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规范化管理要求
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有效的培训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周围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培训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的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以及《大健康事业部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具体要求如下:
一、制订安全培训计划:应在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
1、首先应对安全教育培训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所要培训的对象和教育培训应达到的效果、目标。可采取培训需求调查表或问卷形式。
2、根据需求调查及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组织实施方案。
3、明确所需培训经费、培训的教材、师资、地点及管理措施。
4、编制出安全教育培训的计划,并报主管领导审批。
注:培训类别分为进修培训、专业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取证培训、中高层管理培训、基层管理培训、后备培训、员工培训等。
二、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
1、安全技能教育
(1)本岗位使用的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构造、性能、作用、实际操作技能。
(2)处理意外事故能力和紧急自救、互救技能。
(3)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技能。
2、安全知识教育
(1)本企业一般生产技术知识.
(2)一般安全技术知识.
(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
3、安全法规教育
(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
(2)行业安全生产法规.
(3)企业安全生产规章.
4、安全思想教育
(1)思想教育
(2)纪律教育
三、培训学时:岗位员工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四、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新员工入厂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
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四)有关事故案例。
(五)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五)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三)有关事故案例;
(四)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必须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作业。
五、安全培训记录和档案:
安全培训记录必须包括培训签到表、考核成绩登统表、培训效果评估表,以及员工“培训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人员信息、培训时间、地点、考核结果等。
为考察培训效果,必须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考核可采取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笔试试卷存入培训档案。
新员工入厂必须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卡,安全教育卡存入员工培训档案。
所有记录和档案应在培训结束后一周之内及时填写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