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明君简介(下)

 秋琰 2022-05-22 发布于辽宁

1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高祖次子,唐朝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626-649年在位,年号贞观。少年时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613年娶长孙氏,616年随父多次出征,平定山西叛乱和抗击突厥的侵扰。617年随父起兵攻入长安,次年任尚书令,封秦王。后来四处征战,619年破薛仁杲,击败宋金刚和刘武周,虎牢之战中,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军。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及诸子,同年立为太子。攻灭东突厥及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民族尊为天可汗,史称贞观之治。649年驾崩,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享年52岁。

文章图片1

唐太宗

2唐高宗李治(628-683)字为善,唐朝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第九子,母长孙皇后。631年封晋王,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相继被废,643年册为皇太子。649年唐太宗去世,即位为帝。即位之初,继续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等人共同辅政。勤于政事,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主张,宠幸武则天,重新掌握大权。660年以后,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开始参与国家大事。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政权开始转向武则天手中。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统治时期,唐朝版图非常辽阔,683年驾崩,享年56岁,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文章图片2

唐高宗

3武则天(624-705)名曌,山西文水人,武士彟次女,唐朝至武周女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705年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及寿命长的皇帝之一。14岁选入后宫,册封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削发为尼。652年被迎入宫中,赐封昭仪,655年与高宗通过废王立武打击关陇集团。同年册立为皇后,逐渐和唐高宗共理政事,出现二圣临朝的局面。683年唐高宗崩,其子李显即位,尊为皇太后。次年废掉唐中宗,改立唐睿宗,仍称皇太后。690年开始称帝,改国号周,定都洛阳,称为神都,并以长安为陪都。在位期间,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任用酷吏来俊臣等人,重视发展农业,与民休息,编纂《要览》《字海》等,军事上维护了帝国统一。705年病重,被迫禅位太子李显,退位为太上皇,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成为唯一的女性太上皇,12月在上阳宫病逝,享年82岁。

文章图片3

武则天

4唐玄宗李隆基(685-710)亦称唐明皇,唐朝皇帝,712-756年在位,唐睿宗第三子,故称李三郎。出生于东都洛阳,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710年六月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同年七月立为太子,712年李旦禅位,登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国家最高统治权。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唐朝开元盛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和重用安禄山等人,导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转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终年78岁,葬于泰陵,庙号玄宗。

文章图片4

唐玄宗

5唐代宗李豫(727-779)初名俶,唐朝皇帝,762-779年在位,唐肃宗长子,母章敬皇后。为人仁孝,初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随父亲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先后收复长安与洛阳,进封楚王。758年立为皇太子,762年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次年平定安史之乱。763年吐蕃攻占长安,出逃陕州,随后起用名将郭子仪击破吐蕃,平定仆固怀恩之乱。在位时期,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运,盐价及粮价等,任用杨绾为相,社会相对安定。779年驾崩,年仅53岁,庙号代宗。

文章图片5

唐代宗

6唐德宗李适(742-805)唐代宗长子,母睿真皇后,唐代皇帝,779-805年在位。初封奉节郡王,762年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764年立为皇太子,779年即位。781年发动削藩战争,辗转奉天,梁州等地,依靠宰相李泌及李晟等人协力平乱。执政后期,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总体局势较为安定。统治时期,兴起了古文运动,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和中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805年驾崩,享年64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文章图片6

唐德宗

7唐宪宗李纯(778-820)本名淳,唐朝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孙,唐顺宗长子。788年封广陵郡王,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史称元和中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享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8唐宣宗李忱(810-859)初名怡,唐朝皇帝,唐宪宗第十三子,是很有作为的皇帝,846-859年在位。821年三月封光王,长期装傻生活。846年唐武宗驾崩,被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即位后,勤于政事,整顿吏治,限制宗室和宦官,驱逐宰相李德裕,结束了多年的牛李党争。在位期间,兴佛灭道,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军事方面击败吐蕃,收复河湟,打通丝绸之路,安定塞北,平定安南,859年因服丹药中毒,驾崩于大明宫,享年50岁,庙号宣宗,葬于贞陵。

文章图片7

唐宣宗

9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字正伦,小字彭奴,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南唐建立者,937-943年在位。原姓李,父亲李荣在战乱中被杀。初被杨行密收养,后被徐温收养,改名徐知诰,成为吴国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官至太师,封齐王。937年禅让称帝,国号齐,939年改国号唐,史称南唐。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943年因丹药中毒而死,时年56岁,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10前蜀高祖王建(847-918)字光图,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907-918年在位。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888年投奔成都,攻打西川,任永平军节度使,891年改封西川节度使。此后,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取得山南西道,903年封蜀王。907年唐朝灭亡,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在位时期,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政策,蜀中得以大治。918年病死,享年72岁,庙号高祖,葬于永陵。

