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1-3)
胡经国
重庆市能源集团与美国自然资源集团在去年9月签订的页岩气开发合作谅解备忘录基础上,正式签署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重庆市能源集团将与美国自然资源集团共同成立合资经营公司,并投资17亿元人民币用于黔江区块页岩气资源及相关副产品的勘探、生产和销售,利用各自在资源、科技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确保黔江区块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早日实现商业化利用,加快黔江区块页岩气资源开发进程。
事实上,这份合同原计划于2013年10月完成签署,合资公司也曾争取在2013年年内落实,以引进美方的技术、管理和资金,加快推进黔江区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不过,后续合作并不如预期顺利,因各种因素拖延至今。
而在此之前,重庆能源顺应政策导向、欲凭借东道主的近水楼台优势大力发展页岩气产业,以分得两桶油大力开发当地页岩气相关业务的一杯羹先后与壳牌(中国)、川庆物探、川东钻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机电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页岩气勘采领域业务能力;同时通过2次增资扩股引入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扩充自身资本,缓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不过,与比邻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的页岩气项目相比,重庆能源在勘采经验和资金等方面明显捉襟见肘,所尝试的种种努力也收效有限。目前,中石化已在重庆涪陵页岩气开发片区搭建钻井平台38个,已投产的20余口页岩气井日产量已超过270万立方米。
同时,为提升页岩气开采效率,4月10日重庆涪陵页岩气开发片区110千伏变电站动工,预计7月建成投产,可以同时为10余个钻井平台提供稳定开采动力。而在2013年以来,该片区已累计新建2条10千伏线路、1条35千伏线路。此外,涪陵电力公司还对原有的35千伏焦石变电站实施了增容改造,扩大电力钻井范围,,专供页岩气勘采使用,保障、提高页岩气开采效率。
同样,中石油在当地页岩气开发方面的业绩也相对值得圈点今年一季度,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南部的威远县、长宁县一带新勘59口页岩气井位,开建12座新井场。在现有的11口页岩气井基础上,预计今明两年钻井超过60口,日产气将达300万立方米届时中石油在川南地区将实现日产700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产能。
如此严峻的竞争形势下,重庆能源破除万难推进多项合作项目落地也是必然。不过,即使算入两桶油的骄人业绩,国页岩气开发情况与整体规划仍相去甚远:按发改委2013年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页岩气产量要达到65亿立方米但日前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累计完成页岩气钻井285口,2013年页岩气产量为2亿立方米,尚不到规划量零头的一半。
作为页岩气重镇,重庆初步的规划是到2015年重庆区块内的页岩气产量要达到50亿立方米但若达成这一目标,辖区内页岩气项目还须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爆发性增长。以目前的种种迹象揣测,企业以及地方想要实现这一产量阻力颇大,其中首当其冲并难以克服的就是页岩气开采的技术问题。
为了扭转国内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燃气资源开发进度缓慢的现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不时推出扶持政策及指导性意见。日前,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4年版》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包括页岩气开发利用技术、煤层气瓦斯地面抽采及综合利用技术,以推进国非常规燃气行业勘采利用领域的技术引进、升级。同时,企业方面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技术引进契机,如近期披露的中国神华就斩获一个美国页岩气项目50%的权益,布局新能源市场并学习、引入当地成熟生产工艺,提升国内行业技术水平。
整体看,美国历经20余年的探索努力,实现了页岩气革命,在追求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能源独立之路上跨进了一大步,后期还有望继续以此强化新一阶段的能源及环境问题话语权。眼下,国在政经体制改革同时能源利用、环境保护领域转型、升级的工作已迫在眉睫,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燃气资源利用工作更应及时跟进,考虑历史及现实存在的问题,积极、灵活的引入先进技术,并结合自主创新,将是有效推进此项工作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已经有许多亮点。BigSandy气田。1981年,被誉为Barnett页岩气之父的乔治·米歇尔,对Barnett页岩C.W.SlayNo.1井实施大规模压裂并获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页岩气开发突破。至2009年底,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成功的依旧是北美地区。其含气页岩已在约50个盆地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被发现,而已有近10个盆地开始了页岩气生产;2009年,其产量已达到约1000亿立方米,约占北美天然气总产量的12%,带动北美进入了新的天然气富裕时代。
