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挺碑”的故事

 家有学子 2022-05-22 发表于甘肃

在甘肃成县县城北2公里的一个地方为保护一座古碑,在碑所在的一片田地中间修建了碑阁,村名也改叫“石碑寨”“石碑村”。这座碑是南宋抗金英雄吴挺墓前的一座神道碑,古名“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又称“吴挺碑”、“吴王碑”。

12世纪初,金灭北宋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南侵。吴玠(吴挺伯父)、吴璘(吴挺父亲)组成“吴家军”独自支撑起南宋王朝在川陕一带的抗金局面,为南宋抗金营造了坚强的大后方。著名宋史专家王曾瑜说:“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将中,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吴家军”与当时的“岳家军”相比毫不逊色,吴氏兄弟与岳飞、韩世忠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吴挺是吴璘的第五子,生于1138年,字仲烈,南宋名将、武功郡开国公,祖籍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县)人。其幼时十分聪慧,初识字便能读《左氏春秋》。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17岁的吴挺到京城呈送文件,宋高宗向他询问西边兵事及战守情况,其对答如流,高宗即下诏提拔为右武郎、浙西路兵马都监,赐金带。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吴挺随父防守河池(今甘肃徽县)。六月金将完颜悉烈领兵10万前来攻城,吴挺多次亲率精兵袭击金营,金兵望见“黄旗儿至”,无不惊骇、纷纷逃离。这一年,吴挺年仅25岁。

吴挺治军有方,“纪明律修,军中悦服”。吴璘曾对孝宗皇帝说:“诸子中唯挺可任”。孝宗说:“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曾多次赏赐内府珍奇,以示对吴挺的厚爱。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死后,吴挺代父为将。当时南宋朝廷已和金人媾和,朝中人心惶惶,而吴挺不为所动,加紧修堡御、缮戎器、储军粮,以防不测。

淳熙十年(1183年),成州(今甘肃成县)、西和一带发生大灾荒。吴挺分军粮救济灾民,数万人得以活命。吴挺鼓励驻军给当地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大大减轻了地方人民的负担,当地百姓对吴挺十分感激。特别其上马能管军,下马能治民,“礼贤下士、深得民心”。所以,在当时当地家家供奉吴挺像、食饭必祭拜。

绍熙四年(1193年),已历三朝的吴挺卒于任,归葬于成州,终年56岁。吴挺临死前,口嘱幕僚遗书,全文都是忧君爱国、备边养民之事,并无一字言及家事,听者无不垂泪。宋宁宗为追念其捍卫巴蜀之功,于庆元四年(1198年)春下诏,历时4年为吴挺在成州营建陵园,并亲御翰墨,镌刻了“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后追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武穆”。 

南宋政权有一个死穴,自立国后就不怎么信任武将。吴家长期把持川蜀军政,当时四川都统司共有官兵9.7万人,战马1.3万匹,而吴家麾下拥有官兵6万人,战马1万匹,祖孙三代功高盖主,这就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左丞相留正曾上书皇帝:“西北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权,不知有朝廷”。但吴挺忍辱负重,以自己的忠诚和能力逐渐取信于宋孝宗。然而让吴挺在九泉之下也不会想到的是,他的一世英名会毁在自己儿子吴曦身上。

吴挺死后,朝廷没有让他的儿子吴曦接任,长年被留在安徽任职,直到权臣韩侂胄准备北伐时,才被派回四川担任宣抚副使。开禧北伐开始后,吴曦积极调兵遣将,但遭到失败,一方面受限于其作战实力,另一方面金朝已开始诱降他。在吴曦看来,远有高宗为除武将尾大不掉之势,杀岳飞自毁长城之鉴;近有“列圣皆留其子孙于中朝”,其父吴挺去世,也未能让其奔丧。因此,他对南宋感到不满,早有密谋叛变之意。

降金后吴曦自称“蜀王”。川陕百姓在长期的抗金战争中,为了保护家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吴曦此举在时人看来是良心丧尽,所以在其降金封王后的短短41天,便被义士刺杀、身败名裂。

吴曦叛变给吴家带来了灭顶之灾。“诏曦妻子处死,亲昆弟除名勒停,吴璘子孙并徙出蜀,吴玠子孙免连坐”。可惜吴家八十多年积累起来的荣誉辉煌被毁于一旦!历时4年建成的吴挺墓,装修豪华、石雕林立、堪与皇家陵园媲美的吴挺陵园也被朝廷废弃。吴挺墓被日益蚕食,现已夷为农田。

“吴家将”的兴亡既是宋金西部战争史,也是简缩但内容极其丰富的宋代政治史。

“吴挺碑”背面洋洋洒洒长达7680字的墓志铭比《宋史·吴挺传》1300字的记载都要详尽得多。碑文生动地记述了吴玠、吴璘、吴挺等领导秦陇一带人民抗金保蜀的光辉业绩,以及实施兴修水利、防洪抗灾、发展生产的德政。墓志铭为实录院同修撰高文虎所撰,朝奉大夫陈宗召书丹。此二人是南宋著名史学家和书法家,墓志铭出自其手,碑文不仅堪为国家之典范,书法也堪称一代之珍品。

吴曦到底是蓄谋已久才反,或是吴家三世握蜀兵遗留给他的原罪?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说。而吴玠、吴璘、吴挺的抗金业绩必将永远彪炳于史册。

古往今来曾有不少游人来这里凭吊怀古。在当地,每到仲春时节,总有一些年轻妈妈抱着孩子,捧着对联,提着香火到“吴挺碑”前祭拜。据说这样可以给孩子去病免灾、清吉平安。到“吴挺碑”拜的对联一般都写到:寄拜石碑为父母,保佑孩儿福命长。这一习俗,从南宋一直沿袭至今。

“吴挺碑”高大雄奇、雕琢精美,碑文翔实生动、图案精美华丽,书法遒劲挺拔、刻工流畅古朴,是研究宋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珍贵实物,其所在的吴挺墓的文物价值也不可估量。2019年10月吴挺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县吴挺墓文物保护利用及宋城影视剧拍摄基地项目”也被列入成县招商引资推介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肃穆庄严的吴挺陵园展现在成州大地之上。

“吴挺碑”由整块青石雕刻成首、身、座三部分组成,通高6.18米,宽1.87米,厚0.46米,重约34吨。碑体量之大,国内实属罕见。


“吴挺碑”旁肩膀裸露、头颅缺失的石翁仲,圆领官服、胸垂绶带的文官装束隐约可见

   “吴挺碑”旁的两尊八楞莲苞头华表

宋宁宗亲御翰墨“世功保蜀 忠德之碑”

碑阳额(首)篆“皇帝宸翰”

“皇帝宸翰”旁二龙图细节精致、图案精美 

       “吴挺碑”四螭托碑碑趺,长3.1米,宽2.2米,高1.85米。碑趺由一块完整巨石雕成,圆雕、浮雕、线刻融为一体,雄伟壮丽

       碑趺细节图。螭者,无角的龙也。四螭就像四条盘踞的白龙,鳞甲斑斑突起,四爪高举,神力无比。四螭扭结成一个巨大的团座,全力擎托着上方硕大厚重的碑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