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内觉察 回归本源 ![]()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平和的心态。 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态。 凡事皆有定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我们心意,我们能不能活得如意,在于心。 越简单就越幸福、越接受就越自由。 了解了自己的局限 就不会强求 ![]() 《华严经》里有首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我们所看到的也是心给予的定义。 这里的心,是掺杂了自我的思维意识,夹带了过往经历的限制性的心。 我们误把看到的事物当做真相,但真相往往是超越感官的。 打个比方:同样的水。 有的人拿来解渴,有的人拿来洗衣服,有的人用来观赏。 境遇不同,它在的位置不同,我们对水的定义也就不同。 我们会把它定义为杯子里的水、水龙头的水以及溪水。 实际上都是水,只是在不同的境遇看待它的视角不同。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这样的定义。 好的、坏的,糟糕的、美好的,其实只是我们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 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就不同。 人真正地能够自由的,不是我们拥有肉体上的自由,而是我们的心是否能够接受这个世界的多元。 接受多元,意味着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局限。 凡是我们所能够判断的,都带着我们自身的局限。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开始突破局限了,就不会对一些事情强求。 因为我们知道,在此时的境遇下,它就是如此呈现的。 我们不能改变它的呈现方式,但是可以改变看待它的方式。 打开不一样的窗 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 很多东西不属于我们,我们就不需要强求。 如果我们推开窗,看到一包垃圾,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也不是去骂人。 垃圾就在那里,它此时此刻显现,不管怎么抱怨,事实上都是那包垃圾,不是头脑中设想好的美景。 有的人会选择拿掉这包垃圾,恢复本来的美景。 有的人就会投诉、骂人,最后花更多的时间来生气。 有的人选择打开另一扇窗,结果过一会就看到,有人把那包垃圾拿走了。 原来是他突然遇见了紧急事情,来不及扔掉,暂时放在了那里。 你开的是哪扇心窗,就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 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影,越是让人糟心的事情发生时,越是打磨心灵的时刻。 人生哪有事事如意,不过是一颗如意心。 也难得的是欢喜,不过是一颗欢喜心。 心以最纯然的状态,让一切显现,就不会有执着,也不会有烦恼。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就是在转念之间。 把握好度,每次感觉到烦心的时候,不要任由思绪驰骋。 在内心设置一道屏障,从感觉到烦闷的开始,就转化自己的心念。 你会发现,一切皆可转化。 一颗平和的心 是一个人重要的根基 ![]() 清代名医张培仁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道德经》有言: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 一颗平和的心,是一个人重要的根基。 和意味着,心境的平和、欲望的中和,待人接物的谦和。 凡事都要有度,都需要适可而止。 遇事有一颗平和的心,调和我们的精神。 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中和欲望,调和的是我们的精气。 不断地去除自身的傲慢,调和的是我们的心气。 有句古语:“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人生起起落落,很多事情追寻与放下,它都会以它的方式显现。 面对很多事情,我们需要顺应,顺应就是一种努力。 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 人生就是在遗憾中成长,在圆满中圆满。 每个人都有无法实现的愿望,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 有些事,接受就好,不必执着为什么。 万物皆有定数,凡事不强求,享受努力的过程,随缘事情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