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金匮方解篇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22 发布于上海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作者    彭子益
金匮方解篇导言
仲景先师着伤寒杂病论,为中医方药祖本。金匮要略,即杂病也。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为一整个病。因伤寒病的表里,是一整个的。荣卫为脏腑之表,脏腑为荣卫之里。里气调和,表即不病。表气一病,里即失和。学伤寒论须表里作一整个学。而后得知一百一十三方之所以然。
金匮各方,是一个病一个方。学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之后,再学金匮方,轻而易举。学完之后,再看王潜斋医书五种之王氏医案,学其养阴活络之妙,以运用仲圣之法,便能避免偏热之弊。未读伤寒论,必须先读本书原理上篇古方上篇,乃可读此篇。
著者识
原方分量,载在世行本《金匮要略》。汉时一两,合今三钱四分,亦嫌太重。原方一两,用今之一钱可也。原方大枣十二枚,用小枣十枚,或八枚可也。河南山西陕西大枣,一枚有小枣四枚之多。最好是用枣肉称分量,古方大枣十二枚,用红枣肉三钱为安。
内伤呕吐哕下利
大半夏汤
半复6  白蜜5  人参3 ∵
分量系普通常用分量。治胃反呕吐者。
饮食入胃,原样吐出,名曰胃反。此病肛门干燥,屎若羊矢,中气虚津液少,大便不下,升降停顿,是以胃反。半夏降胃,人参补中生津,白蜜润肠。大便润下,中气旋转,胃反乃愈也。此病属胃,吐多呕少。
呕有声无物,吐有物无声,吐乃胃经之逆,呕乃胆经之逆也。此病以吐为主。
茯苓泽泻汤
茯苓4   泽泻2  白术3桂枝2   生姜4  炙甘草二治胃反,吐而渴,能饮水者。此吐乃水湿阻格,胃气不降之故。苓泽白术以泄水湿,生姜炙草降胃止呕,桂枝达木气以行小便也。水湿阻格反渴能饮,相火不降伤灼肺津之故。然既有停水,所饮之水,仍然吐出也。
​四逆汤
炙草2  干美1.5  附片3
治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手足厥者。呕而脉弱,阳尽于上。小便过多,阴尽于下。阳虚身热,阳越于外。四肢秉气于脾胃,身热肢厥,阳将亡矣。干姜炙草补中土之阳,附子补肾家之阳也。
​小半夏汤
生姜 四钱 半夏 四钱
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
半夏生姜,降胃止吐也。
小柴胡汤
柴胡4  黄芩三  半夏三   人参三  …炙甘草三      生姜三   .大枣四。
柴胡 四钱 黄芩 三钱 半夏 三钱 人参 三钱 炙甘草 三钱 生姜 三钱 大枣 四钱
呕而发热者。呕为胆经之逆,小柴胡汤和少阳升降之气,以降胆经也。胆逆者胃气必逆,胆胃逆者,中气必虚。胆经逆相火不降而中虚,故发热。
半夏泻心汤
半夏六     黄芩三    黄连一    干姜三  人参三炙草三   大枣六
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胆经相火,生热上逆则呕。火逆于上,中气虚寒则痞。火逆中寒,升降停滞,水走肠间则肠鸣。干姜炙草人参大枣温中寒补中虚,连芩降相火,半夏降逆气也。
吴茱萸汤
吴茱萸2  人参3生姜3  大枣6
治呕而胸满者。呕而胸满,中虚胃寒而胆逆也。人参大枣补中,生姜吴茱萸温寒而降胆胃也。吴茱萸温胃,最益肝胆,最润木气。与干姜专温燥中土有别。如非胆胃寒证,误用萸杀人。
又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此头痛,乃头顶痛。乃胆经上逆之故。中气虚寒,胆胃寒逆,故此汤主之。吐涎沫胃寒也。
半夏干姜汤
半夏干姜各等份每服
治干呕吐涎沫者。此胃气湿寒,干姜半夏温寒除湿,温中降胃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3  芍药I  大枣6   炙甘草3   半夏6   生姜3 
治干呕而利者。此利乃木热疏泄之利。
芩芍清木热,草枣补中,姜夏降胃止呕也。胆木逆于上,肝木陷于下,中气大伤,草枣补中此方要药。
生姜半夏汤
即小半夏汤分量不同,半夏 四钱 生姜 八钱 取汁,治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呕非呕,似哕非哕,心中愦愦然无可奈何者。
胃气上逆,浊瘀填塞,故现诸证。姜夏温中降胃也。
橘皮汤
橘皮4  生姜8
治干呕哕,手足逆冷者。
肺气阻滞,故手足逆冷。胃寒上逆,故干呕而哕。橘皮降肺气,生姜温降胃寒也。哕者,似呕非呕,俗所谓恶心是也。
​橘皮竹茹汤
橘皮6 竹茹6  生姜  8   人参3  甘草5  大枣8
治哕逆者。
哕逆之病,乃肺气与胃气不降。橘皮竹茹专降肺逆,生姜治胃逆,参枣甘草补中气以降肺胃也。吐属于胃,呕属于胆,哕属于肺,皆由中虚。中气乃诸经升降之轴心也。病久之人,胃气将绝,亦有哕者。
通脉四逆汤
炙草 一钱半 干姜 三钱 附子 三钱 即四逆汤加干姜   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汗出而肢冷,此里阳将亡。下利见之,宜速用四逆汤加重干姜以温补中气以回阳也。中气为诸脉之根本,故加温补中气之药。下利有寒热之别。用姜附乃寒利,用连芩乃热利。
诃黎勒散
诃藜勒十枚煨为散和粥食
治气利者。木气为湿所滞,故下利而放屁。诃藜勒行滞达木也。
紫参汤
紫参  炙甘草
治下利肺痛者。大肠金气陷于下则利,肺金之气逆于上则痛。下陷上逆,中气之虚,甘草补中,紫参理金气之滞,以复升降也。
栀子香豉汤
栀子   香豉各4
治下利后心烦,按之心下濡者。下利不应上烦。今利止而烦,乃利止阳复。阳复生热。热生而心下按之濡,乃虚烦也。当用栀子以清虚热,豆豉宣滞和中以去濡也。
小承气汤
大共去4    枳实3    厚朴2
治下利谵语者。下利谵语是胃中有燥屎。小承气汤下其燥屎,肠胃气和则利止也。
大承气汤
大黄4    枳实4    厚朴8  芒硝2 治下利心坚者。
      胃土燥实,则心下自坚。大承气汤下燥实也。燥热结实于中,则稀水旁流故下利也。又治下利脉迟滑实者。迟乃不数之意。气虚则脉数,气实则脉不数。滑实者,如鼎水沸腾,重按有力。下利见此,乃肠胃燥实。大承气下其燥实也。又治下利脉反滑,当又所去者。宿食结在肠胃,则下利而脉滑。大承气下去宿食,则利止也。又治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发者。人身一小宇宙。至其年月日时,病仍复发,是有老积。大承气下其老积也。

​白头翁汤
白头翁3   黄柏3   黄连3   秦皮3   治热利下重者。
下利而渴,湿热之利。湿热伤肝木之阴,木气升不上来,故下重也。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清肝木之湿热也。
桃花汤
干姜 二钱 粳米 三钱 赤石脂 一两六钱治下利便脓血者。
        中寒下利,肠中脂膏下脱,则便脓血。干姜温中寒,赤石脂固滑脱。粳米补脂膏也。此与白头翁汤证,为对待之法。干姜证则不渴也。脓血系红色。
内伤腹满寒疝宿食
附子粳米汤
附子3    粳米6  炙草2  大枣6  半夏6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肋逆满,呕吐者。
内寒阻碍木气,木气冲击,则雷鸣切痛,胸肋逆满,而兼呕吐。附子温寒,粳米草枣补中气,半夏降逆气也。
大建中汤
干姜4   蜀椒2  人参3
治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皮起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者。
寒极而木气郁冲,则胸中大痛,腹皮痛不可触,而有头足上下。姜椒温寒,人参补中气补津液也。姜椒并用,燥热伤津,人参补气生津,是为大法。痛有头足上下,木气寒极郁动之象。
赤丸
乌头2  茯苓4  半夏4  细辛1    朱砂 不拘多少为衣,治寒气厥逆,手足逆冷者。阳败内寒,故四肢逆冷。附子细辛回阳温寒,茯苓半夏除湿气。朱砂护心火也。
​大黄附子汤
大黄3    附子3    细辛2