在中国,自1967年第一次在四川盆地的卭1井发现天然气以来,页岩气藏已在国内几乎所有陆上盆地含油气盆地中陆续被发现。1966年,在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钻探的威5井,在2795~2798米井深寒武系笻竹寺组页岩中,获日产气2.46万立方米,成为中国早期发现的典型页岩产气井。政府及相关的企业,自2000年开始,就对页岩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北美页岩气的发展动态进行着密切的关注。
中国页岩气实验基地基本在南方地区(四川盆地南部以及云南等地)。这正是中国科研人员综合分析地质条件、成藏要素和油气产区特殊因素等条件,并且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做出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希望,借鉴美国的商业成功模式——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于2011年、2012年先后组织了两次页岩气区块矿业权出让的招标。民营企业更是在2012年首次获得允许参与竞争。因此,大量国企、民企开始涌入页岩气领域,希望在这块“可口的蛋糕”上分一杯羹。
⑵、页岩气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①、水力压裂技术造成水环境污染
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正是页岩气开发的一项重要助力。美国油气工业在水力压裂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指出,大量饮用水和大面积野地,会因为该项技术的不恰当使用而遭受污染。事实上,美国环保人士一直认为,页岩气开采所排放出的甲烷和化学物质,会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同时,页岩气井的大量压裂用水中包含的化学添加剂,很有可能会泄漏到地下水层中。这样的情况极易污染河流、湖泊等水资源。页岩气开发过程也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对当地的城市生活用水、捕鱼业、工业甚至水生生物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影响。
②、不合理开发引起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一些经历漫长年代以及地质事件后会自然发生的现象。但是,由于人类许多不合理的、压榨式的施工行为,导致这些现象过早被诱发,造成了恶劣的后果。2008年10月,美国某机场附近发生了一系列地震,但这片区域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地震迹象显示。对此,科研人员研究表明,这些地震与注入井有密切关系。2011年仅上半年,美国中北部某州就已发生了几百余次小型地震。许多当地群众认为,这种地质塌陷正是由于大量地下水在页岩气开发时被抽空所致。同时,压裂过程中又会向地下注入大量的水、沙以及化学药品,可能会引起地层不稳定滑动,严重时也会引发大小不等的地震灾害。
③、造成空气污染
开发页岩气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有益,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天然气价格。但是同样,开发页岩气有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比开发常规能源大得多。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以这种非常规能源相对于常规化石能源的生命周期来看,其排放量也要大很多。美国一大学研究表示,传统天然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低于页岩气。
④、开发过程中造成噪声及其他环境污染
在页岩气钻井和压裂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噪声污染。例如,四川某页岩气开发现场,数台压裂车等大量重型机械装备同时运行,水平井钻井、压裂施工和后续页岩气输送过程,都会产生高分贝噪声,严重影响附近民众日常生活。同时,当地的农作物、空气质量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⑶、页岩气行业发展的建议
①、加强新技术研发
水资源污染和地质资源的破坏正是当下页岩气开发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专家指出,无节制的大规模进行页岩气开采而又不做好环保工作,很有可能给国家甚至世界带来很大的灾难。
加强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一问题正是各国目前所亟需的。比如,水力压裂技术是一项目前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几乎无可替代的成熟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每次使用中消耗的大量地下水,以及排出的混合有化学药剂的水,都对水资源及地质资源存在潜在的危害。而美国科研工作者,正在尝试改进现有的压裂技术,进行无水压裂,即用其他易处理物质代替水进行压裂。如果该技术能够成功并实际应用到生产中,将大大减轻废水、污水等方面的环保压力。反观其他各国包括中国的科研人员,则在此类工作方面仍欠缺考虑。如此看来,美国在这些方面依然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也应该居安思危,勇于尝试,在勘探和开发技术方面,不仅要向国外先进水平学习,更要勇于创新实践。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的页岩气开发之前,对一些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防患于未然。
②、规范行业标准