11后唐明宗李嗣源(867-933)沙陀族,山西应县人,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原名邈吉烈,改名亶,李克用养子,926-933年在位。素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在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历任成德军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率军攻回洛阳,导致李存勖死于兵乱。初称监国,不久即位为帝,改元天成。在位时期,褒廉吏,罢宫人,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后期姑息藩镇。其子李从荣骄纵,以致朝政混乱。933年李从荣准备夺位,结果事败被杀,不久驾崩,终年67岁,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12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字文仲,河北隆尧人,后周开国皇帝,951-954年在位,郭简子。出身将门世家,勇力过人,加入李存勖亲军。不久,协助刘知远称帝,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后汉隐帝即位,受到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后来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951年正月即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954年因病驾崩,享年51岁,庙号太祖,葬于嵩陵。

文章图片8

郭威

13后周世宗柴荣(921-959)本姓柴,改姓郭,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皇帝,954-959年在位。出身邢州望族,柴守礼子。擅长骑射,略通书史,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其治理澶州。为政清明,953年调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次年郭威驾崩,登基为帝。统治期间,致力统一大业,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使后周政治清明,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959年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葬于庆陵。

文章图片9

柴荣

14宋太祖赵匡胤(927-976)河北涿州人,出生洛阳夹马营,北宋开国皇帝,军事家与政治家,战略家,赵弘殷次子。出身军人家庭,后汉时投奔枢郭威,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953年柴荣任开封府尹,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并随军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首领。960年抵御北汉及契丹,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回京逼迫恭帝禅位。同年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后蜀,南汉及南唐政权,完成全国统一。通过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治理黄河,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军事上进行军制改革。976年驾崩,享年50岁,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文章图片10

宋太祖

15宋太宗赵光义(939-997)本名匡义,宋朝皇帝,976-997年在位,改名炅,宋太祖之弟。960年参加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即位,出任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改任泰宁军节度使。次年征讨李重进后,任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兼中书令。进占太原后,改任东都留守,进封晋王。976年宋太祖驾崩,继位为帝。即位后,迫使吴越王钱俶和陈洪进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掉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打辽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采取重文轻武国策,导致宋朝军事薄弱局面,997年去世,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文章图片11

宋太宗

16宋仁宗赵祯(1010-1063)初名受益,宋朝皇帝,1022-1063年在位,宋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 初封庆国公,历封寿春郡王,升王,官至中书令。1018年立为太子,1022年即位。在位时期,由刘皇后垂帘听政,1033年开始亲政。在位时期,爆发宋夏战争,双方签订庆历和议。统治期间,辽国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史称庆历增币。1043年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失败。1063年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享年54岁,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仁宗,葬永昭陵。

文章图片12

宋仁宗

17宋神宗赵顼(1048-1085)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宋朝皇帝,1067-1085年在位。1064年进封颍王,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次年正月即位。即位初年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先后颁布实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在变法期间,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遭到守旧势力的攻击。元丰年间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使改革有所推进。1082年又听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西夏发30万大军攻永乐城,皆战败。宋军两次战败,1085年在福宁殿驾崩,享年38岁,庙号神宗,谥号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文章图片13

宋神宗

18宋孝宗赵昚(1127-1194)初名伯琮,赐名玮,字元永,籍贯秀州,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皇帝,1162-1189年在位,赵子偁子1132年被高宗养育宫中,1160年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1162年立为皇太子,同年高宗让位。1189年禅位赵惇,自称寿皇圣帝,1194年崩逝,享年68岁,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农业生产,百姓安定,史称乾淳之治。

文章图片14

宋孝宗

19辽太祖耶律亿(872-926)耶律氏,契丹族,乳名啜里只,本名阿保机,辽朝开国皇帝,916-926年在位。出身契丹迭剌部,耶律撒剌的长子。善于骑射,初任痕德堇可汗挞马狨沙里。先后攻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901年任夷离堇,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等各部。903年北攻女真,升任于越,总知摄军国事。904年讨伐黑车子室韦,伏击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活捉赵霸,乘胜大破室韦。907年正月成为大首领,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萧氏为皇后。先后出兵并契丹余七部,任用韩延徽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916年建立契丹国,创立契丹文,攻灭渤海国,室韦和奚,建元神册。926年9月征渤海途中病逝,终年55岁,谥号升天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祖陵。