治肋下偏痛发热,脉弦紧者。弦紧为寒,偏痛者,寒积也。紧乃聚结之象。发热者,内寒而阳气外越也,大黄附子细辛,温下寒积也。寒积故用温下之法。此肋下偏痛,多系右肋。
​厚朴七物汤
厚朴8  枳实2   大黄2   桂枝2  甘草2  大枣5  生姜5
治腹满痛,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者。
腹满痛为内实里证,发热脉浮为外感表证。表里并见,当先解表,然后攻里。此伤寒之定法。然伤寒表病,饮食不如故。且必身痛项强。今饮食如故,身不痛项不强,虽脉浮发热而腹满痛,自应以里证为主。故宜厚朴枳黄以攻里实,桂草姜枣以和表起也。
厚朴三物汤
厚朴8    枳实2   大黄3
治腹痛而闭者。腹痛而大便不通,内热必实。
宜厚朴枳实大黄以下实,不宜温下之法也。
大承气汤(方见前)治腹满不减者
内寒则腹满时减时满。今腹满虽少减,而不足言减。此非内寒,而系内实。当用大承气下其实也。大承气汤下内实,必有腹满痛拒按之证。
大柴胡汤
柴胡5   黄芩3   芍药3   半夏8     生姜5   大枣6  枳实2   大黄2  治按之心下满痛者
      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少阳胆经,郁阻阳明胃腑,经腑相逼之实证。然实在胃腑,不在胆经。故用枳实大黄,以下胃腑,而以柴芩芍半姜枣和少阳之经也。少阳胆经无实证。
大乌头煎
大乌头8
     治寒疝绕脐痛,手足厥冷,发则白津出,脉沉紧者。
     肝肾寒极,则痛绕脐,手足厥冷,而脉沉紧。白津出者,肾气无阳而精自下也。沉紧乃寒极不运之象,乌头温补肾阳以生肝木也。
​乌头桂枝汤
乌头8   桂枝3   芍药3  炙草3  生姜3  大枣6
    治寒疝腹痛,手足不仁,身体疼痛逆冷者。
     肝肾皆寒,荣卫阳气运达不到,故病如此。桂枝汤以和荣卫,乌头补肝肾之阳,以达全身也。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   生姜3    羊肉4
治寒疝腹痛肋痛里急者。
      肝经血寒,肝阳下陷,升不上来,故现以上诸病。当归羊肉生姜温肝血补肝阳也。
大承气汤
方见前 治有宿食,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者。
        食宿阻塞,中气不运,故脉涩。故当下之。浮大二字是陪辞。注意反字。然必腹痛无有轻时按之更痛,然后可下。如脉数而滑,为有宿食,下利不欲食,亦有宿食,皆宜下之。滑有沉实之意。
​瓜蒂散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三分
     此赤小豆乃半黑半红者,红如朱黑如漆。治宿食在上脘者。
    宿食在上脘,当用吐法。瓜蒂与赤小豆均味苦有毒,服下之后,胃不能留,故吐出。宿食亦即随之吐出。非此二物能将宿食吐出也。宿食在上脘,若误下之,中气受伤,食仍在胸,则下利而死。
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4   薤白8   白酒半斤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者。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皆气不降之病,气不下降,浊气填胸。栝蒌薤白降浊,白酒性温力大,助其下降也。栝蒌性凉,薤白性温,合而用之为降浊之妙品。
栝蒌薤白酒加半夏汤即前方加半夏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此浊气不降之甚者,加半夏以降浊也。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二,薤白八 厚朴四 栝萎四  桂枝一
治胸痞肋下气逆抢心者。胆胃之气上逆,浊气不降,风木上冲。枳实厚朴降胆胃,栝蒌薤白降浊逆,桂枝达肝阳以平风冲。肋下为肝胆经气升降之路,故于升浊之中,加调和木气之法。肝阳下陷,则风气上冲。肝阳上达,风气自平。此桂枝平风冲之义。
​人参汤及理中汤
人参三  白术三  炙甘草二   干姜三
治枳实薤白桂枝汤证者。理中气之旋转以升降四维也。
此方全是温补中气之药,其脉必虚而不实,枳实薤白桂枝汤证,其脉必实而不虚也。是此证有脉实者有脉虚者。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三   杏仁五   甘草二。
治胸中痹塞短气者。湿凝于肺,气不下行,故痹塞短气。茯苓泄湿,杏仁润肺降气,甘草补中。治湿气用润品,此法不可忽。
桔枳生姜汤
桔梗4  枳实4   生姜4
治茯苓杏仁甘温汤证者。此方治脉气较实之胸痹短气。桔梗枳实降浊下气,生姜温降肺胃也。脉不如实,枳实忌用。
薏苡附子散
薏苡一两  附子3钱
治胸痹缓急者。病有时缓有时急,是为虚证。阳虚土湿,故胸痹有缓急。附子温阳,薏仁补土去湿也。
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3  生姜3   枳实5
治诸痞逆,心悬痛者。
     肝阳不能上达,则心中悬痛。肺胃浊气不降,则胸中痞逆。桂枝达肝木之阳,姜枳降肺胃之浊也。如薏苡附子散证,误服枳实即死。其脉必有虚实之别也。
乌头赤石脂丸
乌头2  附子  干姜  蜀椒   赤石脂   各1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寒凌火位,故痛如此。乌附椒姜温寒,赤石脂护心也。凡用温药之痞痛,必有缓急,时痛时减。
​内伤痰饮咳嗽
苓桂术甘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各三钱 炙甘草 二钱
治胸中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
湿聚而成痰饮,停于胃间,则胸胁支满,甲木之气不能下降,乙木之气不能上升,则目眩。苓术补土泄湿以通木气升降之路,甘草补中,桂枝疏泄小便以除痰饮之根也。凡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惟阴虚之痰,不宜温药。短气有微饮,此饮当从小便去之。此方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培木气以行小便也。肾气丸详下文。此方阴虚忌用。
甘遂半夏汤
甘遂 三钱 半夏 四钱 芍药 三钱 炙草 二钱 白蜜 二两
治痰饮,脉伏,心坚满者。
饮停心下,故脉伏坚满。甘遂半夏,逐水降痰,芍药甘草培土疏木,蜜蜂滑润以行水也。世以甘遂甘草相反,不然也。
己椒苈黄丸
防己 一钱 椒目 一钱 葶苈 一钱 大黄 一钱
治肠间有水饮,腹满口舌干燥者。
肠间有水饮,中气不运,升降不通,故腹满于下,口舌干燥于上。椒目防己泄湿,大黄葶苈排水也。
十枣汤
芫花 大戟 各等分研末,大枣 一两 煎汤吞送一钱。
治饮悬在肋,咳嗽内痛,脉沉而弦者。
芫花大戟攻下水饮,红枣保中气保津液也。木气被水饮阴格不能疏泄,则郁而现弦象。此可下之证,脉必沉伏。不伏不沉,不可言下,此大法也。
大青龙汤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三钱 石膏 一两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小青龙汤
麻黄 三钱 桂枝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芍药 三钱 半夏 四钱 细辛 三钱 干姜 三钱 五味 四钱
治溢饮者。水饮归于四肢,则为溢饮。当发汗而去水,其阳盛而内热者,宜大青龙汤;阴盛而内寒者,宜小青龙汤,阳盛脉必有力而燥,阴盛脉必虚小而寒也。
木防己汤
防己三 钱 生石膏 一两 桂枝 三钱 人参 四钱
治饮停胸膈,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者。
饮停胸膈,阳气不能上达,而内结化燥,故面色黧黑,饮停而肺气不降,故喘满。其脉沉紧,燥热内结之象。木防己泄水饮,石膏清燥开结,桂枝达阳气,人参补中气保津液也。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
即前方去石膏加茯苓芒硝
