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万程 《对花枪》又名《花枪缘》,剧情取自瓦岗寨传说的故事。演绎了隋朝末年,少年夫妻罗艺与姜桂芝因战乱分别多年,四十年后,姜桂芝得知罗艺落草瓦岗寨,携儿孙前去认亲,罗艺碍于面子羞于相认,结果上演了一出弃妇与负心汉当面对峙的精彩桥段。这出剧主要戏份都被姜桂芝与罗艺占据,但是其他配角也不乏亮点,特别是程咬金这一和事佬角色,在二人对峙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就分析一下作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经常以绿林英雄形象出现的程咬金,在《对花枪》中是个怎样的人,又展现出怎样的为人处世原则与行事作风,最终促成了全剧的大团圆结局。 人家都知道俺老程武功有三板斧,殊不知俺头脑也有三板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但却非常管用。前三斧曾定瓦岗寨,后三斧能解天下难! 1. 不在众前使人难堪 首先,作为瓦岗寨的当家,程咬金以罗家父子的领导身份出场,为罗成战胜杨林摆设庆功宴,全戏也以此为开场,而就在这个宴席上接到“山下来了要与罗艺认亲的小将叫阵”的消息。当知道事情的大概原委,看到罗艺借醉酒狼狈退场的反应,基本确定了“认亲多半是真”,而罗艺又碍于脸面不敢面对。程咬金并没有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像李绩那种大笑,也没有“还有这事”的大惊小怪,而是让尤通、史大奈先把人迎进寨来,并且表现出很自然的喜悦道:“好让咱罗伯父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之后独自到后堂找罗艺去了。 从事发之后程咬金的表现可看出,其与下属或是同僚的相处中,可以做到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让人处于舒服不难堪的位置上。我们经常有程咬金如李逵张飞等的粗狂莽汉形象,但是这里的程咬金表现了极高的个人修养,既然罗艺当面不敢承认,也不能当面询问,让其下不来台。并在罗艺走后通过“喜上加喜、双喜临门”将尴尬事自然的转化成好事,帮其圆场。 在“对花枪”结束后,程咬金让罗艺给姜桂芝跪下,罗艺言:“啊,我负了心,输了理,我又屈了膝。”程咬金感受到老伯父的难为情,马上向瓦岗寨众人喊到:“来来来来,都跪下都跪下,替咱伯父求情。伯母,我们都跪下来了。”程咬金能察觉到身边人的尴尬,并不动声色地去努力化解,这同样表现了程咬金的涵养。 2. 做事要坚守原则 既然程咬金如此通情达理,善解人意,避罗艺之难堪,帮其圆场,那么既然看出罗艺有难言之隐而逃避认亲,完全可以更加善解人意的不加过问,让罗自行处理。但是程咬金却追到了后堂,单独面对罗家父子处理此事。而这时就变了一副模样,角色随之转换,变为罗成的好兄弟,罗艺的世侄。先是用“老伯父,今天你可是双喜临门呐。”来做缓解尴尬的开场白,之后也不避讳罗艺难堪,用男性朋友之间的调侃语气:“啊哈哈哈。伯父,别慌别慌。伯父,没看出你老人家还是个老风流啊,这胡子都白了,还有女子来找你。这岂不又是一喜吗,哈哈哈。”这种由堂前到堂后态度的转变有两个原因,第一,后堂只有自己和罗家父子三人在场,也不必遮遮掩掩。第二,更重要的是看穿了罗艺“权衡利害我把心一横”,铁了心的想要逃避认亲,这是程咬金绝对不能容忍的事。程咬金这回不但在罗成面前没有帮其父掩饰,并阻拦了罗艺,放罗成下山把事情弄大。自己也亲自跟下山去,并表示:“不弄个水落石出,我不罢休。” 《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在那个战乱的封建年代,这桩妻离子散之过罗艺虽然有责任,但是时隔多年,现在又有机会补救,不值得追问罗艺不寻妻子之过,并且可以帮其避免难堪与尴尬,促成好事。但是如果现在罗艺不去相认,程咬金绝不会允许抛妻弃子之事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这是程咬金的行事原则,无关原则之事,朋友兄弟同僚之间可以情商居首,得过且过,但是涉及原则问题,就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3. 