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学段要求”之“表达与交流”(一)

 阿雷吟诵讲堂 2022-05-22 发布于北京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前言”

老教师读新课标:别笑!就是读“目录”

老教师读新课标:谈“课程性质”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课程理念”(一)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课程理念”(二)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课程目标”(一)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课程目标”(二)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学段要求”(一)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学段要求”(二)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学段要求”之“阅读与鉴赏”(一)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学段要求”之“阅读与鉴赏”(二)

古诗词吟诵,点击可听:

阿雷古诗词吟诵(低段)26首

阿雷古诗词吟诵(中段)36首

阿雷古诗词吟诵(高段)持续更新中

老教师读新课标:读“学段要求”之“表达与交流”(一)

今天读学段要求的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这个部分其实就是2011版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写话)板块。

我们还是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细读。

先进行横向比价吧。

1

第一学段(1-2年级):

2011版课程标准:

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022版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新版课标是把旧版课标中的第一条和第六条第一句,合并成为第一条,显然是从口语交际中说的部分提出要求的。

新版课标的第二条是合并了旧版课标中段二、三、四、五条及第六条后一句。新版课标前两条一字不动地照搬了旧版课标的六条内容。

新版课标关于写话的两条是把旧版课标中的三条合成两条,内容也是一字未动。

2

第二学段(3-4年级):

2011版课程标准:

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2022版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 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旧两版课标在中段对于表达与交流的变化也不大。就是把旧版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九条糅合成新版表达与交流的五条。

在新版第三条增加了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这个应该是引入语文的实践性,在具体情境中学以致用。

在第四条中,把旧版课标中的写作要求的第三条“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进行了改动,变为“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这样改动,理由何在?两点:一是原来的确有不尽合理之处,便条放在书信后,说明“简短”也修饰便条,但显然不准确,便条本身就是简洁的字条了。二是加了一个“等”说明什么?不止便条和简短的书信,还有可能有其他形式,比如请假条、通知书、申请书等。

3

第三学段(5-6年级) :

2011版课程标准:

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022版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

1.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如下变化:

新版课标第一条,是糅合了旧版课标的口语交际中的第三条、第一条及第六条。在第二句话前,加了“乐于表达”四个字。

新版课标第二条,糅合了旧版课标的口语交际中的第四条、第二条和第五条。只是在第二句前少了“乐于”两字,我认为是移到上一条去了。

新版课标前两条显然是就口语交际而设立的要求,也就是新版课标的交流吧。我们看调整后是按照听、表达、交流、讨论这样的顺序进行的,感觉更有序了。

再看新版课标的第三条,是旧版课标中写作板块里第一、第二条的合并,且一字不差。

新版课标的第四条,对应与旧版课标写作板块中的第三条,也是一字未动。

新版课标的最后一条,是把旧版课标写作板块中的第四、第五条合并,内容也是一字未动。

关于写作板块,新版课标对内容未做任何增删。

综上所述,新版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上,基本是在旧版课标的写作(写话)和口语交际板块上进行调序合并,没做什么变动。

明天,我们将对表达与交流板块进行纵向比较。






最新拓展链接:
【微电影】《唐诗三百首》(314首集齐)
国学经典动画片《论语》32集
国学经典动画片《百家姓》10集  
国学经典动画片《千字文》32集
国学经典动画片《三字经》56集

专家醍醐 | 温儒敏:关于新课标的思考

修订组专家解读:新课标到底为什么要这么改?

2022新课标解读:语文释放了五大风向标,你的方向对了吗?

吴欣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解读》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有啥不一样?这个解读很全面!建议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