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届“中国诗人节·端午诗会”入选作品大展:韩湘生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2-05-22 发布于山东

屈原,端午——江水何时照故人
韩湘生
滚滚的汨罗江水,奔腾不息的流淌了千年万年。江水流淌处,滋养了无数人民,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底蕴,这种独特的文化就是先楚文化,这种优秀文化的代表人物,就是我这片文章的主人公——屈原!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优秀的政治家、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怀才不遇、郁郁不志、一生久遭贬谪的孤客。了解屈原的人,知到他是是浪漫的,这句“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可以表达,同时也可以说屈原也是孤独的,他吟唱的那句“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纵然不能惊醒他人,但我相信贬谪之地的婵娟会记住这段不幸。诚然,屈夫子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屈夫子之悲恰恰是时代之幸,若是不然,则无《楚辞》来填补楚地文学的空白。
公元前278年,即2298年前的孟夏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屈夫子那久久不平的孤懑之情,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鄢郢都城之后,化作“哀嚎”,投江自尽。夫子最终决定用死来使楚王惊醒,要时刻的提防秦国,切莫与虎谋皮。可惜夫子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楚王,也没有改变楚国的命运,当历史的车轮滚滚碾压来的时候,楚国也结束了他八百年的“寿命”。
年少时每当我翻阅史书,看到屈原抱石投江的段落都会落泪。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勇气,能让一个屡遭排挤的人抱石投江自殁,是什么勇气能让一个人在哪个“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年代用死来证明自己的志向,我真的是想不明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史知识的丰富,我渐渐的明白了其中的真谛。在近两千三百年前,那个时代,一个人完全可以为一个国家奔走呼号,一人之言可以兴国,一人之言可以灭国。在那个国家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年代,屈夫子就为中华民族展示了什么叫做家国情怀。他不必啸出“世道如此,悲夫张仪”,可是他的绝笔“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君告子,吾将以为类兮”却显得那么悲怆。
夜深了,清风拂过窗棂,我合上史书,努力的睁开疲涩的双眼,想要去洗手间洗漱一下,可是当我推开门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
破烂的屋舍家徒四壁,只有桌边那卷卷竹简能证明家主人的财富,家主人伏于案上,似乎在书写什么?他形色慌张,虽然消瘦但脊背依旧挺拔,冠服依旧整洁。在我确定他没有看见我的情况下,我依旧悄悄地、缓缓地在他屋中行走,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我强认出竹简上“天问”、“九章”等字眼后,我才明白眼前之人,正是屈原。
我仔细的端详夫子,看他的身型几近枯槁,可他的双眼却泛着精光,突然他抬头望向了我,一刹那的对视,穿越了近两千三百年。我知道他看不见我,但就在那时我与夫子心意相通。不详天降,仆人匆匆前来,向屈夫子说了几句话,我看见夫子眼中的精光暗淡了。我知道仆人的话一定是“秦军攻破鄢郢,大王已逃往陈郡。”
屈夫子遣散了一干仆众,一直向前走。我知道他此去定是要投江自殁,可我无法干预,只能看着夫子一点一点被江水吞没,我慢慢的走回他的小屋,从角落处翻到一坛米酒,燃起炭火温米酒,简单的清洗了一下酒具,到满了两爵,一爵慢慢饮下,一爵洒向了土地,我踢翻了炭盆,静静地看着火焰燃烧着小屋,我慢慢的清醒了!
此时我没有庄子与蝴蝶浪漫,我的脑海中只剩下屈夫子投江的决绝和小屋燃烧时的火焰,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应该都随着历史堙灭了。
汨罗江上觅英魂,江水何时照故人。故人已随花月去,不知几时再逢君!
作者简介:
韩湘生,男,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现任《荒土文学》副总编,《文学月报》杂志社常务主委,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知青文学专号》《乌苏里江绿色风》特邀撰稿人。已发表作品800余篇,多篇文章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大奖。出版纪实散文《那一片遥远的山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