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征战到谈判,内乱到外交,笑谈元朝与高丽的“舅甥之好”

 长弓有心 2022-05-22 发布于江西

历史上其实元朝皇帝和高丽国王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舅舅”与“外甥”的关系,但在两国长达百余年的友好交往史上,仍然拟照“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互相称呼——

以此来指代双方的友好关系。

从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 年),高丽世子王愖迎娶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即齐国大长公主)开始,两国正式建立了姻亲关系。此后,元朝与高丽和亲不断,直至元朝灭亡。元朝共有七位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基本上与元朝有始有终。

只是可惜,这段关系在如今文章之中,鲜有谈起,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元朝对高丽的压迫与剥削。今日作者便斗胆以姻亲为题来讲述两国在倾轧之中仍不容忽视的友好关系。希冀这篇文章对大家于两国的了解能有所帮助。

文章图片1

元朝版图

一、“舅甥之好”确立之路:元朝尚未建立之前,蒙古与高丽已经存在简单的盟约

12世纪末13世纪初,漠北草原诸部在马蹄践踏之中相继崛起。权谋、战斗、陷阱、内乱,在一次次的斗争中铁木真脱颖而出。1206年草原各部拜服,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野心勃勃的铁木真随后便开始了对外征服。只是当铁木真在外酣战之时,1216年,早些年叛金降蒙的契丹人金山、六哥等人再次举起反蒙的旗号,决意复国。

金山、六哥等人虽然斗志十足,可蒙古军队的凶残早已深入契丹人的心中,他们看着蒙古军扑来,一触即溃,直至鸭绿江边。

退无可退,金山率领余下九万多人决意与鸭绿江对岸的高丽联盟。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谁也懂得。

“皇帝以契丹兵逃在尔国,于今三年未能扫灭,敬遣兵讨之。尔国推资粮是助,无致欠缺。”《元史》

“帝(成吉思汗)命在灭贼之后约为兄弟。”《元史》

然而金山没有想到,只是在成吉思汗的一道手谕之下,高丽便立刻反戈。

成吉思汗只是答应高丽:灭贼之后,约为兄弟。

高丽的反戈加上蒙古军队的凶猛,金山等人很快被消灭殆尽。基于此,成吉思汗并没有反悔,在契丹人彻底消灭后,蒙古军队哈真、札剌同高丽军首领赵冲、金就励会盟,称“两国永结兄弟,万世子孙无忘今日”。

这样蒙古和高丽在共同歼灭契丹叛军的基础上,订了简单的盟约,两国初步建立了外交关系。

成吉思汗

二、“舅甥之好”确立之路(2):由“著古与”事件撕毁盟约,蒙古开始七征高丽,最终转战为和

1225年,蒙古受贡使著古与等十人在归国途中遇害,“自是连七岁绝信使矣”

在查验之后,蒙古怀疑乃高丽人所为。1231 年,蒙古以“著古与事件”为由,命撒礼塔为统率出兵高丽,开始了对高丽的征服。

高丽军民团结一心,在龟州城一战中,蒙古军将领无不感慨道:“吾结发从军,历观天下城池攻战之状,未尝见被攻如此而终不降者。”我从军以来,历观天下攻城之战,从来没有见过被打得如此凄惨却不投降的国家啊!即便如此,高丽终究敌不过蒙古。入境以来,被连克数城。

文章图片3

高丽与元朝的战争

同时,高丽国内亦发生暴乱,1232 年高丽国王高宗在武臣崔竩的挟持下避乱江华岛。此之前,高宗本已经与蒙古讲和,允许其在高丽境内设立72达鲁花赤进行监视。然而在崔竩的策划下,蒙古初设的一处达鲁花赤很快就遭到了高丽军队的屠杀。

高丽的反抗再次引起了蒙古的愤怒。蒙古前后出兵征战高丽达七次之多,二十八年之久,高丽境内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百姓“弃战从和”的要求逐渐强烈,权臣手中军队的怠战情绪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这让避战海岛、积蓄已久的高丽王室终于看到了机会。

而从蒙古来看,其本身遭受的损失并不亚于高丽,高丽国力虽小,但多山靠海的特点使蒙古骑兵的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且长期的对外征战使蒙古在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也十分巨大。这些损失与消耗急切要求着蒙古重新思考双方的关系。

而在二十多年的长期战争之中,双方围绕的基本问题是高丽国都“出水就陆”和高丽国王亲自到蒙古朝觐等问题。

这个僵局的打破在于高丽王室终于从权臣的手中夺回了权力。1258 年三月,崔竩被诛杀。紧接着,高宗便调整了对外政策,同意高丽国都“出水就陆”,并委派世子王倎前去觐见。

文章图片4

崔竩——高宗长期以来是崔氏的傀儡

王倎在前去的路上,蒙古国内却发生了一个大事: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去世了!