治木防己汤证不愈者。
石膏清燥开结,其治在上。如其不愈,宜从下治。则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以下水,得微利则愈。
五苓散
茯苓 二钱 猪苓 二钱 泽泻 二钱 白术 二钱 桂枝 二钱
治瘦人有水饮,脐下悸动,吐涎沫而癫眩者。
水饮木郁,则脐下跳动,水饮而肺胃之气不降,则吐涎沫,水饮阻格,胆经不降,则癫眩。五苓散泄水湿,达木气也。
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 四钱 生姜 三钱 茯苓 三钱
治崔卒然呕吐,心下痞,眩悸者。
水在膈间,胆胃之气不将。故心痞,眩,悸,而呕吐,半夏生姜茯苓降泄水饮也。
泽泻汤
白术 二钱 泽泻 五钱
治冒眩者。
心下有水,阳气不降,浮于上部,故苦冒眩。白术泽泻泄水也。
小半夏汤
方见前 治呕而不渴者
呕伤津液,故呕后作渴,今呕而不渴,此心下有水饮,半夏生姜降水也。若先渴后呕,停水较深,宜小半夏加茯苓以厚药力也。
厚朴大黄汤
厚朴 八钱 枳实 二钱 大黄 四钱
治膈间有水饮胸满者。
此由胃土壅实,阻塞水之降路,故使胸满。脉必沉实。厚朴枳实大黄下胃气之壅实也。胸满忌下。脉不沉实,下伤中气,易于致花。膈间有水必有水声。
葶苈大枣泻肺
葶苈 三钱熬黄色捣丸 大枣 一两
治支饮不得息者。
饮阻肺气,呼吸困难,葶苈泻水饮而降肺气,大枣补中气保津液也。
人忽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为溢饮。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痰饮之象,饮食精华,变而成痰,故人忽瘦也。
小青龙汤
方见前 治咳逆倚息,不得卧者。支饮在胸气不下降,故咳嗽气逆,倚物作息。水格阳逆,故睡卧不下。小青龙,麻桂芍药发汗泄水,五味姜辛温降水气,干草补中,半夏降逆。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 四钱 桂枝 四钱 五味子 八分 炙草 三钱
治水饮,服小青龙汤汗出后,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面如醉状,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小便难,热流阴股,时眩冒者。
汗后阳亡,木气失根,风气上冲,股口燥气冲咽喉。肾阳虚故唾多,手足厥逆。风木上冲,热浮于上,故面如状醉。肝风冲于上,肝阳陷于下,故热流阴股。风冲于上故冒。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小便难。风伤肺气,肺气伤故寸脉沉。风由少腹冲上,肾气拔根,故尺脉微。五味子补肾阳以安肝木之根而敛风。桂枝茯苓达肝阳而平冲。肝阳即是肝风,阳达则风平也。炙甘草补中气也。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
茯苓 四钱 炙甘草 三钱 五味子 八钱 干姜 三钱 细辛 三钱
治服桂枝五味甘草汤冲气既低,反更咳嗽胸满者。
服桂枝风冲既平,反更咳嗽,此咳嗽乃寒水上凌火位,仍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去桂枝加干姜温中寒,加细辛降寒水,寒水下降,咳嗽自止。中气温运,胸自不满。风冲能耗散水气。故风冲既平,水气又作,而咳加胸满。自来皆谓五味敛肺止咳。误人多矣。肺病总忌五味,因其性大敛大热之故。只因伤寒论小青龙汤治咳有五味,世人读书,不按事实。遂以五味为治咳之药。小青龙之咳乃肾寒得水上冲之咳,五味温肾寒也。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
茯苓4 甘草2  五味子8 干姜2  细辛2  半夏8。
治支饮冒而呕不渴者。冒眩呕水不渴,寒水上凌。五味干姜细辛半夏茯苓,温降寒水,甘草养中气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4 炙甘草3 五味4  干姜3  细辛3  杏仁4  半夏4
治水气呕止,其人形肿者。
服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后,其人形肿。此卫气不舒,不能收敛。虽水去呕止,以肿之故,水围全去。宜仍用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以去水,加杏仁以舒卫气也。不用麻黄而用杏仁,麻黄泄卫力大,甚败阳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于前方加大黄三钱
治服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后,面热如醉者。此寒水上冲,又有胃热故加大黄以清面热如醉之胃热也。
​内伤肺痈肺痿上气
干姜甘草汤
炙草 四钱 干姜 三钱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者。
此肺中寒冷,上中虚不能摄下。干姜炙草温补上中之气也。
桔梗汤
桔梗 二钱 炙甘草 二钱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者。
       中虚不运,肺家湿热不能下行,久而成脓,故现上列诸证。桔梗排脓,甘草补中,脓去中复,肺气得降,故愈也。桔梗是降肺排脓药。自来认为载药上行,肺家药皆下降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
方见前 治肺痈喘不得卧者。
       湿热熏蒸,肺液成脓。肺气不降,故喘而睡卧不下。葶苈排脓,大枣补中气,补津液也。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 六钱 生石膏 八钱 炙甘草 二钱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半夏 四钱
     治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脉浮大者。
       肺气胀满不能下行,故喘而目如脱伏。脉浮大是肺气燥实。麻黄泄肺实,石膏清肺燥,生姜大枣甘草半夏补中降逆也。上气者,气不下降也。脉浮大,此大字乃有力之大,非虚大也。肺痈脉虚,肺胀脉实。脉实故用麻黄石膏。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方中加石膏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心下有水者。肺胀而烦躁,此肺气实燥。咳喘而脉浮,则心下有水矣。此中上实燥,中下虚寒,故用麻黄泄实,石膏清燥以治中上。姜辛五味温寒水以治中下。桂枝芍药升降木气,甘草补中气也。脉浮有表邪,故用调和荣卫之法,心下有水者,心下必有水声。用姜辛五味之咳,喉中必作痒,痰必清而夹水。
泽泻汤
人参 三钱 甘草 三钱 生姜 五钱 半夏 四钱 紫参 五钱 白前 五钱 桂枝 三钱 黄芩 三钱 泽泻 三钱
治咳而脉沉者。
中虚胃逆,热闭于肺,故咳而脉沉。参草补中,姜夏降胃,紫参白前黄芩舒肺清热,泽泻泄水,桂枝达木气助疏泄以利尿也。此方治水,但凭脉实。沉脉之中,必有热闭在肺之象。
厚朴麻黄汤
厚朴 五钱 杏仁 四钱 石膏一两 麻黄 四钱 干姜 二钱 细辛 二钱 五味 四钱 半夏 四钱 小麦 八钱
治咳而脉浮者。
水饮阻格,故咳而脉浮。此病上实下虚,上燥下寒,其脉之浮必有力,其咳必多清水,咽喉必痒,喉中必作水鸡声,麻黄石膏厚朴杏仁小脉半夏以治实燥,干姜五味以治虚寒,细辛逐水于下,麻黄泄水于外也。
此方治水,但凭脉浮,浮脉之中,必有上实下虚,上燥下寒之象。
射干麻黄汤
射干 三钱 紫苑 三钱 款冬 三钱 半夏 四钱 麻黄 四钱 五味 四钱 干姜 四钱 细辛 三钱 大枣 六钱
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
寒水上逆,喉中作痒,呼吸如水鸡之声。麻黄射干紫苑款冬半夏降肺泄水,姜辛五味温降寒水之冲,大枣补中气,补津液。因诸药皆伤津液,故以大枣补之。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六钱 人参 三钱 半夏 六钱 炙草 三钱 粳米 四钱 大枣 六钱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者。
