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再出发

 人民教师Lydia 2022-05-22 发布于江苏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险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下面将从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面貌、中国面貌的重大影响及改革开放对当今时代的指导意义三个方面来呈现“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基本原理内涵。

 一、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在城市,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后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所有制上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到九十年代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 沿海经济开发区一 -内 地”的一个全方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延续至今。

二、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面貌、中国面貌的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人民生活面貌、社会主义中国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人民生活面貌方面,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从城市的景色到普通人的衣着饮食,我们真真切切目睹和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

们生活的巨变。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家庭衣着方面,从追求穿暖到穿美的变化,从一衣多个季节穿到一个季节多衣服穿,从自已缝制衣服穿到上街买衣服穿的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衣服的质地,款式,搭配,衣服的品牌效应,时尚性、个性性。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

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我们的对衣服追求越来越时

尚。长辈们对服装的人均消费从改革前的不足3元到现在200元,增长翻了60倍。时

尚和得体的穿着成为人们没衣服消费的追求。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越来越丰富。我们

包里鼓了,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了。衣服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它也变成了人们品

味变化,对个性、风度的体现。与此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生活幸福度也越来越高。其实不止是穿衣品味方面,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知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这些都离不开改革的作用。这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在社会主义中国面貌方面,从经济上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国家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而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从文化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

三、改革开放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到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党中央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沿江沿海到内陆沿疆,从引进来走出去,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面前,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掷地有声的坚定承诺,更是念兹在兹的务实行动。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永葆的精神、的劲头、的作风,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我们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