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谈吐,往往能暴露出其真实的人品。 善良宽厚的人,常说良言,让人如沐春风;尖酸刻薄的人,常说恶语,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口德,就是品德。 人品差的人,往往喜欢说以下三种话,要远离。 ![]() 闲话古语云:“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真正有修养的人,总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不断反省自己,来发现、修正自身的不足。 修养差的人,却总是热衷于盯着别人的是是非非。 他们看到别人一旦有什么“新鲜事”,就兴奋起来,不断地议论、传播。 最终,弄得众人皆知,满城风雨,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 这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管好;别人的事,不随意插手、议论;老天的事,顺其自然。那么,人生百分之八十的烦恼,便可以免除。 有一个词,叫“三人成虎。” 有的人,总是喜欢对别人的事情,添油加醋的传播。 结果,本来没有的事情,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就变成了“真事。” 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肆意造“口业”,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 ![]() 怨言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一旦遇到失败,就习惯抱怨他人,把责任全部推到别人身上。 他们对于自己的不足,视而不见;对于别人的错误,却是“明察秋毫。” 如此做法,只能导致众人对其“敬而远之。” 真正厉害的人,凡事喜欢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他们往往能够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一次,天降大雨,孔子的书房漏雨,很多书被淋湿了。 ![]() 子路对孔子说:“都是我的错。书房本是我在管理,如果我在雨季到来之前,能够检查一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颜回对子路说:“这不能怪你。这几天我一直在书房看书,发现了屋顶的破损。如果我能上点心,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孔子说:“这不怪你们。按照惯例,书房每年要重新加固,是我忘记了提醒你们。这是我的过错啊。” 所谓:“君子常过,小人无错。” 修养差的人,擅长抱怨、指责别人,自己却“漏洞百出”;修养高的人,擅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终,他们日益精进。 遇事不怨,凡事求诸己,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也是成事的不二法门。 ![]() 恶语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的人,用“恶语”伤害了别人,不但不感到可耻,反而还沾沾自喜。 他们把自己的刻薄,错误地当成了一种“本事。” 然而,在有教养的人看来,这种“本事”,恰恰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有的人,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恶语伤人。 ![]() 他们一旦发现对方的缺点,就极力攻击对方,甚至能够把对方攻击到“自我怀疑。” 如果对方反驳,他们就会恬不知耻地说道:“我这是为你好。”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你好”呢? 真正的“为你好”,对于别人的缺点,能够做到“点到为止”,尽量不会过多伤害对方,以让对方“知错就改”为目的; 而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的人,对方能否改正缺点,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只是以别人的缺点为支点,肆意伤人罢了。 结语: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选对圈子。 与善良、优秀的人同行,自己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愿你我,都能有一双慧眼,择善而交。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