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你讲述南洋历史钱币的故事 sinial 李骏 读完需要 5 分钟 速读仅需2分钟 ![]()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退辣车伦制造厂与暹罗钱币的因缘,今天我们把视线转回中国,看一看清末中国造币现代化进程中的退辣车伦制造厂。 ![]() 1927年退辣车伦制造厂产品目录上的730型印花机 钱币纵横·华英雄 ![]() 730型印花机介绍中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 钱币纵横·华英雄 与Soho Mint和喜敦造币厂不同,退辣车伦制造厂并没有完整的厂史问世,也没有公开可以查阅的档案。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资料当中,除了类似这次收获图纸的原厂流出资料之外,就是为了推销产品目的而出版的产品目录。 在退辣车伦制造厂的产品目录中的线索揭示了一处早期退辣车伦制造厂与中国钱币的联系。在若干版本的产品目录中,730型印花机的介绍中都列出数种使用此机型制造的钱币,其中就包含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 ![]() 1930年代的中央造币厂武昌分厂(原湖北银元局)大门 ![]() 1930年代的中央造币厂武昌分厂房舍建筑 ![]() 1930年代的中央造币厂武昌分厂造币设备 《武汉工业百年》 从中文文献来看,光绪二十七年末(1902年初)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要求银元局仿照广东福建等省样式试行制造铜元,这是湖北铜元最初的开端。最早在原铸钱局划归银元局设立的新厂制造了一百万枚。到光绪二十八年八月(1902年9月)将新厂从银元局划出另设铜币局,并任命高松如担任提调,后续的铜元制造由铜币局负责,新厂的造币设备由铜币局优先留用。 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2年末)鉴于湖北铜元广受欢迎,而制造铜元对财政盈余多有助益,刚刚调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与署理湖广总督端方商议令高松如扩建厂房、添置机器,趁其他省份尚未大量制造铜元之机扩大铜元的制造。后续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铜币局还曾两度扩建,最高达到每日可生产四百万枚的规模。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虑到开工不足,银元局提调齐耀珊申请也在银元局制造铜元。除了使用银元局原有的机器设备之外,也添置了部分制造铜元用的机器设备。 ![]() 红铜版湖北圆珠龙 ![]() 黄铜版湖北圆珠龙 ![]() 白铜版湖北圆珠龙 嘉德马定祥钱币收藏专场拍品 现存文献中并未记录当时湖北铜币局和银元局哪一次添置设备时从退辣车伦制造厂引进了造币设备,从退辣车伦制造厂的产品目录来看,似乎当时的某一次扩建曾经引入了730型印花机用于铜元的制造。 马定祥旧藏中有一套三枚不同材质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背面带有圆珠的龙图与浙江铜元中的特定版式有所类似,旧称“湖北浙江龙”,现在一般称为“湖北圆珠龙”。此版正面与退辣车伦制造厂产品目录上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正面完全一致,存在红铜、黄铜、白铜三个不同版本也符合样币的常见做法,目前的主流观点将其认定为退辣车伦制造厂提供造币设备时提供的样币。 ![]() 688型印花机图纸上两处标注的日期 本次收获的688型印花机图纸上共有两处标注了日期,其中一处为“Drawing Date 14.3.05”,表明这份图纸系1905年3月14日绘制,而在公司名称与地址旁边还有另一处日期“21.6.07”,可能表示这份图纸的应用在2年多之后的1907年6月21日。 ![]() 688型印花机图纸 ![]() 1927年产品目录上的688型印花机 钱币纵横·华英雄 688型印花机作为退辣车伦制造厂的主打产品之一,到1927年时仍然列于退辣车伦制造厂的产品目录上。根据目录的描述,适用于压印直径不超过3/4英寸(约19毫米)的小型钱币,每分钟可以压印120枚。 ![]() 光绪戊申一文中心鄂 SBP拍卖拍品 巧合的是,曾经引进退辣车伦制造厂设备的湖北省在图纸应用的第二年(戊申年,即1908年)曾经大量制造光绪戊申一文中心鄂铜币,而这种小铜币的直径大约16.5到17毫米,又恰好适合使用688型印花机来制造。 688型印花机的图纸在1907年的用途是否可能与此有关?值得未来发掘资料进一步探讨。 ![]() 退辣车伦制造厂广告章 SA拍卖拍品 退辣车伦制造厂的造币设备是通过什么样的贸易渠道在中国销售的?从一种特殊的广告章来看,他们还曾以代理商的名义销售造币设备。这枚广告章正面的文字为“上海德商地亚士洋行改良专式印花机图”,背面为640型印花机图样。 ![]() 1927年产品目录上的640型印花机 钱币纵横·华英雄 ![]() 1908年上海的地亚士洋行 北京国图民国图片资源库 上海德商地亚士洋行为1862年地亚士(Ferdinand Diers)创办的商行,经营贸易及代理业务。地亚士洋行是清末官方主要的军火采购承包商之一,还曾经负责供应江南造船厂机器设备。造币设备的订单基本上来自官方采购,借用这样一家政府关系到位的商行名义,相信对造币设备的销售会有所助益。 ![]() ![]() 清末民初明信片上的天津造币厂 eBay ![]() 档案封面 ![]() 驻英使馆信函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在中文的文献档案中也留下了引进退辣车伦制造厂造币设备的蛛丝马迹,原北洋政府外交部档案中有一份1915年发自驻英使馆的信函。前一年天津造币厂派员前往英国采购造币机器设备的后续签约工作交托驻英使馆代为办理,又赶上驻英公使交接,接替刘玉麟的新任公使施肇基于1914年底到任。考虑到签约前的条款变化等与原议有差别之处,施肇基特地向财政部和外交部分别呈交报告备案。 因为施肇基的出发点是将合约的新变化备案,所以附件的13份信函并非涉及此项采购的全部资料,而仅仅是涉及新变化的部分。 ![]() 总包商信函抄件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 道格拉斯·福克斯 伦敦科学博物馆藏 从这份档案中的内容来看,此次采购的总包商是道格拉斯·福克斯(Douglas Fox)的家族企业(Douglas Fox & Partners),退辣车伦制造厂是负责造币设备部分的分包商。 ![]() ![]() 退辣车伦制造厂信函抄件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在档案中涉及退辣车伦制造厂的资料主要是一封来自该厂的信函抄件,其中主要提及了这样几点: ![]() 1.同意将付款方式更改为:签约后预收30%,装运收50%,运抵天津收10%,天津收货6个月后收尾款10% 2.同意维持原来的报价,但是强调对战争风险的保险未包括在报价中 3.由于政府紧急任务,生产周期要由9个月延长到10个月 其中关于第二点和第三点相信都与当时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发展有关。 ![]() 天津造币总厂厂房机器旧照 天津金融博物馆藏 虽然这套档案中并未明确记录向退辣车伦制造厂订购的造币设备型号和具体数量,但是足以佐证民国初期退辣车伦制造厂造币设备与中国发生的又一次联系。 退辣车伦制造厂与中国钱币联系并不限于此,不久之后的1920年代,他们与中国造币厂的又一次联系发生在西藏地区新建的扎西造币厂,下一期让我们来继续讲述。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