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故事】浪漫诗仙—李白

 zzm1008图书馆 2022-05-22 发布于上海

                                                                                                                                                                                                                                                                                                                                                

我们幼时常常吟诵这几首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脍炙人口、使用夸张描写的诗句都出自这样一个人——李白。

说到“浪漫主义”,除了屈原就是李白了。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更是将歌行体、七绝体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早年天才

李白从小就表现出了在文学上的天赋。“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十五岁,就已经作出多首诗赋,并得到社会上许多名流的推崇,也是在这个时期李白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十八岁的李白选择隐居读书,又四处游学增长自己的阅历和见识。(——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图片
图片

献赋谋仕

01

献著《明堂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为玄宗献上《明堂赋》。以此文盛赞明堂的宏大壮丽,同时也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恢宏。但更重要的是李白希望通过写赋进入仕途。

02

献上《大猎赋》

李白西游途中遇玄宗打猎,又趁此写下《大猎赋》,渴望得到玄宗的赏识。

03

结识上层统治

在长安的几年,李白一步步接近统治阶级的上层,认识了贺知章,李白的《蜀道难》等得到了其赞赏。但李白最后还是离开了长安,“行路难,归去来”。(——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李杜相识

图片
图片

后世将李白誉为“诗仙”,杜甫则为“诗圣”,两位大文豪的相遇产生了什么样的火花呢?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也算是“忘年之交”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写给李白的经典诗作。全国文明的李白和正值青春的杜甫,以平等的身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轶事典故

1.唐代诗人崔颢曾在黄鹤楼提下这样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古流传。后来李白登上黄鹤楼,准备提诗是发现了崔颢的诗,顿时觉得自愧不如便搁笔不写了。

2.李白在长安时经常为玄宗贵妃写些玩乐的诗篇,但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李白将自己的怨念写进自己的诗中,如《怨歌行》。这样的作品触怒了玄宗,李白被迫离开长安,被“赐金还乡”。

人物评价(部分)

白居易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庭坚

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千古经典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