避免一些开发技术偷工减料造成不必要损失。比如,支撑剂陶粒砂方面,某油田工作人员曾在页岩气开发井现场做过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目前该油田所使用的陶粒砂在承压、粘附力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虽然不完全达标的支撑剂一样可以对页岩气开发起到帮助作用。但是,由于规格不达标,会导致材料浪费,甚至遗留在地下造成环境隐患。提高产业门槛,严格产业标准,刻不容缓。学习先进技术,突破现有束缚,对当前的使用材料进行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③、完善监管体系
在当前环境下,中国政府更要对国内以及世界各地所反应出的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各方面影响高度关注,完善一个可靠详实的监管体系,未雨绸缪,尽可能降低环境影响。同时,应该借鉴国外如美国的成功经验,逐步研究和调整中国现有的水、土地以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舆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意识和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页岩气开发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为安全有效的大规模开发提供基础依据以及保障。坚持页岩气开发和环保工作同时进行,将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评估及经济价值评估与环境影响评估相结合,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有意识地提高企业进行大规模开采的门槛,坚持谨慎有序开发的原则,坚决避免走上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20、后页岩气时代改变全球石化格局
据报道(2014042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陈其珏):后页岩气时代对全球的意义怎样,石化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变革?近日,国际能源研究机构普氏能源资讯石化市场编辑部副总监PremaViswanath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页岩气革命的爆发,北美、中东和中国将成为三大石化产品份额占有者,乙烯、丙烯、芳烃的增速则会发生显著变化。
Viswanathan表示,美国在前几年曾经历过非常绝望的时期,尤其是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低迷,而页岩气则可说为北美产业带来一种复兴。后页岩气时代是石化行业重生的阶段,令美国在能源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同时改变了全世界能源产业的架构。
“我们都知道,作为较低价格的能源产品,页岩气使北美能源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但页岩气不仅只有美国有,包括中国也有很大的页岩气储量。但现实是,目前只有美国能够成功地勘探和开采,并且充分利用页岩气。这对其他的一些石化产品都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Viswanathan说。
首先是乙烯。Viswanathan指出,因为有页岩气的存在,乙烯价格不能继续保持强劲。但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北美市场的乙烯不被非常看好,它的技术和产能仍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重要位置。而芳烃未来也受到页岩气的影响,几年内产量增长都不会强劲,2020年之前仅期待每年5%的增速。
考虑到使用页岩气提炼乙烯,未来会成为产量增加的环节,美国芳烃的比重未来会进一步减少,同时也包括烯烃的产量,而乙烯和丙烯的产量会增加。这个趋势目前已有所表现,未来会越来越多。
来自美国化学委员会的信息显示,原先美国、欧洲和日本是石化产品的最主要生产国。如今亚洲和中东崛起,且在市场上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从2012年到2020年的增长率来看,亚太地区增长最快,将有46%,中国有66%的产量增长。这一增长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产品本身的需求:亚太地区因经济和工业的崛起,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中国。另一个是中东,主要因为可以在中东找到比页岩气更便宜的原料来生产石化产品,如乙烷。而中东这些增加的产能大部分都到中国市场。
“上述世界最主要生产国地位和地点的变化,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看便宜的原材料在哪儿?中东、北美都有,而中国也有便宜的原材料。不过和西方不同,中国并不是依赖石油生产,而主要依赖煤。”Viswanathan说。
在他看来,中东也面对自己的挑战,因为便宜的原材料乙烷正逐渐枯竭,政府要求石化厂商进行转型,更多生产芳烃、减少生产烯烃产品。芳烃产品将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中东更多的产业重心转移到芳烃生产上。目前的年产量是1600万吨芳烃,且在未来几年会不断增加。
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客户在哪里?Viswanathan表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可成为最主要的产能所在地。
“中国也有预期较大的页岩气产能,且未来能和西方和北美在页岩气领域进行抗衡,并和中东的低成本产品竞争。中国也在技术上进行努力,最主要的一个努力就是更多使用替代性的石化燃料,希望能够使用比页岩气价格更低的原料进行生产。”Viswanathan说。
