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皇后·打龙袍》考:历史上的包公,与这件事无任何关系

 cxag 2022-05-22 发布于辽宁

 《遇皇后·打龙袍》是非常流行的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曲折、复杂,正净、老旦并重,都有繁重唱工,唱腔优美、动听。裘盛戎、李多奎二位表演艺术家经常合演此剧,艺术上创造很多,学者甚众,现在京剧舞台上演出此剧者,无不以裘、李为圭桌。

 《遇皇后·打龙袍》是根据清朝道光时人石玉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他是清朝咸丰时人,本文采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说)编著的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第十五回和第十八回改编的。剧情是宋朝宰相包拯奉旨到陈州放粮赈灾,回朝路过赵州桥,遇一盲目丐妇告状,包拯于天齐庙审理,盲妇自称宋仁宗赵祯生母李太后,真宗(赵恒)时西宫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将她生的太子用剥皮狸猫置换,因而获罪流落民间。包拯见其深谙宫庭礼仪(旧的演出是包拯向她参拜,未能将她拜倒),并有真宗所赐黄绫诗帕为证,始知为太后。

 包拯回朝后,在午门设灯会,请仁宗观赏,故意演雷打张继保(京剧《天雷报》故事)灯戏,讽仁宗不孝,仁宗以辱君罪欲斩包拯,老太监陈琳上殿说出当年狸猫换太子事,仁宗始知真情,赦包拯,诛郭槐,迎李后还朝。李后命包拯责打仁宗,包拯打仁宗所服龙袍以代之。

图片

《打龙袍》金少山饰包公、吴德成饰王延龄、李多奎饰李后、姜妙香饰宋仁宗、马富禄饰陈琳

 表现同一故事,还有连台本京戏《狸猫换太子》,为前辈京剧演员李桂春(艺名小达子,表演艺术家李少春之父)、常春恒等二十年代初在上海编演(据说执笔为于振庭)。全剧取材于《三侠五义》第一至第四十二回。有的情节吸收了元人(无名氏)杂剧《金水桥陈林抱妆盒》、明人(著者不详)传奇《金丸记》以及清人(石子斐)传奇《正昭阳》

 除京剧外,微剧、汉剧、湘剧、滇剧、川剧、河北梆子、秦腔、豫剧等剧种也都有此剧。

 《遇皇后·打龙袍》中的主要人物李太后、包拯、宋仁宗、刘皇后(未出场)等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本文欲对照史料,考出他们的历史真面目,并对剧中主要事件的真为、虚实进行考证,把史与戏分辨清楚。

 戏中,李氏原为真宗皇后,刘氏为妃,史正相反。刘氏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被立为皇后,李太即历史上的李宸妃,《宋史》有她的传:李宸妃,杭州人也……初入宫,为章献太后(刘后)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即不毁,帝甚喜。已而生仁宗……

图片

毛韵珂《狸猫换太子》之李后

 仁宗出生后,被刘后夺为己子,由她的亲信杨淑妃保育、护视。真宗死,仁宗即位,刘后为皇后,李氏被封顺容(嫔妃的一级名位),放到永定陵(真宗陵基、址在河南洛河至嵩山北麓一带)。李氏处于先朝嫔御中,从无异常表示,别人也都惧怕刘后,不敢说出真情,所以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是李氏所生。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死,仁宗封她为宸妃。

 李宸妃二十四岁生仁宗,四十六岁病死,二十二年中,不敢认(亦不敢言)亲生儿子为子,连抚育儿子的权力都被剥夺,足可见封建宫廷之黑暗,人情之残酷,李氏悲惨的逍遇,当然也引起人们的同情。

 李妃死后,刘后欲以宫女礼仪发丧,宰相吕夷简(宋初名臣吕蒙正之侄)提出应遵礼厚葬,《续资治通鉴》记载如下:……太后瞿然曰:“宰相亦预宫中事邪?”引帝(仁宗)偕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何与?”