汗位的空缺引起了忽必烈阿里不哥的争夺。在一番权宜之下,王倎决定去觐见忽必烈。

王倎的到来使得忽必烈大为惊喜,说:“高丽万里之国,唐太宗亲征而不能服。今世子自来此,天意也。”高丽世子的到来为两国结束战争,开始和平交往奠定了基础。1260 年,忽必烈在开平登上汗位。而此时高丽高宗已经去世,于是忽必烈让王倎归国,继承王位,王倎就是高丽元宗。

从此两国结束了对立状态,高丽成为元朝东藩。王倎出水就陆后,要求“免军民侵扰,还被掳及逃民”,忽必烈“皆从之”,并撤销了在高丽的蒙古军队,两国进入了和平交往的时期。

忽必烈

三、两国“舅甥之好”的最终确立

高丽元宗继位后基本同元朝保持了比较和平的关系。高丽每年会主动派遣使者前去进献贡品方物,蒙古也会有相应的回馈。同时蒙古要求高丽对其尽到“六事”即纳质、输粮、设译、助军、供户籍数、置达鲁花赤。(尽六事历来被看作元朝对高丽的剥削)

高丽王室其实起初对这些要求心存很大的芥蒂,直到高丽元宗十年(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 年),高丽国内发生了谋废王位的林衍叛乱,高丽王权再次岌岌可危。关键时刻,由于忽必烈的参与,林衍叛乱很快便被平息。

经过这次叛乱,元宗这才认识到想要加强王权,避免权臣的再次干政,取得蒙古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十分必要。

为了取得蒙古的充分信任,以便加强王权,进一步改善与强化蒙古的关系,经过反复的思索,元宗想到利用联姻来加强双方的关系。

文章图片6

元朝公主

高丽元宗十年(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 年)十二月,元宗因林衍叛乱事件到汗国朝觐,申明事情的真相。翌年二月,元宗在燕京拜见了忽必烈,在这次朝觐中高丽元宗向忽必烈提出为世子请婚的请求。

忽必烈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明确拒绝。

一方面,虽然历史上通过联姻来加强两国关系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此时的大元帝国所向披靡,无需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中,还从没有公主下嫁的先例。

另一方面,忽必烈考量到若想高丽完全效忠于自己确实迫切需要一条更加合理的途径。虽然此前高丽已经表示完全臣服,并连年上贡,但在二十几年的战斗中,高丽所表示出的顽强抵抗仍令忽必烈心有余悸。且高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对于想要称霸世界的蒙元帝国来说,东灭日本,南灭残宋都需要高丽的支持。因此,对于请婚忽必烈也没有明确拒绝。

1271年高丽遣枢密院使金炼到元朝,呈上元宗的奏章正式请婚。同年六月,世子王愖到蒙古入质。

高丽十足的诚意、其本身具有的重大价值最终打动了忽必烈。十月,忽必烈许世子婚,将其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后封齐国公主)许嫁给高丽世子王愖。由于公主年幼,直到1274年,两人才得以完婚。

完婚之时,高丽百姓相为贺庆说“不图百年锋镝之余,复见太平之期”,可见高丽国内上至百官,下至普通百姓对蒙古公主嫁入高丽都十分重视,意识到蒙古公主的到来将迎来两国和平友好往来的新时期。

自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 年)与高丽“舅甥之好”关系确立到元朝灭亡,前后共有七位元朝公主嫁入高丽,双方基本保持了比较和平、稳定的外交关系。通过“舅甥之好”两国上层统治者之间的接触空前密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对巩固两国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吉思汗雕像

四、总结

其实总结要靠大家自己总结,当然捋一捋事件的发生脉络即可,作者这里再给大家做一点补充。即元朝与高丽的“舅甥之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公主下嫁后常以上国自居,凌驾于众人之上,甚至偶有干涉王权的行为发生,但这始终是局部的,是个例存在,在两国百余年的交往史上,和平、友好、发展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今日所讲,不知大家懂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