中国在技术上做的另一个努力是希望能从大储量的煤上获得更多的石化产品,即以煤为原料生产石化品。这将给中国带来成本上的竞争力。
目前,煤制烯烃技术在不断发展,而这种技术未来能取得成功的话将会很好满足中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对烯烃的需求还是很大,去年的烯烃进口达到800万吨。
“总体上,上述几个主要地区将会成为未来石化产品市场份额的主要占有者,包括以页岩气为原料的北美地区,以乙烷为原料的中东和用煤为原料的中国。这是后页岩气时代未来全球市场的大概情况。”Viswanathan说。
21、页岩气产业远景展望及风险分析
现将《页岩气产业远景展望及风险分析》一文内容介绍如下:
⑴、引言
肇始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影响。从时间上看,全球页岩气资源量十分巨大,即使只有25%的地质资源量能够成为技术可采资源量,按照现有的消费速度,仅仅依靠页岩气就能满足全球天然气需求超过40年。
从空间上看,传统的油气热点地区正在从波斯湾、北非沙漠、尼日尔三角洲和里海等迅速向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这样的转移对于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页岩气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条廉价、低碳的途径来满足能源需求,有可能替代一些地区原有的化石能源,并有可能减缓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世界各国纷纷重新审视本国未来能源前景,不断加大对本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关注,掀起了油气史由于上关注度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一次“页岩气风暴”。
⑵、页岩气主要资源国和地区产业远景展望
①、页岩气促使美国从天然气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变
首先,页岩气有望改变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美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可再生能源技术也有一定发展,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和生物发电等,但尚未实现规模化利用,还不能在国家未来能源消费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天然气仍将是美国主要消费的能源类型,而页岩气将是未来美国天然气产量的主要增量来源。页岩气生产有望改变美国,以及影响更大范围的能源市场。
其次,页岩气有望改变美国能源进口格局。传统上,美国主要依靠从加拿大进口来满足天然气需求。近年来的页岩气开发生产,使其能够在天然气消费上自给自足。2011年,美国天然气进口量约占其总消费量的14%。这一数字到2035年有望降至1%。不仅如此,美国巳经调整部分原来处理和转换进口天然气的设施,以LNG形式出口页岩气资源。
再次,页岩气有望改变美国能源投资方向。美国页岩气发展速度和规模给潜在能源生产商带来很大压力,要求他们快速增强自身人力资源和技术实力。未来,美国将加大投资,用于解决页岩气钻探、处理和运输的专业设备供给不足的问题。美国的能源公司除了大规模开发本国页岩气资源外,还放眼海外,向中国、阿根廷等页岩气储量巨大、但尚未形成规模产量的国家进行投资。
②、页岩气促使加拿大逐渐脱离美国市场
近年来,加拿大开始学习美国经验来开发本国的页岩气资源。虽然目前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开采,但许多公司巳经开始对艾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魁北克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的页岩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未来,天然气仍将在加拿大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并很有可能超过石油消费所占的比例。根据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NEB)报告,页岩气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帮助满足加拿大国内天然气需求。
加拿大曾经是美国几十年来最主要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国。而近年来,向美国出口的管道天然气量逐年减少。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统计和预测,从2007年开始至今,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下降非常明显。预计到2013年,将进一步下降约28%。目前,加拿大的天然气生产商,正在全球范围内为其过剩产能寻找买家。目前,仍缺少天然气液化处理设施和向北美以外地区运输的液化天然气(LNG)船。但是,业界巳经准备投资建设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2011年10月,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发放了首个长期出口LNG许可证,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投资50亿美元建设LNG出口终端扫清了障碍。该终端将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出口LNG。这是加拿大生产商首次获准进入美国以外的市场。
③、页岩气促使欧洲地区重新审视油气供需现状
