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别号知多少

 宝妞 2022-05-22 发布于河南

诗人别号知多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字之外,有时也会为自己取号,又称“别号”。

“别号”的作用就是供那些不甘于寂寞的文人墨客自由地抒发和标榜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时所用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的别号及其由来吧!

01

李白——青莲居士

“青莲”是指青色的莲花,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佛教认为莲花清净无染,因而青莲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以下我们就撷取李白关于青莲的诗词一观。

在李白的《僧伽歌》中有:“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青莲”意思为清净无染;《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说明青莲出污泥不染;《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这里的“青莲宫”指的是道教场所;《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指的是佛教禅寺……青莲与李白的情趣是相通的,因此李白自称“青莲居士”。

02

王维——摩诘居士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着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03

白居易

——香山居士

晚年的白居易思想日益消沉,目睹了宫廷内斗的残酷事实。他决定远离官海,隐居起来。

白居易晚年对香山的香山寺情有独钟。白居易退休到洛阳后,他喜欢香山寺的宁静,经常出入香火在山里,连家里所有的酿酒和书籍都搬到了香山寺。他觉得这个地方虽然环境很好,但是庙门坏了,墙壁剥落,导致出家住宿简陋,佛像被侵蚀,无法形容。因此,白居易决定修复香山寺。

在香山逗留期间,白居易还把他在洛阳写的诗编成了十卷,名为《白氏洛中集》。此外,他还与香山的僧侣交朋友,成为香山人寺庙成员。

晚年远离官场生活在香山,他死后葬在香山,他别名为“香山居士”也就很好理解了。

04

欧阳修

——六一居士

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写道: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因此他自称为“六一居士”。

05

苏轼——东坡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起因在于宋朝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谢上表》里出了写些例行公事,感谢皇恩之外,还发了几句牢骚,被御史台的人抓住机会,收集苏轼讽刺时事政治的诗作,就向皇帝弹劾苏轼。一场波及数十人的乌台诗案爆发了,最终苏轼被流放到到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携家带口二十几号人来到黄州,因苏轼是以犯官的身份来到黄州,官员的基本待遇都享受不到,吃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于是,苏轼就向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带领全家耕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块地是黄州城东门外的一块土坡上,苏轼管这块地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时候的苏轼是个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从官员沦落到农民,这种巨大的落差正常人一时之间都是难以接受,苏轼却自称东坡居士,还能在劳动中发现一些审美趣味,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美的存在。这种豁达的心态让他在任何境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06

李清照

——易安居士

李清照,南宋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好写文章。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志同道合,赋诗做词,时相唱和。而且,两人均喜欢收集金石,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建炎元年,金兵渡过黄河,面对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别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画也都流失,李清照只身奔波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凄苦生活。后来,她随胞弟迁到了杭州,才定居下来。

几年来的颠沛流离使李清照备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们苦心收藏的珍贵金石书画散失殆尽。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因而,她为自己的住处题名为“易安室”,并自号为“易安居士”。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六个诗人的别号。同学们可以积极积累,每天都再学习几个诗人的别号哦!

本期编辑:蔡沂汝  

责任编辑:赵桐玉  袁桦

资料来源:统编新教材  华府文学网  部分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