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主题是一路打妖怪、西行取经吗?并不是。西游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为什么这么说?妖怪分两种:一种都是当年跟着孙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像牛魔王之类的,孙悟空必须把当年和他一起战天斗地的结拜兄弟都干掉,就为了成佛。另一种则是神仙安排下来的,不是这个的坐骑就是那个的宠物。一边让人去西天一边安排下九九八十一难,就想把你整死。所以整个西游就是一出悲剧,是一场阴谋,不论你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你不服从神,不向西走,整死你;你向西走,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都是神安排的,依然整死你。最后到了西天,你以为成功了,结果拿到的是一部全是白纸的假经书。拿回去退货,送了礼,给你一部有字的,你以为是真的,是真的吗?其实还是假的,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后四个人成了佛,成佛以后呢?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 佛是什么,佛就是虚无,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没有思想,当你放弃这些,你就不会痛苦了。但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人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 如果《西游记》是这样的故事,你的感受会是什么?
上面的故事,其实来自一本书,书名叫《悟空传》,作者是今何在。在豆瓣上,《悟空传》的评分达到了8.3。

很多年前我就看过这本书,这次在下班路上听一个播客,里面提到了这本书,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周末打开再读一遍。我已经记不清多年前第一次读时的感受,这一次,仍然觉得是一本好书。
当然,我自己对好书的定义是,书一定要和读者有情感互动,不说教,于无声处听惊雷,如果能对自己的经历有反思就更好。
《悟空传》中设置了两个时间段,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 五百年前,唐僧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孙悟空是未带上金箍大脑天宫的石猴齐天大圣,猪八戒是对爱情一往情深的天蓬。
金蝉子质疑如来佛法,自行修炼大乘教义,妄图超越如来,被如来施法使得其走火入魔,灵魂坠入尘世,五百年后的唐僧就是金蝉子的肉身。五百年前,天地造化的灵猴孙悟空大脑天宫,将天庭搅得一团糟。心不死的孙悟空是杀不死的,没有人能打败孙悟空,能打败孙悟空的只有他自己。所以要战胜孙悟空,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怀疑他自己,否认他自己,把过去的一切当成罪孽,把当年的自己看成敌人,一心只要解脱,一心只要正果。 当五百年后的唐僧遇到戴上金箍的孙悟空,西行的故事就此展开。但孙悟空被困在五百年前后,他时而虚幻地记得自己是那个无拘无束、大闹天宫的石猴,时而被金箍蒙住了双眼,一心想修成正果。我将《悟空传》看作一本有些许「哲学」的文学读物。里面的神和妖是一种隐喻,而书中的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则是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投映。 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向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处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那怎么办呢?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再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无论我们是哪种人、身处何种阶段,对生命的爱与追求不应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