文章图片15

辽太祖

20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字德谨,小字尧骨,契丹族,辽朝第二位皇帝,927-947年在位。辽太祖次子,母皇后述律平。922年拜天下兵马大元帅,926年得到述律皇后之助,正式即位,仍以天显为年号。936年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协助石敬瑭灭亡后唐。938年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减轻赋税,奖励耕战,946年12月攻陷汴京,俘虏后晋出帝,灭亡后晋,国号大辽,年号大同。遇到中原民间武装反抗,契丹人死伤惨重,率军北返。947年四月因民间武装反抗,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动荡不安。罢兵北还,途中病逝于栾城,终年46岁,庙号太宗,谥号孝武惠文皇帝。

文章图片16

辽太宗

21辽圣宗耶律隆绪(971-1031)契丹族,名文殊奴,辽朝皇帝,982-1031年在位,辽景宗长子,母萧绰。982年嗣位,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即位后,其母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等人辅佐。986年辽军大败宋师,1004年御驾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为了牵制宋朝,对党项施以拉拢之策,1009年亲政。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仿唐制开科取士。精于音律与绘画,汉文化修养颇高,1031年驾崩,时年61岁,庙号圣宗,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

文章图片17

辽圣宗

22金太祖完颜旻(1068-1123)名阿骨打,完颜氏,女真族首领,完颜劾里钵子,金朝开国皇帝,1115-1123年在位。1113年十月继任联盟长,称都勃极烈。次年起兵反抗辽朝,1115年正月建立金朝,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府。同年12月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年号天辅。在位期间,更改猛安谋克制度,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1123年八月领兵返回上京,病死于途中享年56岁,葬于上京,谥号武元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睿陵。

文章图片18

金太祖

23金太宗完颜晟(1075-1135)名吴乞买,金太祖完四弟,金朝皇帝,1123-1135年在位。1115年与完颜宗翰等人力劝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任谙班勃极烈。1121年奉诏知国政,处理政务,1125年令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统领金军,分兵进攻北宋汴京,双方订城下之盟。1126年8月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两路军大举南伐,汴京再次被包围,攻破郭京六甲法,汴京城失陷。1135年病死,终年61岁,谥号文烈帝,庙号太宗。在位期间,灭掉辽国和北宋,使金朝国力空前强大。

24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女真族,本名乌禄,金太祖孙,完颜宗辅子,母贞懿皇后,金朝皇帝,1161-1189年在位。皇统年间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任兵部尚书。完颜亮即位后,判会宁牧,改判大宗正事,历任济南府尹,西京留守等职。1161年任东京留守,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平息契丹起义,击退南宋隆兴北伐,并在形势占优时做出让步,签署《隆兴和议》,使金朝转入和平时期。统治期间,勤政节俭,选贤治吏,轻赋重农,尊崇儒学,实现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文化方面保持女真旧俗,无法扭转猛安谋克制的衰落,对漠北民族威胁留下隐患。1189年驾崩,终年67岁,庙号世宗,葬于兴陵。

文章图片19

金世宗

25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孛儿只斤氏,蒙古族,元朝政治家与军事家,拖雷第四子。蒙古国第五位可汗,元朝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1271-1294年在位。1251年蒙哥当大汗后,任其为总理漠南汉地军事,南驻爪忽都之地。先后任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封地,同年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攻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驾崩,次年3月在诸王推戴下,即汗位开平,建元中统。与宋军议和,1264年出兵击败阿里不哥。1271年建国号大元,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命伯颜大举伐南宋,1279年消灭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在位时期,重用阿合马,阿合马专擅朝政。1282年大都发生王著及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告终。同年派军远征日本及安南等国,都遭到失败。平定海都及乃颜等东北诸王叛乱,1294年驾崩,享年80岁,庙号世祖。

文章图片20

元世祖

26元成宗铁穆耳(1265-1307)孛儿只斤氏,蒙古族,元朝皇帝,1295-1307年在位,大蒙古国第六位可汗。元世祖孙,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徽仁裕圣皇后。1293年立为皇太孙,镇守漠北。次年在大臣伯颜等人支持下,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人,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引起云南及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朝政日渐衰败。1307年驾崩,时年43岁,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

文章图片21

元成宗

27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3)元朝皇帝,蒙古国大汗,元仁宗嫡子。1316年立为皇太子,1320年即位,次年改元至治。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1323年2月颁布《大元通制》。同年八月与拜住自上都北返大都,途中驻营于南坡店被铁木迭儿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享年21岁,庙号英宗,谥号睿圣文孝皇帝,称号格坚皇帝。

文章图片22

元英宗

28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重八,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25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自称吴王。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次年正月即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先后平定西南与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实施卫所制度,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又兴修水利,减免税赋,丈量全国土地等。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确立不征之国。在位期间,社会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驾崩,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文章图片23

明太祖

29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皇帝,明太祖第四子,年号永乐,1402-1424年在位。1370年册封燕王,1380年就藩北平,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曾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修纂《永乐大典》等著作,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1424年征蒙古回师途中,驾崩于榆木川,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长陵,庙号成祖。