中气不足,相火与金气不能顺降。相火刑金,肺液受伤。降气更衰,故气上而不下,咽喉不利而作干咳。参草米枣补中气,麦冬润肺降气,半夏降胃以降肺也。此与麻黄姜辛之治法,是相对的。
皂荚丸
皂荚 八钱 蜜为丸 梧子大 以大枣炙甘草汤送 日三丸
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能坐不能眠者。
此肺家浊气壅闭之病,皂荚利气破壅也。力量太大,慎用。
​内伤血痹虚劳
注:《金匮要略》: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黄芪五物汤
黄芪 二钱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生姜 三钱 红枣 六钱
治血痹身体不仁者。
此荣卫双败,气血运行不能流通之病。黄芪大补卫气,桂芍姜枣大补荣气,荣卫俱足,运动迅速,自然流通,血自不痹,而无不仁也。
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牡蛎 三钱 生姜 三钱 红枣 三钱 龙骨 三钱
治虚劳,遗精,少腹急,阴头寒者。
胆经相火不降,则肝阳不能上升,肝阳不升,则少腹急。相火不降,则阴头寒。木气滞而升降不交,则子半阳生,木气疏泄而遗精。白芍降胆经降相火,桂枝升肝经,甘草姜枣调补中气,以助升降之能。龙牡通滞气,并固精气也。此方通滞调木补中三法并重。尤重降胆经也。妇人梦交,亦用此方,病原同也。
小建中汤
白芍 六钱 桂枝 三钱 炙草 三钱 红枣 六钱 生姜 三钱 饴糖 二两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中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
此方全在降胆经相火,下交于肾水之中。水火俱足,则生元气。元气上奉,则生中气。建中之义,即是降胆经相火,下交肾水而已。虚劳之病,土木枯燥荣卫腠理,多滞涩不通,芍药善通滞涩,滞涩通后,阴阳气血乃易调和,诚为此方要药。饴糖所以润土木二气之枯燥,而和芍药之苦味也。阴虚不受甘药之虚劳家,用白术党参白芍各等分,每日服之,亦能得小建中汤之效。土木兼医。小建中亦土木兼医也。
黄芪建中汤
即小建中加黄芪
治虚劳里急诸证不足者。
于小建中加黄芪以补卫阳。白芍调荣阴,黄芪补卫阳,使荣卫运行速度增加,然后病愈。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荣卫乃脏腑整个之外维,外维运动,脏腑乃和,脉虚者宜此方,此方所以补小建中之义也。
肾气丸
山药 四钱 熟地黄 六钱 丹皮 三钱 山茱萸 三钱 茯苓 二钱 泽泻 一钱 附子 一钱 桂枝 一钱
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者。肾家水火均亏,故腰痛。木气失根不得疏泄,故小便不利少腹拘急。肾气丸,补水火二气,木气得根,故愈。
薯蓣丸
薯蓣 八钱 麦冬 四钱 桔梗 二钱 杏仁 二钱 阿胶 四钱 地黄 四钱 红枣 四钱 人参 四钱 甘草 四钱 白术 四钱 茯苓 四钱 神曲 二钱 干姜 二钱 柴胡 二钱 白敛 二钱 桂枝 二钱 白芍 二钱 防风 二钱 川芎 二钱 黄豆卷 二钱 当归 二钱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者。
肺金不降,收敛气衰。于是疏泄气旺,风木肆动,津液被劫,腠理枯滞,而成虚劳,此方以薯蓣补金气之收敛,而平木气疏泄为主,为虚劳病整个治法。
酸枣仁汤
酸枣仁 六钱 知母 四钱 川芎 四钱 炙甘草 四钱 茯苓 四钱
治虚烦不得眠者。
胆经相火,充足下降,交于肾水,则善眠睡。川芎温肝木以培胆经相火,枣仁补胆经相火,知母降相火以除烦,茯苓甘草补中也。
大黄蟅虫丸
大黄 黄芩 白芍 地黄 杏仁 桃仁 干漆 水蛭 虻虫 蛴螬 蟅虫 各二钱 炙甘草 三钱
治虚劳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内有干血者。此方乃磨化干血之法,不可急治。
内伤惊悸吐衄下血瘀血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桂枝 三钱 炙草 三钱 生姜 三钱 红枣 六钱 蜀漆 二钱 龙骨 三钱 牡蛎 三钱
治伤寒误用火逼,惊狂起卧不安者。
火逼之苦,能将人身阳气引而外出。阳气失根,故惊狂而起卧不安。龙骨牡蛎收摄阳气,桂枝炙草生姜红枣,解伤寒之表邪。蜀漆荡胸中之浊逆也。芍药性寒,极败阳气,故去之。
半夏麻黄丸
半夏 四钱 麻黄 二钱
治心下悸者。
此土湿胃逆,痰阻上焦,心包相火不能下降之病。心包厥阴之气不将,则跳动作悸。半夏麻黄,泄降湿逆。心包之气得降,则病愈也。其脉必重按不虚,如重按脉虚,有须兼用参草以补中气也。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一钱 黄连 一钱 黄芩 一钱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
心属火,主下降。心气不足,降气不足也。三黄泻火故愈。其脉必重按不虚也。
柏叶汤
柏叶 三钱 艾叶 一钱 干姜 一钱 马尿一杯
治吐血不止者。
此中气虚寒,肺金失敛之病。柏叶温中寒,艾叶温降肺胃,马尿助金气之降敛也。此病之脉必重按虚微也。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吐血热证。柏叶汤,治吐血寒证。热性向上,故上热则血不下降而吐出。寒性向下,不应吐血。寒则中土气虚,旋转无力,四维不能升降。上不降则吐血。故用干姜以温中寒。中气旋转,降气复原,则血下行也。凡上逆之病,服热药而愈者,皆中寒不运之故。且有下陷热证,亦因中寒者。所以经方有干姜炙草黄连黄芩并用之法。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 三钱 当归 二钱 赤小豆即红饭豆
治先血后便者。
木气虚则疏泄盛,故未便而血先下。湿阻木气之病也。当归大补木气,赤小豆泄湿调木也。
黄土汤
灶心土 八钱 炙甘草 二钱 白术 三钱 阿胶 四钱 地黄 三钱 黄芩 三钱 附子 三钱
治先便后血者。
此土湿木燥水寒之病也。灶中黄土白术,补土除湿。阿胶地黄黄芩,清润木燥以止疏泄。附子温水寒以培木气上升之根,故病愈也。凡木气疏泄之病,多兼土湿水寒而本气燥热。因湿郁则木气被遏而风动,风动伤津,故生燥热。水寒之脉,必重按虚微也。
​内伤奔豚
​奔豚汤
炙甘草 三钱 半夏 三钱 生姜 三钱 芍药 三钱 当归 一钱 川芎 一钱 黄芩 二钱 葛根 二钱 李根白皮 八钱
治气上冲胸,寒热往来,腹痛作奔豚者。木气下郁,郁极而发,升而不降,则气上冲胸。肝木上冲,胆木不降,则发寒热。肝木上冲,其力极猛,势如奔豚。肝木郁故腹痛。归芎温补肝木。芍药黄芩清降胆木,葛根生姜半夏甘草养中降胃以调其升降之机。李根白皮大补木气,而达木郁也。葛根是阳明大肠经之药,手阳明升则足阳明降也。
桂枝加桂汤
即桂枝汤加重桂枝
治外感发汗后,复用烧针。针处被寒,核起面赤,欲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烧针能拔肾阳外出。肾阳外出,木气失根,则化风上冲。针处赤核,即外出之阳也。桂枝汤调木气。加重桂枝者,桂枝善降木气之冲。木气之风上冲,因木之阳下陷。木阳上达,则木风不冲。桂枝降木气之冲者,乃达木气之阳之故。若非肾阳虚败,而系肝热上冲之病,则忌桂枝。
苓桂甘枣汤
茯苓 四钱 桂枝 三钱 炙草 三钱 大枣 六钱
治发汗后心下悸,欲作奔豚者。
       发汗亡阳,肝木下陷,风冲于胸,则心下悸动,茯苓草枣扶土补中,桂枝升达肝阳以降冲气。凡风木上冲之病,中气必虚。故须土木兼治,此大法也。奔豚汤证,乃风木正当上冲,中土补药,壅满不受。故舒木之药多,补中之药少。此欲发奔豚,木邪未盛,故补土之药,较奔豚汤多。木邪克土,于木邪未盛之前,补足土气,土气不受木克,木邪亦起不大也。
内伤消渴小便不利淋
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 八钱 粳米 四钱 知母 四钱 炙甘草 三钱 人参 四钱
