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淑:像剥洋葱一样直面你的恐惧,你也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三味淑屋 2022-05-22 发布于北京

关注

这是三味淑屋原创文章

第912篇


昨天,和一位伙伴聊天。她说只要到周末,自己就精神紧张起来。

后来了解到,她儿子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住校,现在已经初二了,每次周末回来,就喜欢一个人在屋子里玩电脑游戏,有的时候玩到凌晨,第二天1点多才起,可把她愁死了。

这位伙伴接着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敏感,说得重了,孩子不愿意,不说吧,又很担心自己的孩子老这么玩,作息也没有规律,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说到这里,可能你也会和这位妈妈一样,遇到类似的情况,感同身受。

也有可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你会觉得这位妈妈多虑了。

从这位妈妈的反应中,每到周末她就紧张,甚至是出冷汗,其实,她的内心,如果长期处于恐惧的状态,没有积极去应对的话,不仅仅对于她的身体精神有伤害,同时,对于亲子关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国台湾黄素菲老师曾经在一次职业规划课上说:

“故事一旦被讲出,过去的事情就像被熨平在生命的衣服之上,不会再像空中的幽灵一样袭击着你。”

这个比喻,我太喜欢了。

这位伙伴,不敢面对周末这样的状态,她在害怕什么?


01.
面对恐惧
把它想象成一个洋葱圈



害怕,不敢,逃避,其核心,就是我们内心有恐惧。

按照《面对恐惧,从容面对》(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一书的说法,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的本身;

第二个层次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想要消除恐惧,就需要我们找到恐惧的底线,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它。

恐惧的三个层次,让我禁不住想要把它想象成一个洋葱圈:

最外层,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就是恐惧本身。

再往深一层,其实是我们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而第三层,最里面那个核心,才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失去,你无法承担这份失去。

哈哈,其实当你想象成一个洋葱圈的时候,可能你在切它的时候流眼泪,但是,当你把它下锅,吃下去的时候,它是多么的有营养啊,还可以让你的身体免疫力越来越强。



02.
有什么办法
让我们不再害怕这个“洋葱圈”?



想要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恐惧本身。

我们把恐惧比喻成洋葱圈,既然是洋葱圈,我们就要看看,一层层把它剥开,直面它。

按照恐惧的三个层次,对应的,我们可以去思考这几个问题:

1、我害怕这件事情,它是什么样的?描述出来,只是描述,不去评判;

2、之后,问问自己,我这么害怕这件事,我害怕失去什么?这些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3、如果如此重要,那么,我能够通过什么方式,让它变得好一些呢?

记得自己最初进入职场时,最开始很喜欢报名参加集团的演讲比赛,那个时候团队里经常喊“要为团队荣誉而战”之类的口号。

最开始自然是很积极的,可参加了几次演讲比赛,我发现初赛自己没问题,可每到复赛的时候,自己站到讲台上,就会忘词,于是,总与决赛无缘。

再后来,我又重新回到那个舞台,只是,我不再是以演讲者的身份,而是集团内训师的身份站在那个舞台上,并且,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

今天,如果把这个恐惧的洋葱剥开,带着这三个问题问一下自己,就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一个问题:我害怕这件事情,它是什么样的?

我害怕去参加演讲比赛,在过去参加的几次比赛中,我都没有进入决赛。

第二个问题:我这么害怕这件事,我害怕失去什么?这些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我如果不能参加演讲比赛的决赛,我就没有办法为团队争光,而且团队的人,可能会怀疑我的能力不行,我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

为团队争光这件事情很重要,别人怀疑我能力行不行,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那都是别人的想法,我干涉不了。

第三个问题:如果如此重要,那么,我能够通过什么方式,让它变得好一些呢?

为团队争光这件事,很重要,但是,团队不止我一个人。我是不是也可以让有能力的人上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此外,我要去分析自己不能进入决赛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也会给到其他同事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到后面再发散思维时,哇,发现办法原来有好多好多啊。

其实,有人也告诉我,你就把这里当成是放电影一样,电影里什么画面,你就把它描述出来就可以了。

还有人告诉我,你就把这当成是一种聊天,跟熟人聊天,你不用害怕。

等等。

方法都是好方法,我也用过。

但是我发现,适合我自己的,就是在不断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带给自己的自信和充实,是我能够真正面对演讲不再恐惧的最适合的办法。

因为,术再多,如果你能够明白其中的道,那么,通向道的办法,也就会越来越多。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道止于术。

直面恐惧,办法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践行下去。

03.
直面恐惧
你也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我相信,每个人在面对自己恐惧的时候,本自具足。

我们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从哪个口子切开,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而已。

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位妈妈,我在跟她分享了我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后,她似乎也找到了应对的办法了。

她说:“按照你剥洋葱的办法,孩子作息不规律这件事,我害怕看到,这是直接导致我内心恐惧的原因。

再往下一层,我害怕失去的价值,我不敢直接和儿子说,我是担心我不会说的情况下,儿子会反感,会不听我的话,其实,核心是我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位置,我害怕儿子以后也像我看到的身边的人一样,因为没有好习惯,爱玩游戏,找不到好工作……

我要去跟儿子谈谈,争取他的理解,同时,我也尝试多去了解他,一起去做一些事情……”

你看,每个人,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毕淑敏老师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六十耳顺”,耳顺,就是不管听到什么声音,你都能够接纳,都知道是对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今天,可能你我还不到六十,很难做到耳顺,特别是外面的负面评价,对我们不利的声音,或许还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还需要不断底修炼。

然而,老天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两只耳朵,有些声音,我们可以左耳进右耳出,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多听听,多想想,它想要给你传递什么声音?

然后,一层层剥开它,了解它,然后,办法就来了。

你对它了解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勇敢!

勇敢多了,后面,你会发现,恐惧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你了。

《敢比会更重要》

作者:符景淑

文章来源 | 三味淑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