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教师成长越来越强调系统思维?如何构建“新”教学系统?

 新用户73992602 2022-05-22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图片

系统思维的建构,无论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

5月21日,第五届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开幕,12位教育学者、教学名师围绕“重新定义学习目标”解构了备课、教材、学习、课堂、教研、作业、课后、整合、评价、技术、关系、教师终身学习12个目标。下面,是来自本届峰会的学习引导师赵桂霞校长针对本次分享的立体复盘和系统梳理。

图片

为什么建构逻辑体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发现,当我们的思维停留在点状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人们的痛苦点往往来自于只看当下,看不到过去和未来。

当我们从点状往前走、往回看,形成线性思维的时候,我们就超越了点状思维的局限。但是,线性思维也不够,因为它要么是要么非,或者要么上要么下,这就给大家带来一种选择的纠结。只有当把线铺成面、把面建构体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才会比原来有了一个很大的推进。

今天我特别想说,立体的系统思维,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一件事物形成系统性、多维度的思考和多元思维,在教育改革创新上,这种立体系统的思考尤其能够防止我们出现遗漏和问题的偏颇,也防止走弯路。

系统思维的建构,无论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

学习目标的逻辑体

那么,“重新定义学习目标”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系统思维的建构上,到底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目标逻辑体建构逻辑▼

我们刚才已经梳理了它们的逻辑关系,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的点、线、面、体的构成▼

形成了这样一个立体意识,我们再来沿面解剖“重新定义”的内涵,对于“重新定义学习目标”这一主题,也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深度的掌握。

图片

沿面解剖,“重新定义

首先,我想用这张图和大家回答,为什么要“重新定义”。

图片

回顾中国教育发展的这些年,我们应该能看到:

2001年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特别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01年国家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了三维目标,一线老师在探索中找到了落地的方法和途径,并且收到了很大成效。


2016年9月13日,林崇德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开始进入学校的理念意识层面,教师在理念意识层面有了,但落地不会实操。

为什么“三维目标”能够在一线落地,而核心素养做不到呢?

因为,双基时代是学科本位,三维目标依然停留在学科本位,而在核心素养要落地的时候回到了人本位。正是因为回到了学生本位的目标要求上来,所以老师没有一个标准的改变和标准的引领,就不会落地、也无法落地。

核心素养是需要在学习目标里去落地的,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其实就是在重新定义学习目标,也就是根本解决核心素养落地的问题。

核心素养在学校里落地,也就是学习目标的实现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我们从刚刚的建构的学习目标体的6个面来解构“重新定义”的要点。

//学习目标重新定义

图片

这个话题分享来自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的章巍老师,他从案例开始,用一个课时两位不同老师的教授,让我们感受到老师教学背后的真实立意直指学习目标。

章巍老师特别强调:“今天的课堂上应该确立超越知识之上的更为深远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怎么建构?他给出了关于大概念的三个表达:

大概念是课程内容通往核心素养的阶梯;

大概念是核心素养楔入具体知识的固定锚点;

大概念和核心任务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在章老师的表达里清晰地解构了大概念、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心素养和核心任务之间的关系,我被这些话深深触动。

//评价目标重新定义

图片

学习目标这个面里还有评价目标,来自北京探月学院社科部负责人张阳老师提供了两个非常好的实操建议:往上两层想目标,往下两层想落地。

往上两层的第一层是核心素养,再上一层是国家的育人目标, 我们始终要想着上两层的目标,才能把评价目标找好。我们还要往下两层想落地,怎么落?第一找通用量规,第二形成表现性样本库。


另外,张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定义评价目标的基本流程:第一步明确学习结果(评价什么素养目标),第二步选择通用量规(用什么工具来评价),第三步建构表现性任务库。

//课堂目标重新定义

关于课堂目标,有6位老师奉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探索。课堂的目标取决于课前、课中、课后,也就是备课、关系和作业,而备课又取决于教材和整合。

图片

所以,在课堂目标中我们需要回答6个问题,下面我们拆分来看,6位老师分别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怎么去理解和建构?