治消渴能饮水,口干舌燥者。
        消渴之病,风燥伤津。所饮之水,被风消去。津伤则燥。故虽饮而口仍干舌仍燥。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燥以保津,人参补气以生津也。凡用石膏之病,脉必实而不虚也。
五苓散
方见前
治消渴饮水,水入即吐者。饮水仍吐,是水逆于上,不能下行。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以去水,桂枝达木气以行小便也。又治伤寒,脉浮,微热,消渴,未发汗,小便不利者。伤寒未得汗解,水湿阻格荣卫,故消渴,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五苓散泄去水湿,荣卫得通,故汗出而愈。
文蛤散
文蛤
治消渴饮水不止者。饮水而吐出为水逆,饮水不止为内湿。文蛤性涩,除湿润肺也。内湿而饮水,湿阻相火下降之路,相火灼金也。
猪苓汤
猪苓 茯苓 滑石 各三钱 泽泻 钱半 阿胶 三钱
治消渴,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
湿盛风生,则脉浮发热。二苓滑泄以去湿,阿胶以清风也。五苓散性刚,猪苓汤性柔,猪苓汤证,脉有刚象。
肾气丸
方见前 治消渴小便多者。
木气失根,疏泄妄行,故小便多。肾气丸补水与补水中之阳,木气得根故愈。
栝蒌瞿麦丸
茯苓 薯蓣 栝蒌 各四钱 附子 二钱
治小便不利而渴者。
上有燥热则渴,下有湿寒则小便不利。瞿麦栝蒌清上,附子温下,茯苓薯蓣除湿也。此脉心存涩而尺微,右尺必较左尺更微也。
蒲黄散
蒲灰 五钱 滑石 五钱
茯苓戎盐汤
茯苓 三钱 戎盐 三钱 白术 三钱 戎盐即青盐
滑石白鱼散
滑石 五钱 白鱼 一两 乱发灰 一钱
治小便不利者。均除湿之法。蒲灰滑石湿热之法,戎盐湿寒之法,白鱼乱发灰开窍利水之法。
​内伤水气黄疸
麻黄甘草汤
麻黄 四钱 炙甘草 二钱
统治水病。
麻黄通腠理以散水。甘草保中气也。
越婢汤
麻黄 六钱 生石膏 八钱 炙甘草 二钱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治风水。恶风身肿,脉浮不渴,自汗,身无大热者。
汗出当风,闭其汗孔,水停皮肤,则成风水。病因于风,故恶风,内热故汗出。热盛于内。故外无大热。水在皮肤之表,故脉浮。热在水中,故身肿不渴,石膏清内热,麻黄炙草生姜大枣发汗乃内热蒸出之汗。此方之用麻黄,乃用以发散水气。用石膏乃清内热以止汗也。
防己黄芪汤
防己 三钱 黄芪 三钱 白术 三钱 炙草 二钱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汗出当风,汗孔复闭,湿不得出,骨节疼痛,身重恶风,是为风水。防己散湿泄水,黄芪补卫气,以开汗孔,以助防己之功。术草补中除湿也。防己散水,力量特大。与黄芪同用,水去而人不伤。白术除湿生津,为治水湿要药。津液与水湿,原是一物。故治水湿以顾津液为要。
防己茯苓汤
防己 三钱 茯苓 六钱 炙甘草 二钱 黄芪 三钱 桂枝 三钱
治皮水。治肢肿,轰轰动者。
水在皮肤,肢肿而动。防己黄芪发汗去水。动乃风木之郁,桂枝达木气。茯苓甘草扶土养中气也。
越婢加术汤
即使越婢加白术
治水病,一身面目黄肿,脉沉,小便自利而渴者。
水病小便当不利。尿利伤津,内热作渴。越婢汤散水清热,加白术以止小便也。小便自利,乃小便太多,非小便不短也。前证脉浮,此证脉沉。浮沉皆兼实意,故皆用麻黄石膏。津液伤故脉沉,水阻腠理故脉浮。麻黄石膏皆能伤中,故皆用甘草姜枣以补中气。
蒲灰散
方见前 治皮水而厥者。
内热故外厥,滑石清内热,蒲灰利小便也。
麻黄附子汤
麻黄 三钱 附子 六钱 炙甘草 二钱
治水病脉沉者。此脉沉,乃沉而无力。
沉而无力,肾阳不足,附子温肾阳。麻黄散水,甘草保中也。
杏子汤
杏仁 三钱 麻黄 三钱 生石膏 六钱 炙甘草 三钱治水病脉浮者。此脉浮必浮而有力,肺热充实。石膏清肺热,杏仁降肺气,麻黄甘草泄水保中也。
桂甘姜枣麻附细辛
桂枝 三钱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炙草 二钱 麻黄 二钱 附子 六钱 细辛 二钱
治水病。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下焦阴寒之气,逆塞上焦阳位。凝聚不动,则成此证。附子细辛降阴寒,桂枝麻黄发散荣卫,甘草姜枣调补中气也。
枳术汤
枳实 三钱 白术 二钱
治水病,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
此证与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证有别。前证用附子细辛,脉当沉微,现寒之象。此证脉当濡实,现湿痞之象。白术除湿,枳实消痞也。
黄芪芍药桂酒汤
黄芪 五钱 芍药 三钱 桂枝 三钱 苦酒 六钱 苦酒即醋
治黄汗。身重,发热汗出而渴,汗沾衣色黄如药汗者。瘀热在里,水与热合,则出黄汗。此水病,名黄汗。黄芪桂枝发散荣卫以去水,芍药苦酒泄瘀热也。
桂枝加黄芪汤
即桂枝汤加黄芪
治黄汗。腰以上汗出,腰以下无汗。腰髋痛,如有物在皮肤中,身体疼痛烦躁者。
热瘀于水,荣卫阻滞,则腰上汗出,腰下无汗,而腰痛身重烦躁。桂枝加黄芪以通调荣卫也。此方服后,如不得微汗,再服必得微汗,荣卫乃通,黄汗乃愈。凡病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皆有胆热。此方之芍药,为清热要药。
茵陈蒿汤
茵陈蒿 六钱 栀子 四钱 大黄 二钱
治谷疸。寒热不食,食则头眩,心胸不安发黄者。湿热瘀于脾胃,故食则头眩,而心胸不安。荣卫根于脾胃,脾胃热瘀,升降不和,则荣卫郁阻而发寒热。食则热增故头眩。茵陈栀子,除湿清热,大黄下瘀。虽发寒热,不治荣卫也。
栀子大黄汤
栀子 四钱 香豉 八钱 枳实 二钱 大黄 二钱
治酒疸。心中懊恼,或热痛者。
饮酒发生湿热,则懊恼热痛。栀子香豉,荡涤懊恼,枳实大黄,攻下热痛也。
硝矾散
硝石熬黄 矾石烧 等分
治黄汗之得于女劳者。
女劳伤损肝肾,不能化水,则成黄汗。其证足下热,额上黑,腹满,日晡发热而反恶寒。木气下陷,则足下热而腹满,阳气不能上达,则额上黑,日晡阳气入于土下,增其瘀热,则发热,病属肾虚,肾阳不达于外则恶寒。虽属肾虚,此时却不能治肾,惟当治其瘀热。硝石矾石去其瘀热也。瘀热去后,乃可治肾。
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加茵陈
统治黄汗病者。
茵陈最能去黄,故于五苓去湿之中,加之以统治黄病也。
猪膏发煎
猪膏即猪油 八钱 乱发 如鸡子大三枚 烧灰
治诸黄病者。
湿热瘀阻,尿道不通,猪油发灰利尿道以去湿热也。
桂枝加黄芪汤
即桂枝汤加黄芪
治黄病脉浮者。治黄病,当利小便以去湿热。脉浮则当汗解。桂枝汤加黄芪以发汗也。
大黄硝石汤
大黄 四钱 硝石 四钱 栀子 四钱 黄柏 四钱
治黄疸。腹满,小便短赤,自汗出者。自汗出为里气热,腹满尿赤为里气实。大黄硝石栀子黄柏,下里实之湿热也。
小半夏汤   方见前
治黄疸误服下药而哕者。黄疸之病,若小便色不变赤,腹满而喘,欲自下利者,乃脾肾寒湿,不可用大黄栀子寒下之药以除热。若热除去,则阳败作哕。哕者,用半夏生姜以温降胃阳也。
小柴胡汤   方见前
治黄疸腹满而呕者。呕为少阳胆经不和之病,黄为胆经上逆之色。胆经不和,是以腹满。小柴胡和胆经也。
小建中汤   方见前
治诸黄疸,小便自利者。
小便利则无湿,既无湿而病黄,此胆经上逆之病,与湿热无关。宜小建中汤降胆经也。黄疸之病,亦有属于湿寒者。伤寒论曰,当于湿寒中求之是也。干姜最要,干姜白术与茵陈并用为宜。
​内伤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
刺腨方
腨足肚也。刺入一寸。古时一寸合今五分,只刺五分可也。治趺蹶病,但能前不能却者。但能前走,不能后移。太阳膀胱经,伤于寒湿之故。膀胱经自头足行身之后,刺腨以泄膀胱经之寒湿也。
藜芦甘草汤
藜芦 三钱 炙甘草 三钱
治手指臂肿,其人身体瞤瞤者。痰阻经络,故手指臂肿。风木之气不能流通,故动而瞤瞤。藜芦吐痰,甘草保中也。
鸡矢白散
鸡屎白
治转筋为病。臂肿硬值,脉上下行,微弦者。
此病经风盛,木气结聚之病。鸡属木气,屎能通结。木气之结病,用木气之通药以通之也。鸡属木气,白属金色,金能制木故效,亦通。
蜘蛛散
蜘蛛 十四枚熬 桂枝 二钱
