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十发先生是二十世纪海派书画大家,他博通各法,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篆刻无一不精,其花鸟画的创作,亦出古入今。无论是早年花鸟仿步老莲笔意的真髓,还是金丝翠竹双钩填色的细致入微,乃至池塘白荷以砚池余墨的大写意挥洒,皆能意到笔随,触处生新,创造了海派花鸟艺术崭新的时代高峰。 作品赏析 ![]() 此幅程十发《翠竹双雀图》中,翠竹部分以小写意法双勾填色绘成。叶片饱满笔线出锋,画面格调活泼俏丽。竹叶、竹枝前后穿插有致,浓淡合一;镶金嵌玉的竹竿以散锋虚笔写出,淡色入画,留白以示高光。 ![]() 仔细观之,叶与枝之间,笔痕枯湿对比,墨色轻重对比,提按粗细对比,十分耐看;严谨的笔法或以浓墨写出“介字”竹叶几片,忽又以极淡之墨色隐约勾勒旁枝几杆,极有真竹之自然姿态。 ![]() 用色上,以传统的淡赭石打底,染之以淡汁绿、淡花青,同一枝上,以数种绿色分别涂抹,层次感分明,最后似以淡石绿罩之,增加画面色彩的丰富性,“翠竹”之“翠”味与整体画面的协调颇得益彰。古人谓之“胸有成竹”,当应如此。 ![]() 左下角竹枝掩映下,两只山禽顾盼而视,十分灵动。既与主体“竹”相呼应,也形成构成上的联动,谓之一动一静,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可谓是此画中“点睛之笔”。鸟之外轮廓以渴笔赋形,填染赭石、藤黄、朱砂混混合之重彩,层层皴染。又极重于刻画鸟头之神态,其一凝视,另一低语,虽姿态相仿,但绝不雷同,细微处得以见构图严谨之内涵。鸟的画法上别具一格,自成一法,干染皴擦结合,又有西画光影之奇变,属于典型的“程氏”用笔。 ![]() 此幅作品为程十发先生1973年元旦试笔开锋时所作的写意花卉《瑞雪图》。 ![]() 画中所绘为瑞雪中之山茶花、梅花及水仙。画家以颇具创新意识的实验性笔墨创作此类传统题材,作画时不拘小节,饱含激情,花枝生发,左右经营,不经意处的布景,使人眼前一亮,十分耐看。冬花争妍,寓含傲霜斗雪之意。 ![]() 画中山茶花的枝干,用笔苍劲凌厉,以墨笔率写,起承转合,俨然天然变化,以极虚之飞白拟根部老干,复润以赭石,甚至创造性地撒上几点头青色水斑,鲜活有趣。茶叶聚散有度,以重浓之墨色写成,以赭石写叶脉,将冬季花叶之萧瑟干枯之味巧妙呈现。茶花的红色沉着饱满,姿态各异。幼花、老花之瓣型形态特征,则以色之浓淡、笔锋之点按、笔法之变化一一写来,又以干涩之细笔写蕊,“冬味”生动之余也显天然气息。茶花的分布又似摄影之“特写镜头”,虚实互补,花、叶、枝之间的空间关系,以聚散离合的构成得到了加强。 ![]() 梅花、水仙之法为程十发先生之特殊用笔,虽为补景,寥寥数枝,却似画龙点睛一般,衬托了山茶之傲骨铮铮,“宾主相宜”。两花皆以双勾法绘出,敷以淡雅花色,铁线筋骨,有陈洪绶笔法之挺拔凝练。梅花含苞待放,颜色艳而不俗;水仙叶片以湿笔淡墨扫出,垂而不倒,两支花杆巧妙穿插其间,着石色,将其“鲜味”凸显,细致的布局使画面内容丰富饱满,生气勃勃。 ![]() 此纸较为生涩,纸上水痕依稀可见,墨色变化多端,颇难应用。既为“试纸”,就要把纸的性能发挥到极致,拙中生巧。最后以淡墨任意涂抹,花叶之间留白以现积雪,浓妆淡抹之余,画面境界尽出。在炎炎的夏日,为观众们带来一丝清凉。 ![]() 此幅《莲塘图》小品绘一株肥硕白荷,亭亭玉立,颇为可爱。以小见大,以荷塘之一角窥见盛夏之野趣。据程十发边款自述,此作乃为墨池尚有余瀋,久未画花鸟画,一时兴起率笔而为之的画作。酣畅泼墨,淋漓之处更富可观。画家兴笔而写成的水墨趣味,若有若无之间偶然会生出奇巧的笔意,往往可得“神来之笔”,妙趣横生。 程十发早年钟情于陈洪绶之用笔,此作之“荷”法亦依稀可辨老莲技法之特色,构图上简洁、明快。两朵花头,一朵盛开,另一谢为莲蓬,枯荣相旁;主景为一张巨大荷叶,是为“余沉”;一长一短芦草左右相伴,是为衬景。 ![]() 细笔双勾荷头,貌似随意而为,却仍富西洋透视之虚实,重墨勾花心之里瓣,旁以淡墨加之侧瓣,加重花头之立体感;侧笔飞白以勾外瓣,将看似简单的花头以不同浓淡枯湿的笔墨写成。寥寥几根线条,将其鲜灵、饱满、丰腴的形态强化而出,隐约可见几根花丝,以石绿染莲蓬,以藤黄、赭石润花蕊,后以淡淡的暖色罩染瓣边,突出白荷之“透明感”,也增加了荷瓣的体积感。 ![]() 荷叶呈盘状,以不同技法绘就其向里向外之叶形。以“老莲技法”写外侧叶,勾成繁复叶脉后统染赭石、汁绿,笔法较为传统、复古;以“泼墨”“积墨”法写出大块面的里侧叶,笔触中自然晕化宿墨之焦浓重淡轻,但留白处仍可见叶脉走向。计白当黑,却不曾勾勒一根叶脉,全凭墨色晕染,稍以赭色点缀局部,稍干,又以重墨再次“提醒”叶中最深部分,叶之阴阳向背一蹴而就,又因用的是陈墨,滋润之处也显沉着。以散锋淡墨细心收尾,叶边提笔飞白似有虫蛀残缺之意味。 ![]() 此纸为上佳皮纸,墨分五色,层次分明,三杆荷茎相映成趣。嫩荷之水灵、中荷之枯涩、主叶之挺立,又加以复线突出。姿态各异,不相雷同,画面局部之间的对比也考验着画家对画面质感的把控。古人云,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收放自如,足见笔墨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