图片

何捷老师关于重新定义备课的目标,让大家牢记一点:过去我们备课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目标,然后确定教学——上课——评价。

他提醒我们不是这样的,在备课的时候要先想清楚你要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希望孩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抵达到哪里,然后你要设计怎么评价这个目标,再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荣维东教授在重新定义教材的目标中,对这一轮课程标准的重新调整和建构有着独到的理解,我截取了几个核心问题:

1.他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做了一个区分。

2.他告诉我们目标怎么制定。

3.他回答了教材、课标、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荣教授建议我们,要梳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到了单元和课文以及课时目标的时候,要带入教材,把教材的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目标放在一起去整合使用,就特别便于操作。


徐莉老师回答了重新定义整合的目标,我之所以把它放到前面来,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备课系统。

她首先回答整合是指跨学科和超学科的整合、统整、融合、综合等,另一方面它还包含着目标的整合,有知识的、技能的;有推理的、成果的,还有情感的目标,都要实现融合。

在整合的目标中,大家不要单一地理解为只是跨学科、超学科的整合,其实更多的是在于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横向的拉通,纵向的穿透,然后把目标融会贯通地去落地。

郑钢校长提供了重新定义课堂目标的几个维度,在他看来,我们要从原来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走向思维的目标、应用的目标和链接的目标,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有了意义和情感的味道。

另外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郑校长提出了应用目标的几个维度:

单学科的知识和应用到跨学科的知识和应用;

可预测的场景的应用;

不可预测的场景的应用。

这不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发展的系统吗?或者是一个台阶的递升吗?

我在关系的目标中,回答的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之间必须是始于平等的,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你才能构建良好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之间的表达是同频,如果不能同频,教育怎么可能唤醒?

而生生关系始于友善,忠于共进,用一种友善的友情来和谐整个班级、和谐伙伴之间的关系,最后走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关于作业的目标中,刘春生老师给了我们从作业定位到作业目标到作业功效,以及作业类型的探索和分享,都对我们作业的布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后目标重新定义

图片

课后目标的分享者是来自天府七中小学部的校长周宏燕, 我们从她的分享中会看到什么叫课后生活。

课后生活包含课间、延时服务、回家后的其他时间段。在这些时段当中怎么做?这所学校的回答是用课程统整。

他们在课间时段里做很多游戏,在延时服务的环节里做了大量的选修课和活动类课程,还在课外时间做一些生活、实践、立足自我发展的课程。


我特别要补充的一句是:核心素养是“养出来的。既然是养出来的,它就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课后生活目标的重新定义,值得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关注。

//教研目标重新定义

图片

教研目标是由李海林校长带来的分享,他回答的是教研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李校长在这次的分享中对教研做了深度的思考,而且非常系统。他拆分了上课、备课、作业、辅导、考试这五个环节,发现有15个教研活动需要我们老师去做。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方案落地实施的过程中,这样一种教研的跟进就起到了保障新课程改革更好的发展作用。

//技术目标重新定义

图片

技术的目标分享者是杨晓哲老师, 打开教学系统,杨老师给了三个维度:

一是教学设计维度,必须从素养为本开始;

二是深度学习,也就是课堂学习角度;

三是评价角度。

在教学设计角度,技术能够提供互动性的探究工具;在深度学习角度,技术能够创设多维度的情境构造;在评价角度,技术能够跟进个性化的测试。

//教师终身学习目标重新定义

图片

一名面向未来教育的老师要学什么?宋萑教授给了我们非常细致和明确的结构:

学习原理——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是怎么发生的,教学设计如何助力学习发生的全程。

循证教学——要理解完整的教学系统,我怎么会有问题?我的问题来自哪里?顺着这些问题找到自己的证据链,构建自己的教学系统。

教学相长——在教学相长中成长自己,这里的教学相长有应用性实践,就是你上的每一堂课,也有通过读书、看名师案例的反思性实践。

一名终身学习的老师一定是不断读书,不断研究他人,不断反思自己,不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向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面向未来,成为卓越教师。

图片

一起,向未来!

2022年4月21日,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案正式发布。这次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发布的核心点是让核心素养落地,让它落到课堂上,让它生长在孩子身上。

过去,核心素养从理论方面研究出来,但是没有变成看得见的风景,而这次课程标准就把核心素养变成了内容标准,变成了学业质量的标准,所以变成了“看得到的风景


然后,通过我们今天12个目标和维度的解剖,老师们学会实操,便会形成“走得到的景点

图片

从新方案和新标准实施的基本原则看,这次的深化改革更多的需要我们教育人自身去发力,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们教育人必须为、应当为、也是可以为的事情。所以在这里,我特别想说,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必须往前走。


因此重新定义学习目标,作为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方案落地推行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话题,一个引领的话题,毫无疑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当下我们真的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肩负起这样一份责任,一起向未来。

点击下方图片

一键购买“主题日丨教师通识素养12讲”

即刻无限次回看精彩会议内容

(有效期至2023年5月30日止)

图片

2022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精彩未完待续,欢迎您持续关注与参与。

图片
图片

作者 | 赵桂霞(蒲公英教育智库实验学校总校长)

排版 | 清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