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别称“沪”、申城,“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江浙一带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此后的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组拍摄于1926年的上海老照片,让我们回到90多年前的上海,去看看那时候的上海郊区的样子。因照片年代久远,很多照片拍摄的地点无法辨识,还请各位读者海涵。 1926年的上海郊区,一座寺庙建筑前,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 1926年的上海郊区,依然是上图中的那座寺庙前的广场上,两个挑担的男子正在休息。 1926年的上海郊区,一位老农正在给树浇水。 1926年的上海郊区,一个男子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坐着一个小脚老太太。旧时妇女裹小脚,出行不便,如果出远门的话,富贵人家骑驴乘轿,普通人家只能坐这种独轮车。 1926年的上海郊区,百姓居住的泥房,房子周围用竹篱笆围着。 1926年的上海郊区,出现在摄影镜头中的几个孩子,其中一个男孩挑着扁担,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里的劳作。 1926年的上海郊区,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正挑着一担柴草走来。 1926年的上海郊区,一个男子推着一辆独轮车走过一栋高大的寺庙建筑。 1926年的上海郊区,一个穿着袄裙的妇女正在农田里除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