欧洲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应该从西欧、东欧和俄罗斯三个地区(国家)来分析。在西欧,许多公司巳经进行了一些勘探活动,并对该地区页岩气资源有了基本认识。目前,大部分集中在英国、荷兰、德国、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和法规方面的约束,大规模生产页岩气的前景仍受到质疑。另外,欧洲西欧各国也缺乏技术和基础设施,页岩气长期投资在经济上可行性存在问题。尽管技术创新有望降低页岩气的生产成本,但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实现。
在东欧,除波兰页岩气资源潜力备受关注外,土耳其和乌克兰也有一定的资源潜力。目前,欧洲天然气1/4的进口量都是从俄罗斯经过乌克兰输入的,并且经常由于两国合同争议面临断供的危险。为降低本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波兰正竭尽全力寻求开发其大量的页岩气储量。如果波兰、匈牙利和其他国家能够实现本国页岩气商业化生产,俄罗斯天然气对欧洲的影响将不断缩小。
俄罗斯常规天然气生产由于欧洲一些国家页岩气的开发而受到一定威胁。在欧洲对页岩气开发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争论中,俄罗斯也表现得十分活跃。目前,俄罗斯国内投资者在对页岩气长期潜力的判断上也分成两派:一些公司认为,考虑到当前的天然气价格情况,开发页岩气没有太大意义;另一些公司则在页岩气发展方面下很大赌注。比如,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巳经同埃克森美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行与页岩气相关的技术研发。这表明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至少意识到了页岩气未来的开发潜力。
④、页岩气促使亚太地区积极参与开发活动
在亚太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和产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和中国。
澳大利亚人口较少,其国内天然气需求有限。到2035年,虽然天然气在澳大利亚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会有所提升,与石油和煤炭更加接近,但是消费量绝对值仍然不高。目前,澳大利亚天然气出口主要以LNG形式进行。许多专家都认为,澳大利亚页岩气产量发生巨大增长至少要在10年以后,而且将面临很多挑战:该国页岩气发展由于受到输气管网、天然气液化厂和其他基础设施限制,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而且经济上可行性也不确定;澳大利亚缺少技术工人和作业者、钻井技术和经验;在煤层气发展过程中,对于压裂技术的担忧开始显现,很有可能波及到页岩气领域;此外,澳大利亚页岩气产区比较偏僻,实现商业化生产难度很大。尽管现在外国石油公司和本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多地进行页岩气勘探,但尚未有商业化生产。如果澳大利亚公司未来能够发现足够多的储量,并能进行开采和向市场分销,那么规模经济效应也许会使得页岩气开发具有可行性。包括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在内的一些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澳大利亚页岩气的主要市场。
中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勘探开发页岩气资源。目前,尚未对页岩气资源进行全面评价,国土资源部对页岩气资源潜力的研究也仅是基于对大区域的初步估算。据2012年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最新研究显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08万亿m3。美国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的评价较为乐观。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11年4月份对世界14个地区页岩气资源的初始评估,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00万亿m3,可采资源量36万亿m3,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中国巨大且高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为页岩气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天然气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由2.9%增至4.4%,消费量增幅达90.6%。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预测,2010-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将髙达13%左右。预计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将达到3800亿m3,国内常规天然气产量为2000亿m3,供需缺口达1800亿m3。
国土资源部已经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进行支持。并且,举行了两轮页岩气区块招标。在政策上和实践中,实现了对外资和外国企业的部分开放。外国公司可以通过与中国公司合资而获得页岩气探矿权。而且,针对页岩气的专项财政补贴政策也巳经出台。中国各大石油公司,也纷纷同国外石油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以此推进研发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⑶、未来页岩气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①、价格风险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然气价格走势仍不确定。页岩气资源投资获得收益之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勘探、开发和开采阶段。在这期间,天然气价格上涨或下跌,都会对收益产生巨大影响。目前,美国天然气价格处于3~4美元/千ft3。(ft3:1立方英尺)虽比此前的价格水平略有增长;但是根据测算,要想回收全部的开发成本,天然气价应该在7.5~8美元/千ft3。页岩气开发项目需要巨额投资,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足将使得成本变得更高。这些都使得天然气价格风险成为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首要风险。