治阴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疝结阴囊,上下不定,有如狐妖。此肝木结陷,阳气不能上达之病。蜘蛛散木气之结,桂枝达木气之阳而升木气之陷也。
甘草粉蜜汤
炙甘草 二钱 白粉 一钱 蜂蜜 四钱 白粉即是铅粉。
治蛔虫为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者。蛔乃木气所生,蛔动而上行,故心痛而吐涎沫。蛔动不定,故发作有时。白粉杀虫,甘草蜜蜂保中气也。
乌梅丸
乌梅 三十个 细辛 六钱 桂枝 六钱 川椒 六钱 当归 六钱 干姜 一两 附子 六钱 黄连 一两六钱 黄柏 六钱 党参 六钱
治吐蛔心烦者。吐蛔心烦,此虫病之虚证。故用乌梅丸。心病吐涎,不烦,不吐蛔,此虫病之实证。故用甘草粉蜜汤。虚证而用杀虫之法,非将人杀死不可。乌梅丸,寒热并用,乃调木气之法,亦即治虫之法。治虫者,治木气也。离开木气而曰治虫,所以只知杀虫了。
外科疮痈肠痈淫疮
大黄牡丹汤
大黄 四钱 芒硝 三钱 瓜子 桃仁 各三钱
治肠痈。其脉迟紧,脓未成,可下者。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 五钱 附子 三钱 败酱一两 败酱即苦菜,即做冬菜之青菜。
治肠痈,其脉数,脓已成不可下者。
大黄牡丹汤证之脉迟,言不数也。不数而紧为实,数为虚。脓未成而脉紧,热聚脉紧,故下之。脓已成故脉虚。故薏苡附子以补之。败酱能涤脓也。
排脓汤
炙甘草 二钱 桔梗 三钱 生姜 一钱 大枣 五钱
治脓已成者。此方姜枣补中气,甘草桔梗排脓。
排脓散
枳实 芍药 桔梗 为散,鸡子黄一枚 调服。药与黄相等。治疮痈脓已成者。此方枳芍桔梗,皆无补性。故以鸡子黄以补之。
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 十分 炙甘草 十八分 厚朴 二分 黄芩  二分 芍药 二分 桑白皮 十分 干姜 二分 川椒  三分
小疮则粉之,大疮但服之。
治金疮者。金疮失血,内寒木燥,脉络滞涩,椒姜温寒,芍芩润燥,桑白皮厚朴王不留行活脉络,甘草扶中气也。
黄连粉
黄连一味作粉
治浸淫疮者。湿热之气,淫于四肢为浸淫疮。黄连收湿清热也。
​外感历节中风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 四钱 白芍 三钱 麻黄 二钱 防风 四钱 生姜 五钱 炙甘草 二钱 白术 四钱 知母 四钱 附子 二钱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痛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荣卫闭涩,则肢痛身羸。下焦阳少,则脚痛如脱。肺胃热逆,则头痛短气,温温欲吐。桂枝白芍麻黄防风生姜甘草以调理荣卫,知母清降上逆之热。附子以补下焦之阳,白术补中土以资旋转而培荣卫升降之力也。
乌头汤
乌头 一两 炙草 三钱 白芍 三钱 麻黄 三钱 黄芪 三钱 白蜜 一两
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
湿寒伤筋着骨,荣卫不通则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温寒逐湿,白芍麻黄调理荣卫,黄芪大补卫阳以利关节,白蜜润养津液,炙草补中以资荣卫之运行也。历节之证,肢节肿大,体肉瘦削。
外感痉湿暍疟
栝蒌桂枝汤
栝蒌根 四钱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各三钱 大枣 六钱
治荣卫外感,身体强,几几然汗出恶风,脉反沉迟,病柔痉者。
(卫外感,发热恶寒,身强而背几几反折,——删去)恶风汗出,此中风之桂枝汤证,而背却几几欲向后折,此津液亏伤,是为痉病。恶风汗出,痉病之柔者。脉反沉迟津亏之象。桂枝调和荣卫,栝蒌清热生津降足阳明也。
葛根汤
葛根 四钱 麻黄 桂枝 白芍 生姜 炙甘草 各三钱 红枣 六钱
           治荣卫痉病,状如栝蒌桂枝汤证。不恶寒而恶风,不汗出,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
         荣卫病而恶寒无汗,仍伤寒麻黄汤证。小便少,津液伤而膀胱气不降也。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津液伤而胃经胆经不降也。是欲作刚痉。此病卫气闭而不降,阳明胃经不降,少阳胆经不降。麻桂甘草姜枣,以开卫气之闭,而降膀胱之经。芍药以降胆经,葛根以降胃经,葛根之降胃经,乃升大肠经之作用。手阳明经上升,足阳明经自然下降。几几反折,乃手阳明后陷之象。手阳明后陷,故足阳明前逆也。几几反折,津液亏伤之证。芍药葛根最生津液。
大承气汤   方见前
治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齘齿者。痉病在荣卫,不速汗解,表郁里急,津液胃热,故现以上诸证。大承气下胃热也。此即刚痉。
麻黄加术汤
麻黄 四钱 杏仁 桂枝 炙甘草 各三钱 白术  四钱      治湿家身烦痛者。
湿郁经络,则生烦疼。麻黄汤发汗以去湿加白术补土气以去湿气也。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 四钱 杏仁 薏苡 炙甘草 各三钱
治湿家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此病由于汗出当风,闭其皮毛,荣卫阻滞,故身痛发热。日晡乃申酉之时,阳明金气当旺,将风湿收敛。荣卫难于流通,故日晡加剧。麻黄杏仁发散金气之收敛,薏苡甘草泄湿补土,则荣卫和而风湿去也。
防己黄芪汤
防己 三钱 黄芪 白术 各四钱 炙草 三钱
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卫气不足,不能收敛,故脉浮汗出,恶风。湿凝经络,故身重。黄芪大补卫气,收敛作用与疏泄作用调和,荣卫运行能圆,湿气乃能流通。此与麻黄散卫闭,为相对之治法。白术防己补土除湿,炙草补中也。防己除湿有散性,故与黄芪之补卫气同用。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生姜 各三钱 红枣 六钱 炙草 附子 各三钱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风湿相搏,荣卫不通,故身痛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言无热也。脉浮虚而涩,言无阳也。桂草姜枣,补中气达肝阳,以调荣卫。附子补阳气也。若小便利,大便坚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因湿家木气不能疏泄,当小便不利,大便不坚。今尿利便坚,木气疏泄伤津,宜与附子桂枝汤内,加白术以补中土之津液,去桂枝之疏泄木气,以减少尿量,而润大便也。白术能去土湿,又能生津,乃白术之特长。凡湿病,大便溏者湿易去,大便坚者湿难去,最宜注意。
甘草附子汤
炙草 白术 桂枝 附子 各三钱
          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痛而烦,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身微肿,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肾阳虚也。小便不利,骨节烦痛,土湿也。白术除土湿,附子补肾阳,桂枝固表阳以止汗,并利小便以除湿,炙草补中气也。湿病术附子为要药。骨内阳虚,故近之痛剧。汗出而又恶风之证,肾阳虚者居多,必不渴,其脉必重按虚微。
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 八钱 知母 四钱 炙甘草 三钱 粳米 四钱 人参 五钱

      治暍病。感冒风寒,身热而渴,汗出恶风者。
           暍病即暑病。内热蒸发则汗出。内燥热则外恶寒。暑伤肺气,津液枯燥,则身热而渴。白虎养中气清肺燥,加人参益气生津也。暑病之脉甚虚,身热又复恶寒,内气必有燥结。石膏善清暑热,最开燥结。凡用石膏之病,必有燥热在肺之证。恶寒而渴是也。暑脉虽虚,而用石膏之脉,必重按滑而有力。最宜细辨。
