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强大的人,早已学会这三种本事

 东方文捷 2022-05-22 发布于天津

读行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要逃避,不要隐藏。

虽然生活看似只给了我们一个选项,但我们仍然能够相信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为自己创造新的人生可能。

真正强大的人,早已学会这三种本事。

01、真正的强大,是学会隐忍。

年轻时,我们会把自己的喜恶写在脸上,不能忍受一丝丝的委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慢慢明白,那些不露声色的人,其实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命运暗暗较劲。

隐忍,比忍耐的境界更高,但心灵上受到的折磨更甚,它需要更顽强的意志。

有人说:“世上再没有比隐忍更好的盾牌了。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将来方能成大器。”

善于隐忍的人,才能历经风雨的洗礼,才能忍耐苦难的磨炼。隐忍,就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

汉高祖刘邦能够一统天下,开创西汉王朝,张良居功至伟。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在秦汉之际追随刘邦,成为刘邦手下第一谋士,和萧何、韩信一起,并称“汉初三杰”。

张良的身体不好,但他的人生却一路开挂,这一切,完全是因为他学会了一项特别的技能:隐忍。

韩国灭亡之时,秦朝正盛,秦始皇的威望,天下无人能及。这时候,张良想凭借一人之力去刺杀秦始皇,简直是以卵击石。好在最后他侥幸逃到下邳,捡回了一条命。圯桥老人见张良有盖世之才,却逞匹夫之勇,就设计了这一系列捡鞋、送书的桥段,让张良懂得隐忍的道理。

所以说,张良在圯桥老人那里,真正收获的并不是什么《太公兵法》,而是为人处世最难学会的一项——隐忍

苏东坡说: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经历了圯桥老人捡鞋、送书这件事之后,原本年轻气盛的张良,开始懂得隐忍的道理,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冲动就逞匹夫之勇。

自从见了圯桥老人,张良不仅自己学会了隐忍,还能在关键时刻,教会别人隐忍。也正因为此,张良才能在汉初大杀功臣的环境下,激流勇退,明哲保身,最后得以善终。

留侯张良的开挂人生,表面看只是学会了忍,但其实经过圯桥老人的开导,张良的眼界、胸襟变得无比广阔,知道成大事者,不能只看到小的委屈,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因此,张良才能不为权力名望所累,能忍人所不能忍,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并得以善终。

人想要活得有质量,有出息,必须学会隐忍。不但要学会忍贫穷、忍苦难、忍怒气、忍屈辱,还要学会忍富足、忍喜乐、忍权利、忍名誉。

隐忍不是忍气吞声,怯懦无为, 有隐忍,就会有爆发。能够抓住机遇在隐忍中奋发的人,或许会一鸣惊人,最终谱写出生命的最美华章。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由于出身于移民家庭,萨科齐小时候经常遭遇同伴的欺凌。有一次,几个孩子把他最心爱的山地车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面对羞辱,萨科齐并没有反驳。因为他知道,凭自己当时的力量,冲动的宣泄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但是就在当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

靠着这种信念,萨科齐开始了漫长的拼搏之路。多年后,在2007法国总统大选中,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圆了自己的梦。

可见,隐忍的力量有时比当众的反抗更强大。

当你的能力还不足以与眼前的困境抗衡时,暂时的隐忍并不丢人。重要的是,别忘记你的目标,并坚定地朝着它走下去。

人生的许多成败,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自身的坚持;人生的许多梦想,不在于实现的难易,而在于坚持中的隐忍;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的蛮干,而在于隐忍中的奋发。

对于世间那些不能让自己开心的人和事,要学会一笑置之,大度忍之,超然待之。人,就是要在隐忍中变强。

只要内心不低头,我们就永远都有与世界抗争的勇气。

02、真正的强大,是学会独处。

人生之路,终要靠自己走完。学会独处,学会独来独往,是一种本事。

人生路上,当一个人能在孤独中不断前行,才是真正的强大。

人生在世,总是独来独往的人,往往能力强大,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

鲁迅先生说:“野兽总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结队。”

