之地。俞樾喜欢窗外翠竹摇曳,帘中芳踪嫣然,还有粉墙上的雨痕,池塘内的蛙鸣。他面对书架上的陈编善本,不论唐宋,抑或明清,让他冷落了多少个良辰美景,还有花开花落的迷离风韵。

曲园不大,但有池有亭,池乃“曲池”,亭为“曲水”。二百平方米的小园内,由于建廊设亭,行来曲折多变,咫尺之间,别有洞天,亦小中见大,形成曲园的书香特色。

俞樾终老于曲园,卒年86岁,在曲园共住了33年。他在此研究经学、史学、戏曲、诗词、小说、书法,其学问博大精深,遍及海内与日本、朝鲜。

曾国藩誉喻自己两个学生:“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著书”。以拼命著撰的俞樾终于完成了《春在堂全书》,计500卷。他对中国经学的发展和推广有不小贡献,亦致力于俗文学研究,对《三侠五义》的润色修改,使此书广为流传,不胫而走。这位“通儒”学问之广博,在当时似无人可及,小小曲园也成为姑苏园林中的一个必游之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