②、制度风险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化石能源在未来能源消费中还将占据重要的比例。但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各国政府可能会强制对新替代能源行业进行投资。这些举措将大幅增加整个油气行业成本,尤其是对成本高度敏感的页岩气作业将带来很大影响。目前一些批评人士指出,业界对于开发页岩气和其他非常规资源的关注,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由于页岩气产量的大幅提升,天然气价格保持较低水平,使得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动力受到抑制,导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被推迟。页岩气可能因减缓可再生能源投资,从而导致更加严格的管理法规制度出台。
③、效益风险
页岩气生产商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获得经济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页岩气生产商需要对生产效率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投资,企业成本将保持螺旋增长,还有可能因为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带来新的税收成本。所以,这些页岩气生产商需要高度关注企业现金流,仔细识别未来财务需求和投资选择,并评价流动性风险。同时,也需要进行经济建模,来预测分析未来同页岩气的需求、价格、成本及投资收益方面变化相关的风险以及其他关键绩效指标。
④、信誉风险
根据业界调查结果,对页岩气在环境方面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担心,是其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对相关法规制度的担心排在第二位。公众认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力压裂作业将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页岩气行业需要控制信誉风险并扭转公众偏见。比如,英国议会发现,如果作业安全得当,没有证据表明水力压裂会危及水资源供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谨慎批准了氷力压裂页岩气开采方法。
⑤、地缘政治风险
页岩气无疑将会对地缘政治和整个能源行业带来不可预知的战略影响。例如,欧洲页岩气的开发和生产,以及从美国进口页岩气的举动,将降低欧洲地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使得俄罗斯可能尝试对现有市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来保证渠道畅通。美国曾很依赖政治敏感地区的能源进口,从而限制了本国的外交政策选择;而充足的天然气产量能够帮其实现能源供给安全,因此导致美国同原有油气进口来源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加拿大等出口国将不久就看到,原来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转变成竞争性的产气国,因此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巨额投资来为剩余产能开拓新的出路。
⑷、对中国发展页岩气产业的启示和建议
首先,要辩证地分析借鉴美国发展经验模式。美国页岩气产量大幅提升,成功改变了美国能源格局,主要得益于技术、市场、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合理的作用。其中,技术的突破产生了最为直接和关键的作用。美国能源部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东部页岩气项目进行资助,通过科研机构与业界公司合作的形式,进行了很多开创性和实践性的技术先导试验,奠定了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坚实的技术基础。但美国页岩气资源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生产模式是否完全适用中国情况,能否直接复制,仍需要辩证分析借鉴。
