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著名期刊《数学新进展》上出现的一篇论文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篇论文之所以拥有如此能量,其一是因为该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界数十年,其二是因为揭开这个数学谜题的科学家,是一名只有27岁的中国人。 在此之前,无论西方数学家如何努力,最终都会倒在方程式的最后一步,然而,这名叫陈杲的中国数学家不仅提供了最为精妙的运算,还在接到威斯康星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邀请函后,毅然放弃了这一丰厚条件,并转头回到母校报效祖国。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陈杲在数学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而他的回归对我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1994年,陈杲出生在浙江瑞安,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师,而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相比于其他老师的孩子们来说,陈杲其实并没有接受到父亲太多的“教导”。一方面是因为老师的工作太过忙碌,使得父亲经常没时间陪伴陈杲,而在另一方面,他的父亲很重视陈杲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两个因素加起来,就让陈杲养成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自己解决的性格。 刚进入小学时,陈杲成绩其实并不算出色,相比于同班大部分动辄就考满分的同学,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卷面上却只有7、80分,这在班级中几乎就是排名垫底的存在。俗话说“三岁看八十”,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他父母,都难以把陈杲和天才这个词联系起来。 不过,陈杲的父亲却并不在乎儿子成绩欠佳的事,咱刚聊过,陈杲从小就是在“放养”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即便排名靠后,他也从不气馁,而是通过专心的自学,一点一点缩小与尖子生的差距。 可谁知,陈杲接下来的变化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仅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陈杲的成绩就直接来到了年级第一,而在三年级的学习结束后,开了窍的他不但将小学课本上的所有内容都自学完毕,还掌握了不少初高中教材中数理化的内容。 要知道,仅用两年时间就学完六年的内容,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更何况此时的陈杲仅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其实从这点也能看出来,陈杲在理科领域天才的一面,已经开始显露了出来。 也正因如此,在小学四年级的开学仪式上,陈杲直接被当地一所初中挖走,到此为止,陈杲也开始了他的学习跳级之路。 陈杲曾回忆说,他刚踏入初中校园的时候,有不少老师都会将他拉到一边,在向他问询父母的电话后,还将他“扣”在保卫科。原来,这些老师都认为陈杲是走丢了,毕竟他们也很难想象得到,一个刚满10岁的孩子,竟然是初中生。 彼时的陈杲最喜欢,也最擅长的科目就是数学。他曾在初一上半学期时,推导出了高三学生都不一定能掌握的复杂公式,与此同时,就连面对历史、政治这样的文科题目,他都能结合数学思维予以解答。也正因如此,在2006年时,刚上初二的陈杲再一次得到了跳级的邀请,而这次邀请他的,是瑞安一所十分有名的重点高中。 频繁的跳级非但没有影响陈杲的学习热情,反倒是激发了他前进的动力。因为从初中开始,都是与强于自己的“大孩子”竞争,这就让陈杲早已习惯用努力的方式,抹平在精力与智力上的差距。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一结束时,陈杲直接拿到了全国奥数竞赛的一等奖。要知道,该奖项一直都是重点大学的敲门砖,而获得该奖项的学生,也可以说直接就进入了重点大学的“备选名单”。 此时的陈杲可谓是“少年得志”十分骄傲,在高二学期还没结束时,他就做好了参加高考的准备。这一举动可把老师吓坏了,因为陈杲的理科成绩虽然优秀,但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要知道,高考是比拼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陈杲如此“偏科”,又怎能在高考中展露头角呢? 有意思的是,陈杲的父亲却十分支持儿子的想法。其实他一早就知道陈杲偏科的情况,之所以同意儿子参加高考,就是为了让他接受一次打击,从而静下心来更踏实地学习。 不过,当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一向运筹帷幄的父亲都傻了眼,陈杲以高于一本线84分的成绩,被中科大的少年班录取了。原来,陈杲表面上虽然是一名“骄傲”的学生,但他其实十分清楚自己的弱点,就在做出参加高考的决定后,他找到了语文老师,并展开了1个半月的恶补。也正因如此,陈杲的高考语文成绩不仅没有给他拖后腿,反而成为了高分的助力点。 进入大学后的陈杲就像进入了大海的鱼,可谓十分自在。相比于高中老师带着学习的模式,大学更看重自学与钻研,而对于陈杲来说,这样的学习模式意味着自由时间更加充裕,能让他无忧无虑的研究自己喜欢的数学领域。 2012年,在同龄人还在为选择哪所大学发愁的时候,陈杲就已经顺利地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并且还接到了纽约大学本硕连读的邀请函。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因为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所以到了美国的陈杲一点也没有不适应,与此同时,他在数学上的天赋还征服了一众外国学者。不仅获得了该校最高规格的全额奖学金,更是只用了5年,就拿到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位。 面对这样一个天才,美国政府自然是早就注意到了,他们再次向陈杲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进入普林斯顿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的攻读。美国人这次的行为可以说是十分精明的,在此之前,他们在数学领域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期,而陈杲的出现无疑可以帮助他们引入新的思想。 可令美国人怎么都没想到的是,陈杲仅用了2年,就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习,而在这段时间中,他的不少同学甚至还没完成论文的选题。在希望陈杲带领美国数学界的计划落空后,当地政府又想了个法子,这一次,他们直接向陈杲奉上了威斯康星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聘书,与之相伴的,还有百万美元年薪的诱惑。 而对于陈杲来说,其实他早在17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就想回国了。一方面,在美国的几年中,他充分地感觉到了美国数学人才的匮乏,而国内的发展平台显然更大;另一方面,陈杲曾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虽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与其教导国外的学生,为何不报效祖国呢? 也正因如此,即便美国层层加码,陈杲还是不为所动,最终在美国人近乎“恳求”的挽留下,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咱开头聊过的,回国还不到2年,陈杲就发表了一篇名为《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的论文,不夸张地说,这篇论文为数学界提供的进步,丝毫不亚于相对论之于物理学。 现如今,陈杲已经成为了中科大的一名教授,而在他的努力下,我国数学领域不仅有了越来越多领先世界的理论,就连很多留学国外的学子,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前赴后继的归国。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年仅27岁就破解世界难题的数学家,陈杲无疑是为那些在海外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