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再一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这也带火了🔥《丝绸之路》这本书,从出版以来,倍受追捧,屡屡登上各大图书榜单,甚至还成为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目。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后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接受,并正式运用。 📖本书的作者彼得·弗兰科潘通过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他采用了条块结合的模式带我们走近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等不同人群,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并传递的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链接东西方的既虚拟又现实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之路、宗教之路、战争之路、疾病之路,更是利益之路。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现象级巨著,我们会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书中对于冷战时期中东、中亚地区复杂的国际局势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分析了由于美苏争霸引起的诸如两伊、阿富汗、宗教及石油问题等一系列争端产生的原因,梳理了各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对当前在一地区的形势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整本书读下来有几点缺憾:一是由于时间跨越了两千多年,限于篇幅的影响,许多事件只能浅尝辄止;二是书中把关注点定位在中亚、中东、小亚细亚等区域,而对丝绸之路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却介绍的少之又少;三是关于二战后中东的局势描述所占篇幅较大,反而弱化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这本书的引进抓住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的有利时机,加之国内鲜有这样大跨度、全景观的介绍丝绸之路的书籍,自然而然的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爆款”,算是为“一带一路”做出了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
|
来自: 用户cch17005 > 《世界各國歷史文化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