一物瓜蒂汤
瓜蒂

治暍病,身热重痛,而脉微弱者。
    。此夏月浴于冷水,水入汗孔,闭住内热。热伤肺气,故脉微弱,此微字,作虚字看。瓜蒂能泄皮中之水。使汗孔仍开,暑热仍散。病身重,即肺热之故。
白虎加桂枝汤
即白虎汤加桂枝。
     治疟病,脉如平人,身无寒但热,骨节时痛,烦而呕者。
        无寒但热而烦呕,乃肺胃肾皆热之象,石膏清热。疟病必结,石膏又能散结。故治之。骨节时痛,此必由于外感荣卫不调而来,故加桂枝以和荣卫也。谨按此方,经文谓治温疟。此温字作热字解。非温病之温字也。
蜀漆散
蜀漆即常山根 云母 龙骨 各等分为散
治疟多寒者。
寒主收敛,收敛则结聚。蜀漆云母龙骨,扫除结聚,使阴阳之气易于通调也。
鳖甲煎丸
鳖甲 十二分 桃仁 二分 蛰虫 五分 鼠妇 三分 螳螂 六分 蜂巢 四分 葶苈 一分 大黄 五分 厚朴 五分 石苇 五分 赤硝 十二分 乌扇 三分 即射干 紫威 五分即凌霄 半夏 五分 柴胡  六分 黄芩 三分 桂枝 五分 白芍 五分 瞿麦 二分 阿胶 五分 人参 三分 丹皮 五分 干姜 五分   治疟病,日久必发,名疟母者。
       此疟邪内结,成为症瘕,名为疟母。治以消结为治,而以温补中气为主。丹皮桃仁乌扇紫威螳螂鼠妇蜂巢蛰虫破瘀以消结。葶苈石苇瞿麦赤硝利湿以消结。大黄厚朴泄胃热滞气以消结,桂枝白芍阿胶鳖甲调木气以消结。半夏黄芩清相火调胆胃以消结。
     人参干姜温补中气以运行结聚也。用人参不用炙草,炙草壅满助结之故。用丸缓缓治之,病去人不伤也。
​外感百合狐惑阴阳毒
百合知母汤
百合 一两 知母 三钱
治百合病。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有美时或不欲闻欲食臭时,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舌小便赤,诸药不能治者。肺朝百脉,肺热百脉皆热,故现诸证。百合知母清除肺热,故诸病愈也。
滑石代赭汤
百合 一两 赭石 三钱 滑石 三钱
治百合病。得之于下之后者。
下伤中气,湿动胃逆,热郁于肺,故成此病。代赭石降胃逆,滑石除湿气,百合清肺热,故愈。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 一两 鸡子黄 一枚
治百合病。得之于吐之后者。吐伤津液又伤阳气。鸡子黄补津液,补阳气,百合清肺热也。
百合地黄汤
百合 一两 地黄汁 三钱
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
吐下发汗,可以解除内热。今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内热瘀塞,地黄涤荡瘀热。百合清百脉之热也。
百合洗方
百合 水浸一宿,取水洗身。洗毕,将百合煮研淡食。
治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疮者。脉热溢于皮肤,嫧变成疮。百合洗疮以去热也。煮研淡食,内外并清。盐性热,故忌之。
栝蒌牡蛎散
栝蒌 五钱 牡蛎 五钱
治百合病渴者。相火刑金故渴。栝蒌清肺金润燥,牡蛎敛肺止渴也。
百合滑石散
百合 五钱 滑石 五钱
治百合病变发热者。
湿热瘀住肺气,故病变热,滑石清利湿热,百合清肺也。
甘草泻心汤
炙草 五钱 人参 三钱 大枣 六钱 干姜 三钱 黄连 二钱 黄芩 二钱 半夏 三钱
治狐惑,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开,起卧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白乍黑,上部被蚀声哑者。
     此病中气虚寒,土湿木郁,木郁生热,则虫生焉。湿热入肺,则有默默欲眠等证。虫时动时静,则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起卧不安。虫蚀上部则声哑。炙草人参大枣,补中气之虚。干姜温中气之寒。黄连黄芩半夏除湿热也。此病实际是虫,病状则如狐之惑人也。有谓惑字乃蜮字之误者。
苦参汤
苦参 二两   治狐惑蚀于下部,咽干者。
肾脉上循喉咽。虫蚀前阴则咽干。苦参洗前阴以去虫。仍服甘草泻心汤,以治病本也。
雄黄散
雄黄 二两
治狐惑蚀于肛门者。雄黄烧熏肛门以去虫也,仍服甘草泻心汤。
赤小豆当归散
方见前
治狐惑汗出目赤如鸠眼,四眦皆黑者。狐惑汗出,木气疏泄。湿热蒸熏,故目赤眦黑。赤小豆除湿调木,当归养木气也。此赤小豆乃红饭豆。
升麻鳖甲汤
升麻 二钱 鳖甲 一片 甘草 二钱 当归 一钱 蜀椒 一钱 雄黄 四钱
     治阳毒为病。面赤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者。
         此病胆经上逆,相火刑金,故面赤咽喉痛而吐脓血。升麻甘草清利咽喉,鳖甲当归排除脓腐,蜀椒降胆经相火,雄黄泄湿气也。此方升麻上升之性,对于咽痛吐脓,恐有疑义。吐脓咽痛,皆上逆之病。升麻升之,岂不更逆,后学慎用,毒之由来,不得其解。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即前方去雄黄蜀椒。
      治阴毒为病。面目青,咽喉痛,身痛如被杖者。
         此病肝经下陷,肝阳不能上达,故面目皆青。肝经下陷,则胆经上逆,故咽喉痛。肝阳不能运于全身,故身痛有如被杖。升麻当归,升肝阳之下陷,甘草清利咽喉,鳖甲调木通滞也。谨按,咽痛用升麻,危险。曾见咽喉痛用升麻,半日即死者。
妇人妊娠产后病及杂病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茯苓 芍药 各三钱 桃仁 二钱 丹皮 二钱
治妇人妊娠三月,血漏不止者。妇人宿有症瘕之病,胎气渐大,与症瘕相碍,则血不止。桃仁丹皮去症瘕,桂芍调木,茯苓培土。症瘕去则血流通而不漏也。
附子汤
附子 白术 人参 茯苓 各三钱

    治怀胎六七月腹痛恶寒,腹胀如扇,脉弦发热者。腹痛恶寒而加腹胀,脾肾阳虚之象。弦乃木寒之脉。内寒而热发于外,阳气外泄。附子温肾阳,神术茯苓补脾土也。胎热误服附子,则阳动而胎堕。胎寒则宜用附子以温寒也。此汤即伤寒少阴附子汤去芍药。
胶艾汤
阿胶 四钱 艾叶 一钱 炙甘草 二钱 当归 一钱 川芎 一钱 地黄 一钱 芍药 一钱
治妊娠下血,或妊娠腹中痛者。血虚风动,则下血腹痛。归芍芎地以养血,阿胶以息风。艾叶温养木气,使经脉流通以复其常,温而不热,最和木气,甘草(补)中气也。
当归芍药散
当归 芍药 川芎 各一钱 茯苓 二钱 白术 二钱 泽泻 一钱     治怀孕腹中瘀痛者。
    怀孕之病,多在肝脾。肝脾之气不足,则生瘀痛。归芍川芎以补肝经。苓术泽泻以补脾经。土木二气充足,则升降调而瘀痛止也。土木兼医妇科要诀。
姜参半夏丸
干姜 二钱 人参 四钱 半夏 二钱   治妊娠呕吐者。
      妊娠而呕吐,乃胎气阻碍胃气之故。姜参温补胃气,半夏降逆也。谨按,妊娠呕吐,诸药不效时,用乌梅六枚,冰糖二两,频服即愈。因呕吐既久,胆经受伤,胆逆不降,木气根虚。乌梅大补木气,大降胆经,冰糖补胃气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 二钱 贝母 二  钱 苦参 一钱
       治怀孕小便难,饮食如故者。肝气虚陷,肺气热逆,则小便难。当归补木气以升陷,贝母清肺热以降逆,金降则木升,木升则尿利也。苦参泄湿利水。饮食如故,中气不虚也。
葵子茯苓散
葵子 五钱 茯苓 五钱
治怀孕身重,小便不利,恶寒头眩者。小便不利而身重,此有水气。头眩恶寒者,水阻经络,阳气不达,茯苓泄水,葵子滑窍以利小便也。
当归散
当归 二钱 白术 三钱 黄芩 一钱 芍药 一钱 川芎 一钱
妊娠常服此散最宜。胎药以土木为主,白术补土,当归川芎补木,芍药黄芩清热以养血固胎也。胎热则动而不固,故于当归川芎温性之中,加芍芩以调之。
白术散
白术 三钱 川芎 二钱 蜀椒 一钱 牡蛎 二钱
养胎之方。土湿水寒,木气郁结,则胎动失养。白术补土除湿,川芎温达木气,蜀椒温水寒,牡蛎散木结也。
小柴胡汤
方见前
治产后大便坚,呕不能食者。产后血去津亏,则大便艰难。胆火上逆,则呕不能食。黄芩清降胆经上逆之相火,火降则津液得下。参草姜枣补中生血,半夏降胃,柴胡升三焦相火之陷也。足少阳相火上逆,手少阳相火即陷。小柴胡汤之柴芩,所以能解少阳之结者,升降并用之法也。