 夷简曰:“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预。”太后大怒曰:“相公欲离间我母子邪?”夷简曰:“太后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丧皇仪殿,用一品礼殡洪福寺。又谓内倚罗崇勋日:“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有司希太后旨,言月未利。时有诏欲凿宫城垣以出丧,夷简求对,太后揣知其意,遣崇勋问之,夷简曰:“凿垣非礼,丧宜自西华门出”。

 太后复遣崇勋日:“岂意卿亦如此!”夷简曰:“臣位宰相,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崇勋三反,太后犹不许。夷简正色谓崇勋曰:“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崇勋惧,驰告,太后乃许之。

图片

陈桂林、卢翠兰之《狸猫换太子》

 明道二年(1033年),刘后病死,仁宗终于知道了真情。《续资治通鉴》仅记“皇太后既崩,左右以宸妃事闻者”,《宋史》较详,云“章献太后崩,燕王(可能有误,燕懿王赵德昭早死)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史纲评要》载“荆王元俨(太宗第八子,朝内、外称八大王,仁宗朝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戏曲中的赵德芳在历史上并无八贤王的封号,剧作家们把这位八大王的一些事情移到了德芳名下。元人杂剧中,仁宗生后被太监陈林、宫女寇承御送出宫去,就养于八大王府中)言:“陛下出自宸妃,妃死于非命。”

 仁宗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生母,且遭遇悲惨后,“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遵宸妃为皇太后,谥庄懿(后改章懿)”,又亲到洪福院寺开棺检验,见“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宸妃死于非命)其可信哉!’”当时,对刘后非议已经很多,范仲淹对仁宗说:“太后受遗先帝,保佑圣躬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仁宗仍谥刘后为章献明肃皇太后,并追赠刘氏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刘后父封魏王。一场公案,就此了解。

图片

天生影片公司《狸猫换太子》剧照

 官书记载如此,私人记叙稍有不同,宋朝人王铨所著《默记》记载:章懿李太后生昭陵(仁宗死后葬永昭陵),而终章献之世,不知章懿之为母也。章懿卒,先殡奉先寺。昭陵以章献之崩号泣过度,章惠太后(即杨淑妃)劝帝曰:“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李氏,已卒,在奉先寺殡之。”仁宗即立犊车亟走奉先寺,撤殡观之在一大井上四铁索,维之,既启棺,而形容如生,略不坏也。时已遣兵围章献之第矣。既启棺,知非鸩死,乃罢遭兵。

 对比正史,更能看出帝王之家复杂、微妙的关系和宫廷斗争的尖锐、紧张。

 《遇皇后·打龙袍》中,刘后(戏中为刘妃)虽未出场,但是,已经把她狠毒、狡诡的形象勾划出来。《狸猫换太子》中,正面表现了她和郭槐勾结,施展阴谋、迫害李宸妃的一系列单劣手段,是个令人痛恨的女皇形象。史实,这个女人也很不简单,是个吕雉、武则天式的人物,她在民间做过鼗鼓(一种说唱艺术)艺人,十五岁嫁真宗(时为襄王),真宗即位后,不顾大臣的反对,在郭皇后死后,立她为皇后,她即参与政事,援结党羽,利用丁谓等佞臣、太监(罗崇勋即她豢养的特务,戏中的郭槐之流),打击寇准等直臣,仁宗即位时仅十二岁,刘后临朝称制十二年,军国大事,亲自裁决,“谒太庙,乘玉辂,服袆衣、九龙花钗冠,斋于庙。质明,服衮衣,十章……冠仪天,前后垂珠翠十旒”,俨然皇帝了。六十五岁死,谥曰章献明肃。

 《遇皇后·打龙袍》以及《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妃形象并不尽合史实,但却基本符合历史真实面貌,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包拯是《遇皇后·打龙袍》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在历史上,他与这件事无任何关系。包拯于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开始做建昌知县、天长知县、端州知州等地方官吏,当然无从参与宫廷斗争,到他进入中央机构,仁宗已经亲政很久了。

 元杂剧和明传奇中,都无包拯出现,明朝《包公案》小说专说包拯故事,其中有包拯放粮回朝途中,在桑林镇遇李太后,还朝后,设阴曹,审郭槐,将刘妃用丈二白丝帕绞死一段,却无打龙袍之举。

图片

金少山之《打龙袍》

 小说《三侠五义》中描写包拯的部分,显然借鉴、吸收了《包公案》。石玉昆把元、明杂剧、传奇、小说的说法糅合到一起,写出了完整的狸猫换太子与包拯遇皇后,打龙袍的故事,成为京剧和各地方剧种改编的根据。

 根据以上考证,对《遇皇后·打龙袍》的史实,以及同杂剧、传奇和小说的关系,或者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

(《艺术研究辑刊》第1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