其次,要根据气价变化调整生产和并购决策,规避价格风险。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天然气产量大发展,对天然气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价格风险是影响未来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主要风险之一。随着天然气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开发页岩气项目的经济效益受大挑战。在制定页岩气项目勘探开发计划以及收购海外页岩气项目时,要密切关注天然气价格变化及走势,从而保证页岩气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再次,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降低产业发展效益风险和信誉风险。页岩气开发投资规模大、风险高,而目前中国的页岩气产业仍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投资成本和收益水平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国家财税补贴政策支持,从而降低产业培育期的效益风险。与此同时,加强水力压裂技术对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并进行正确管理和规范,降低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信誉风险,从而保证页岩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
最后,要立足国内资源,放眼全球视角。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满足能源需求的重要支柱。现阶段要一边进行页岩气示范区建设的试验性探索,一边强化中国页岩气资源地质调查核实工作。这是未来自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要关注全球其他地区页岩气产业发展。通过参与海外页岩气项目,以及邀请国外石油公司来华合作开发页岩气资源,以获得先进经验和技术。
22、5年后页岩气达500亿方及中石化4大输配工程开建
据人民网报道(20140425),按照此前国家页岩气规划目标,2015年年产65亿立方米。但自从中石化发布2017年将建成国内首个百亿立方米页岩气田后,业界对于未来5年中国页岩气的产量又有了新的期待。
在4月10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甚至有专家大胆预测5年以后,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500亿立方米。
对于这个预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过于乐观”。不过,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工程师习传学对记者分析称,“应该有这种可能”。
⑴、5年后全国规模或达500亿立方米
“傅总(傅成玉)要求公司2017年达到100亿(立方米)、‘十三五’达到200亿(立方米),这是中石化一家。”此外,习传学基于中石化自身的发展规模还判断,中石油的页岩气会战虽然刚刚开始,但估计中石油威远、长宁一带三个重点区块等到“十三五”,应该也能达到200亿立方米左右。此外,还有中海油等公司,虽然都还处于勘探阶段,一旦勘探出成果都前景可期。
同时,据记者从中石化最新了解,中石化下一个有望获得商业性开发的页岩气区块为丁山地区,初步评价页岩气资源量为6089亿立方米。
丁山地区位于綦江区块南部和綦江南区块,处于重庆市和贵州省,距离涪陵页岩气田约150公里,被认为是川东南地区在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仅次于焦石坝的有利目标区。
记者日前在丁山勘探现场看到,目前,丁山地区已完钻页岩气探井两口,即丁页1HF井和丁页2HF井。相关负责人介绍,丁页1HF井导眼井优质页岩气层厚31.5米,TOC、页岩总含气量、脆性矿物含量的指标与焦页1井相当。
丁页2HF井则是国内第一口埋藏深度超过4000米的超深页岩气勘探井,已试获日产10.42万立方米工业气流。这进一步拓展了川东南地区龙马溪页岩气的勘探领域,有望将页岩气田由涪陵向綦江、贵州习水扩展。丁页2HF井在今年已交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试采。
⑵、中石化4大页岩气输配工程开建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销售营业部经理吴刚强对记者坦言,井喷式发展的中石化页岩气,尚需要配套的输配工程。
据介绍,目前涪陵页岩气输配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涪陵页岩气分输工程、川维输气站高低压系统改造工程、川气东送管道增压工程。
其中,涪陵页岩气分输站工程包括:临时供气流程和正式供气流程建设,由脱水站向重庆建峰化工和重庆燃气集团临时供气,已分别于2013年9月和12月投用;正式供气流程的脱水站-涪陵分输站,输气设计年输量15亿立方米;涪陵分输站,设计年输量20亿立方米,均计划于2014年4月底投用。
同时,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同时规划了大西南天然气管网,布局大西南多气源供气格局。具体包括:鉴于川东南页岩气、广西LNG、贵州煤层气等资源丰富,规划建设川东南页岩气与川气东送天然气联络线、渝桂联络线、川西联络线等工程;部署广西LNG与大西南管道连接工程,将贵州煤制天然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引入大西南管网,实现川渝天然气、广西LNG、非常规天然气等资源互供互保,实现多形式、多路线天然气供应。
加快完成重庆燃气集团长南线反输流程改造,支持四合燃气公司建设涪陵区新增工业用气管网工程。将涪陵页岩气并于长南线及四合燃气管网,可接受页岩气350万立方米/日;将建峰化工发展为直供工业用户,实现承接涪陵页岩气18亿立方米/年。
此外,江汉石油管理局局长、江汉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健介绍,中石化“十二五”目标是:建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方法,集成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及配套装备等;建立页岩气开发的安全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
“十三五”目标是:建立适合南方海相复杂地质地表条件下的页岩气的绿色有效开发技术、标准及规范系列;创新页岩气田开发管理机制,形成海相页岩气开发的工业化推广模式。
2014年3月18日编写于重庆
2019年5月10日修改于重庆
2022年5月22日修改于重庆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