大承气汤   方见前 
治产后便难,呕不能食,病已解,七八日更发热,胃实者。胃中热实,故病解后又复发热。故宜大承气汤下胃实也。胃实者,有宿食也。产后三病,一曰病痉二曰郁冒三曰便难。皆血去津亏使然。血去津亏,木气疏泄,易于出汗伤风,则病痉。津亏不能养阳,阳气上浮,则郁而昏冒。津亏则大便艰难也。
当归生姜羊肉汤
方见前
治产后腹中寒痛者。产后肝阳不足,故易寒痛。当归羊肉,温润滋补,以益肝阳。生姜散寒也。
枳实芍药散
枳实 芍药 各二钱
治产后腹中热痛,烦满不得卧者。胆胃热逆,气实不降,故腹痛烦满不得眠卧,芍枳清降胆胃之热也。
下瘀血汤
大黄 二钱 桃仁 三钱 蟅虫 一钱
治产后瘀血腹痛者。服枳实芍药散,腹痛不愈,此为瘀血着于脐下。大黄桃仁蟅虫下瘀血也。谨按此病,吞服五灵脂五分最效。
大承气汤  方见前
治产后七八日少腹坠痛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为甚,食则谵语,夜半即愈,热结膀胱者。热结在里,故食即谵语,夜半之后,阳气上升,热结得松,故愈。大承气下里热也。凡阴液不足,而病阳热之病。皆夜半前重,夜半后轻。夜半前阳气实,夜半后阳气升,升则虚矣。此亦冬至后下阳虚之理。
阳旦汤
即桂枝汤

     治产后外感。续续数十日不解,微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短气,干呕,心闷者。外感而恶寒发热汗出头痛,此为桂枝汤证,胆经上逆,故亦短气心闷干呕。桂枝汤补中气而解荣卫之郁,芍药降胆经也。
竹叶汤
竹叶 三钱 葛根 二钱 桔梗 一钱 桂枝 二钱 防风 一钱 附子 三钱 人参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治产后外感,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者。
面赤乃阳戴于上之证。阳戴于上,则虚于下,附子补下虚之阳。喘而发热头痛,肺胃不降,竹叶桔梗葛根以降肺胃。桂枝防风以解荣卫,人参甘草姜枣以补中气也。
竹皮大丸
生竹茹 三钱 生石膏 三钱 桂枝 二钱 白薇 一钱 炙甘草 二钱
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乳子之中,而病呕烦,此中虚而肺胃之热上逆。甘草安中,竹茹石膏白薇清降肺胃,桂枝达肝阳以降逆冲也。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即白头翁汤加阿胶炙甘草。方见前
治产后下利虚极者。产后血去木热,疏泄下利,中气与津液极虚。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清木热,阿胶补津液以止疏泄,甘草补中气也。
小柴胡汤
方见前

       治妇人外感,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小柴胡升降少阳之气,以解血室之热也。又治妇人外感,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亦热入血室,故小柴胡汤治之。经水适来适断,三焦相火发动之时。故外感即热入血室。戌亥时,三焦相火主事,故夜则谵语。此病之脉,右尺必特别紧动也。
旋覆花汤
旋覆花 三钱 新绛 三钱 葱白 三个
治妇人半产楼下者。
此病瘀血使然。旋覆花新绛,善行瘀血。葱白舒达血中阳气,使经脉调和,仍复升降运动之常,则半产漏下均愈也。
胶姜汤
阿胶 三钱 干姜 一钱
治妇人经陷,漏下色黑者。
此中寒不运,木气下陷,木郁生风之病。干姜温运中气以升木气,阿胶平疏泄以止漏也。木气通达,中气运化,清阳四布,血色不黑。色黑为阴寒,故用干姜。用干姜之脉,必有寒象。因色黑亦有热者。
抵当汤
水蛭 二钱 蛰虫 桃仁 各三钱 大黄 二钱
治妇人经水不利者。经水不利,有气血虚者,有瘀血壅阻者,抵当汤下瘀血也。虚实之分,以脉为主。
温经汤
当归 二钱 川芎 一钱 桂枝 芍药 阿胶 半夏 麦冬 各二钱 人参 炙草各三钱 丹皮 二钱 生姜 吴茱萸 各一钱
治妇人经水诸病。
归芎桂芍,以调木气。阿胶冬夏,以降金气。参草生姜,以调中气。丹皮吴萸,以调血分之滞气。整个得运动圆,然后经调也。麦冬能开腹中一切结气。
土瓜根散
土瓜根 一两 蛰虫 桂枝 白芍 各二钱
治妇人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
血瘀于下,则少腹痛满。经脉热滞,则一月再见。蛰虫去瘀血,桂枝芍药调肝胆以和木气。木气调和,血行无阻,则经来照常也。土瓜根,性凉,善清血热。
矾石丸
矾石 一钱 杏仁 三钱
治妇人经水下利,下白物者。
湿凝气滞则下白物。矾石除湿,杏仁滞理气也。
小青龙汤
方见前
治妇人吐涎沫者。
中下寒,则寒水上逆而吐涎沫,小青龙汤,泄寒水也。
半夏泻心汤
半夏 四钱 干姜 炙甘草 人参 各三钱 大枣  六钱 黄连 黄芩 各二钱
治妇人吐涎沫。误下伤中,心下即痞者。
误下伤中,中寒上热,心下即痞。干姜甘草人参温补中气以助旋转,连芩降热,半夏降逆也。吐涎沫而不痞者,宜小青龙汤轻剂,发汗逐水以除涎沫之来源也。
甘麦大枣汤
炙草 三钱 小麦 四钱 大枣 六钱
治妇人悲伤欲哭,喜欠伸者。中虚肺热,则成此病。草枣补中,小麦清肺热也。
半夏厚朴汤
半夏 四钱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 各二钱
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
湿凝胃逆,则咽中有物不下,有如脔肉。朴夏姜苏皆降胃逆,茯苓除湿气也。
当归芍药散
当归 一钱 芍药 二钱 川芎 一钱 茯苓 二钱 泽泻 一钱 白术 三钱
治妇人腹中痛诸疾痛者。
妇人之病,多在土木二气。归芍川芎以治木气,苓术泽泻以治土气也。脾胃肝胆,升降调和,则诸病不生。
小建中汤
方见前
治妇人腹中痛者。胆经下降,肝经上升,中气不虚,则痛自止。
红蓝花酒
红花 一钱
治妇人腹中气血刺痛者。血瘀则气滞,红花去瘀活血,则气行无阻也。
大黄甘遂汤
大黄 二钱 阿胶 四钱 甘遂 一钱
治妇人产后,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者。此治水与血俱结,热在血室。大黄甘遂逐水开结,阿胶养血也。
肾气丸
方见前
治妇人烦躁不得卧,倚物作息,不得小便,饮食如故,名曰转胞者。
肝阳下陷,故小便不得。肝阳下陷,则胆阳上逆,故烦躁不得卧。胆木不降,阻碍肺气下行之路,故倚物始能呼吸。此名转胞。乃肝肾阳陷,尿胞不举之病。肾气丸,补肝肾之阳也。
膏发煎  方见前
治妇人阴吹者。
此病前窍喧鸣,后窍不通。此缘大肠干涩,胃家浊气不得后泄,肝木之气因而阻滞,故迫而向前窍疏泄,则作喧鸣。猪膏滑大肠而通后窍,发灰泄木气之阻滞也。
蛇床子散
蛇床子
治妇人阴寒者。蛇床子温暖肾肝,纳入阴中,其寒自去也。
狼牙汤
狼牙 四钱
治妇人阴中生疮,痒烂者。
此病少阴尺脉滑而兼数。乃木气陷于肾水之中,郁生下热之病。狼牙汤洗之,以去热达木也。
谨按:金匮原文肺中风,肺中寒,肝中风,肝中寒,心中风,心中寒。云云。下列病证,所谓中风中寒,实是病热病寒。大气之中有两种对恃作用,寒热是也。热则疏泄,寒则收敛。风亦疏泄,故热性与风性相通。独病热不可称为中风,否则无法用药。原文,以病热的事实,冠以中风之名。中风者,乃中外来之风。五脏中外来之风,岂有不经过全身整个荣卫,而直入五脏之理。又岂有脏中风,腑不中风之理,此原文之疑点也。读肺中风肺中寒,应认为肺病热肺病寒。五脏风寒积聚,应认为五脏寒热积聚。
金匮原文要略所载: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云云一条,与上条“惟治肝也”以下各句,笔法俚俗不类西汉文字。又其议论浅陋,恐系王叔和所加,读者注意。其文曰: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岂有金不生水水不生木,病能自愈者。后之人不闻有以正之,且认为仲圣之法,怪哉!王叔和于伤寒论篇首妄加序列,将寒字捣个大乱。使后人治温病,治麻疹认错原理。又欲于金匮篇首捣风字的乱,遗祸后世,不可不辨。王叔和收集仲圣伤寒杂病全文,其功大矣。愚妄多事,以误后人,其罪亦不小。

金匮方解篇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