【由此看来鲁迅有点孤陋寡闻】【狼是野兽,群狼是很可怕的。俗话说,好汉架不住群狼,好虎架不住一群狼】【狮子也是群居性的野兽,是非洲草原野兽之王】

人,也是如此。弱者,总是结队,强者总是独行。

真正强大的人,喜欢独来独往。因为,他能在独处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能不断磨炼自我意志。

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早已明白,在这世间,谁都不是最好的依赖,唯有靠自己。

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独来独往的人,内心充盈,即便独处,也感受不到孤独。

独来独往的人,遇到困难不慌,早已学会了自己扛下所有的委屈。

善于独处的人,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无论这世间,有着怎样的风雨,也能做到不退缩,面不改色。

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早已学会了独自、坦然自若地处理坎坷和苦难。

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活得独立,坚强,自信,能把生活过出更加精彩。

独来独往的人,早已学会与自己和解。

杨绛先生晚年的时候,女儿因病去世,先生也离开了她。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她没有沉浸在痛苦中颓废下去,而是接受了独处的状态。

之后,她慢慢地整理丈夫的书稿,回忆往昔的故事,在独居的那段时光里,写下了散文集《我们仨》。

她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不愿意被任何人打扰,生活简单,也没有太多的物欲。

在晚年,她远离了低质的社交,与自己独处,给自己的内心留下一片净土,安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喜欢独处的人,不在乎谁在他的世界里停留,更不会介意对方离开。

独来独往的人,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宁愿把时间花在改变的自己上,也不愿在低质的社交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一个人开始独处,不再依赖任何人,是走上强大之路的开始。

当一个人,懂得独处,能把自己的心灵安顿好,人生就会顺遂。

03、真正的强大,是学会与现实和解,熬过艰难困苦。

有一首日本治愈系神曲《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很多人都说,每次一听到这首歌就会忍不住想哭。

这首歌的原唱中岛美嘉,曾因患上“咽鼓管开放症”导致双耳失聪,无法再继续歌唱。当年她用脚打着拍子,依靠习惯和努力,把这首歌完整唱出来的表演,感动了无数人。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不管是天灾人祸,还是至亲离世,在绝望的时候,如何重新振作,离开情绪低谷,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海明威曾在《老人与海》中写道: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当我们开始坦然接受命运,下定决心全身心面对的一瞬间,人生就从逆风变成了顺风。

看过一位中科院博士的故事,他12岁母亲离家,17岁父亲离世,同一年,与他相依为命的婆婆也不幸病故。

他遭受了生活的数次暴击,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透过苦难,才能走向幸福。

生存是对苦难的承担,在一次次失去与悲痛中直面命运。

在余华的《活着》里,地主少爷福贵的一生,经历败家,中年丧母、丧儿、丧妻,丧女婿。

到最后,连唯一的孙子也死了,只剩下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常言道:人生没有承载不了的痛苦,只有自以为承载不了的心情。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些困难会给我们致命的打击,甚至会让我们痛不欲生,可即便这样,我们也要相信会有奇迹。

人生总会有很多意外,而这些意外的发生并不是我们的错误。我们要学会与现实和解,学会接受自己的悲伤,学会从现有的生活中寻找到力量,让自己回归常态,让生活继续。

这世上,很多事情,痛苦之后还不是得心怀希望,用心迎接未来的日子,因为这就是人生。

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坠入悲伤之海时,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人生就是如此,我们都在一路的过关斩将中,逐渐发现自己比想象中坚强。没人拥抱的时候,学会了用力抱紧自己;没人依靠的时候,活成了自己的避风港。

村上春树曾说:“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你要相信,无论受过多少伤,身处怎样的灰暗,当下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变成往后余生最宝贵的财富。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自己挺过去。

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罗曼·罗兰曾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虽然我们能看透生活的真相,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自己活在幸福中而不是痛苦中。

无论生活给予什么,都应该坦然接受。生活从不曾亏待任何一个认真的人,也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