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古代又有“天女”“玄鸟”“玉燕”“海燕”等别称。体形轻盈灵巧,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常栖居在人家屋檐下,与人类共处 。早在几千年前,燕子就进入中国文学的视野,成为文人吟诵的对象。在众多有关燕子的文学作品中,或咏燕,或以燕子象征春天、隐喻爱情等,燕子逐渐由图腾物过渡到文学意象呈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蕴。 01 表现春光的美好 传达惜春之情 图源网络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前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 蝶儿忙。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02 表达爱情的美好 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燕子同宿同飞、形影不离的生活习性,寄托着多情的文人对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美满爱情 婚姻的向往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三句是说,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致在梦后酒醒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不源于统编新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03 表现时事变迁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的感慨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小园香径独徘徊。 暮春时节,词人手捧美酒,耳听新曲,流连于花园美景,是何等潇洒自得。蓦然间,去年的情形涌上心头,同样的天气,同样的亭台,甚至同样的把酒临风,但却已是旧年往事,不觉间又溜走一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对仗工巧,浑然天成,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更替,传递出美丽光景消逝的同时必定会有新的美好重现,不 必耽溺于叹惋流连中无法自拔,怅惘中交织 着欣慰的情感。此词已不局限于眼前情景,而 是扩展整个人生,饱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不源于统编新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END 资料来源:统编新教材、古诗文网 |
|
来自: 宝妞 > 《古诗意向解读,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