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弦师李建枢,振兴北京曲艺︱听珍贵录音《北京俗语》

 明日大雪飘 2022-05-22 发布于上海
总撰稿 / 张世强(小强) 说书人 /徐德亮
 责编 / 老白   审阅 / 王世玲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的第1528篇原创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特别是在北京地区,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曲艺都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并且涌现出了众多表演艺术家、演奏艺术家。可是,近二三十年来,曲艺濒危,不仅从事曲艺的演唱者日益减少,伴奏员、曲艺弦师,特别是优秀弦师更是凤毛麟角。

图片


徐德亮:2022年5月3日上午,北京一位优秀弦师,著名的三弦演奏家,也是我的好朋友,我称为四叔的李建枢老师,不幸去世,享年只有60岁。这也是北京曲艺界的一大损失,也让亟待振兴的北京曲艺雪上加霜。

图片

李建枢先生自幼家传三弦演奏,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李建枢三弦演奏技艺超群,很多少见的单弦牌子曲也可以信手拈来,是北京乃至中国曲艺界单弦伴奏的中流砥柱。2011年到2013年,在李建枢老师的伴奏下,徐德亮演唱录制了300多首岔曲、单弦牌子曲,并在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中播放,获得听众的热烈反响。

今天在音频节目中,有徐德亮独家回忆的诸多李建枢先生的生前故事,并为大家播出李建枢先生伴奏、徐德亮演唱的单弦牌子曲《北京俗语》。

北京话经过多年的变迁,不要说和清代、民国时比,就是和解放初期,甚至八十年代比,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网络时代,看到好多自称北京人的视频,说话明显带别处的口音,故意学说所谓的老北京话,南腔北调,流里流气,故做丑态,百般恶俗。说是宣传北京文化,实则污蔑北京人,引起全国人民对北京人的反感,甚至挑起地域矛盾,真正该死!

又有些所谓民俗专家,顺嘴跑火车,胡说八道,难正视听。

故发出一生从事金石、周易、文字、音韵的学术研究的大儒溥叔明先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八角鼓《北京俗话》(传唱者又称《大实话》)以洗耳目。

溥三爷酷好昆曲、书画、诗词,尤爱八角鼓,不少曲目由谭派单弦创始人谭凤元首演,至今传唱。

这段《北京俗话》,妙在全用俗话,一字不改,前后顺序似有意又无意,似有对仗又似随手写成,又正合各个曲牌的格律,是文学高手写的俗话文章。

溥叔明先生是溥心畬同父同母的三弟,兄弟二人长年在一起生活,诗词书画,弹唱八角鼓,颇具风致。后分隔两岸,至死未能见面,亦为恨事。溥二爷现在在拍卖场上炙手可热,溥三爷也不应埋没于故纸堆中。

这段是徐德亮老师演唱,李建枢老师伴奏,乐乐老师录音,大约也有十年光景了。

[曲头]

亲戚远来香,街坊高打墙。各人洗脸各人光。

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一口吃不胖,天比树叶长。

大风刮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话短长。

[数唱]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条道走到天黑,三句话不离本行。

小孩要没娘,说起来话长。


[南锣北鼓]

有老王嫌老王,没老王想老王,人心都在人心上。

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火虫的屁股没大亮。

[倒推船]

冷尿热屁穷撒谎,吃䓤吃蒜不吃姜,羊毛出在羊身上。


[太平年]

真人不露相,有福不在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没有零头不算账,老鸹窝里愣能出来凤凰。

穷算命,富烧香……

图片

李建枢先生千古!图片图片图片

年轻我辈,为振兴北京曲艺需更加努力!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