婆家人断家务事 在这场带有传奇色彩的夫妻斗剧目中,程咬金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劝架的和事佬,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和事佬要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就要有其方法与智慧,更何况程咬金应该说是以婆家代表身份出现的。 首先,程咬金亲自拜访姜桂芝:“听说伯母来到,小侄一点薄礼前来看望,表一表瓦岗弟兄们的心意呀。”这是礼数先做到了。然后听说姜桂芝是南阳人,表示:“南阳是个好地方啊,当年俺老程还到南阳卖过竹筢子了。”这是放低姿态,拉近彼此距离,然后入正题:“伯母,罗伯父叫我接你老人家上山了。”可以看出这好似典型的“婆家派人请回娘家的媳妇”桥段。然后自己表明立场,“伯母你是直爽性,俺老程也爱打抱不平,我把实话对你讲,罗伯父做事理不通,你随我一同到山寨,我叫他跪在地与你赔情。” 婆家人断夫妻案,就是要讲求帮妻不帮夫,这既表现了劝架的智慧,也能彰显婆家的气度。在姜桂芝坚决的表示要与罗艺阵前对枪之后,程咬金又开始“打哈哈、和稀泥”,道:“要打你就打几下,要骂你就骂两声,千万枪下要留情,戳他个大窟窿,哎,那可不中。回山。”回山之后面对罗艺,又是激将法,又是哄骗,软硬兼施的把老罗逼上阵。在阵上不是让姜桂芝:“伯母,要打就打两下,打两下。”就是让罗艺:“诶,你还不跪下。”正是这种斥夫劝妻的一系列举动促成了夫妻重归于好的大团圆结局。 4. 处事精明新形象 程咬金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最开始是被刻画成对父母孝顺,对朋友有情有义并蔑视皇权的绿林好汉,但是基本性格上却是粗鲁无赖,类似李逵与张飞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形象。 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给秦叔宝母亲拜寿路上不分青红皂白就和另一批拜寿的豪杰厮杀起来; 在义桑村同众豪杰喝酒,蹬塌楼板,又与楼下的豪杰打了起来; 给秦母拜寿时感觉受了怠慢,在酒席上高叫秦叔宝乳名,按定秦母受礼; 在豆子坑扎寨,秦叔宝的家眷也差点被打劫……如此种种,都表明程咬金十分粗鲁莽撞,归唐也被写成是跟随秦琼而为。 而作为史传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秦叔宝在王世充手下效力,程咬金认为李渊、李世民才是真主,劝秦投唐,秦不愿,是程咬金离间了秦和上司,才一同投靠了李世民。这说明在很长一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程咬金形象被扁平化了。 到了后面的《说唐全传》中,程咬金的形象开始多元化,继承了粗鲁无赖性格的同时,开始变的巧言狡猾。出现了挑拨罗成与单雄信打架,王世充帐下说反罗成,撺掇尉迟恭与李建成、李元吉作对等足见智谋的桥段。 《对花枪》中程咬金对认亲小将之事是先让尤通、史大奈说明原委,并不理会罗艺的“哼,真是一派胡言。”可看出其遇事冷静,不容易受他人影响。在看到罗艺用杨林诡计说动罗成时道:“伯父你看看,你当初在燕山爵高官大,冒认亲是为你富贵荣华。如今你造反把瓦岗上,官府出赏将你拿,哪一个不怕脑袋来搬家,偏要认强盗作爸爸?我看这事不会假。”这段劝说表现出程咬金思考事件真相之时,头脑思路及其清晰。再加上前几章的分析,表现程咬金品德与涵养的同时,都同时表现出其是一个善于智谋的人。 总结 《对花枪》中程咬金在戏中虽然戏份不多,却让程咬金这一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更加丰满,让其彰显忠、孝、义的基础上多了礼、智等更多的中国传统优秀道德品质。戏曲中程咬金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的智慧与涵养,在戏曲传承的同时也促进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给当代乃至后代人以标榜。我们当代人在家族、学校、职场等复杂的社交中,能做到像程咬金的遇事头脑冷静、深思熟虑,与人相处不使他人难堪,遇到争辩谦己而捧他,定能让自己与身边之人更加和谐舒适,当然前提是守住自己做人做事的道德与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