文章图片24

明成祖

30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明成祖长子,生母徐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4-1425年在位。1395年被太祖封为燕王世子。靖难之役中,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军队围攻。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屡次北伐过程中,以太子身份担任监国,掌管国家政事。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大规模用兵。史家称赞为仁宗之治,与明宣宗并称仁宣之治。1425年五月驾崩,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葬于献陵。

文章图片25

明仁宗

31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长子,明朝皇帝,明成祖孙,1425-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的喜爱。1411年立为皇太孙,跟随明成祖征讨蒙古,1425年即位,次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任用杨溥,蹇义,夏原吉等人,并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对外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1428年出塞,修建永宁与隆庆诸城。在位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与明仁宗合称仁宣之治。同时,书画方面极有造诣,庙号宣宗,谥号章皇帝。

文章图片26

明宣宗

32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明宪宗第三子,母纪氏,明朝皇帝,1487-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1476年立为太子,1487年即位。即位后驱逐奸佞,广开言路,使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后期宠信宦官李广等人,沉迷于方术,对朝政有所懈怠,以致军备弛废,弊政颇多,后又重整朝政,史学家对其多有赞誉。1505年驾崩于乾清宫,庙号孝宗,葬于泰陵,谥号德敬皇帝。

文章图片27

明孝宗

33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明朝皇帝,明穆宗子,年号万历,1572-1620年在位。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位之初,朝政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张居正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1582年张居正死后,开始亲政。主持万历三大征,巩固明朝地位和统一,但耗费财物巨大。执政后期厌恶朝政,与群臣爆发国本之争,28年不理朝务,但国家未发生大的混乱。1596年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填补长期用兵造成的经费短缺。后金势力崛起后,加紧对女真围剿力度,并派辽饷补充军费,引起当时百姓不满。1619年调军赴辽东讨伐后金,萨尔浒之战中被击溃,从此由攻势转为守势。次年驾崩,庙号神宗,谥号显皇帝,葬于定陵。

文章图片28

明神宗

34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爱新觉罗氏,后金大汗,清朝开国皇帝,1626-1643年在位,清初政治家与军事家。年少时文武双全,帮助父亲处理内政,后随太祖多次征战,并立下战功。1616年封和硕贝勒,1626年父亲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两次征服朝鲜,争取拉拢蒙古诸部,解除了后顾之忧。采纳汉臣范文程建议,将掳掠的汉人奴隶,奖励农业生产。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1636年正式称帝,国号大清。与明军作战中,利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1642年与明军交战中,取得松锦之战,俘虏明将洪承畴,使得宁锦防线彻底崩溃。1643年驾崩,庙号太宗,享年52岁,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文章图片29

清太宗

35清世祖福临(1638-1661)爱新觉罗氏,清朝皇帝,清太宗第九子,1643-1661年在位,年号顺治。1643年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理国政,政治权力掌握在多尔衮手里。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提前亲政。在位期间,派官吏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为了恢复乱后的农业经济,采纳范文程等人建议,推行屯田制。1657年积极鼓励垦荒,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还接见西藏五世达赖,巩固满藏民族关系。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1659年率军攻占云南。后来沉迷于佛学,董鄂妃死后,曾欲出家为僧以寻求慰藉。1661年因天花去世,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

文章图片30

清世宗

36清圣祖玄烨(1654-1722)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第三子,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清朝杰出的帝王,政治家。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形势非常严峻,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少年时挫败了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开始亲政。1673年开始削藩,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1683年消灭台湾郑氏政权,曾经三次亲征噶尔丹,并取得与沙俄战争的胜利,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笼络汉族士人,晚期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皇子因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政治产生不良影响。统治期间,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1722年驾崩,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

文章图片31

清圣祖

37清世宗胤禛(1678-1735)清朝君主,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四子,1722-1735年在位。1698年封贝勒,1709年封雍亲王,暗自积极经营争夺储位,1722年11月康熙帝病逝,继承皇位,年号雍正。在位期间,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1723年出兵征讨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机构。1735年八月驾崩,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葬于泰陵。

文章图片32

清世宗

38清高宗弘历(1711-1799)爱新觉罗氏,自号十全老人,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年号乾隆,清世宗子。在位60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执政长达63年,历史上执掌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1733年封宝亲王,参与处理准噶尔叛乱和苗民起义等事务。同年立为太子,1735年即帝位。在位期间,重视社会的稳定,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1758年平定准噶尔叛乱,随即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次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入巴达克山,被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被平定。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做出了巨大成绩,并完善对西藏的统治,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开设博学鸿词科,编修《四库全书》和《明史》。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爆发了白莲教起义。1799年驾崩于养心殿,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

文章图片33

清高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