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军队全部解散军人复员,海军舰只也被拆除武装,担负起了把海外侵占领土上的军人与平民运回国内的任务。 1947年运输任务完成后,所有残存的尚有价值的战舰作为战利品,被美苏英中4国抽签分配完毕。此时曾经位列世界第3的日本海军只剩下了28艘近海巡视船(用于反潜扫雷的特务船),这批船被复员厅第二复员局(前身即是海军省,陆军省是第一复员局)移交给新政府的运输省(现在的国土交通省)。 海上自卫队成立太平洋战争后期,美日双方一个为了封锁、一个为了防止对方登陆,都在日本附近海域布下了大量水雷。此时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日本周边海域仍然非常危险,船只触雷沉没的事故时有发生。扫雷是一项既危险又出力不讨好的工作,自然要由日本人自己承担,于是在1948年5月1日,运输省所辖多了一个新部门——日本海上保安厅,从事扫雷和海上缉私。依靠旧日本海军遗留的28艘巡视船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因此从1949年开始,海上保安厅开始购买新的巡视船。 海上保安厅的成立让旧日本海军人员的思想活络起来,在前海军大将野村吉三朗和美国海军将领阿利·伯克的活动下,1952年4月26日,海上保安厅下面又成立了一个新部门——海上警备厅。1954年7月1日,《防卫厅设置法》与《自卫队法》获得通过,海上警备队正式更名为“防卫厅海上自卫队”。 战后第一型驱逐舰日本海自刚成立时的主力是18艘楠级警备艇,这些舰只1953年租借自美国,原是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海军建造的塔科马级警戒巡防舰(Patrol frigate)。 ![]() 塔科马级警戒巡防舰 ![]() 塔科马级警戒巡防舰 ![]() 1953年塔科马级警戒巡防舰交接仪式 楠级排水量为1450吨,仅装备3门76毫米舰炮、4门40毫米舰炮、9门20毫米火炮和8座深水炸弹投放器,火炮威力也小也没有鱼雷,只能算是近海巡逻反潜炮艇。根据美日舰艇租借协定,1954年2月,日本海自总算得到了2艘美国格里夫斯级驱逐舰,命名为朝风和旗风号。 ![]() 格里夫斯级驱逐舰
但是美国交付给日本的是“火力阉割版”,拆除了2门127毫米炮和鱼雷发射管,虽然火力大大减弱,赶不上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的任何一型驱逐舰,可在当时依然算得上是海自最强大的武备。 ![]() 朝风号,拆除了2号和3号炮塔 自建甲型警备船在海自还没成立的时候,海上警备队就在1952年提出了第一期自造军舰计划,总预算为130亿日元。该预算于1953年8月获得通过,但是被削减为了115亿日元,共建造16艘大小战舰,其中就包括了2艘春风级甲型警备船和3艘乙型警备船。 ![]() DD-101 春风号 春风级甲型警备船的技术蓝本是旧日本海军白露级和美国海军萨姆纳级驱逐舰,舰体部分为日本国产,采用了美国惯用的平甲板船型,长106米,宽10.5米,标准排水量1700吨。动力为2座蒸汽轮机,2轴,总功率30000马力,最大航速30节。 武器装备则根据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全部从美国进口,由于海自的定位与旧日本海军不同,所以该级舰完全抛弃了鱼雷,只装备了舰炮和反潜武器。主武器为3门MK30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2座40毫米四联装机炮,1座反潜深弹发射器。 MK30型由MK12型127毫米炮改进而来,全重将近19吨,最大俯仰速度18度/秒,最大回旋速度38度/秒。弹重24.5公斤,炮口初速792米/秒,对海有效射程13700米,对空有效射程8200米,最大射速22发/分。该炮总体性能来说仍然停留在二战水平,同旧日本海军秋月级装备的九八式100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除了弹丸大了将近一倍之外,其他性能并没太大优势。 ![]() MK30型舰炮 在电子装备方面由于有了美国技术支持,同旧日本海军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该舰不但装备了AN/SPS-6对空搜索雷达和AN/SPS-5对海搜索雷达,还有Mk51型射击指挥系统。Mk51型依靠配有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的方位盘对目标进行跟踪,利用机械式的射击盘计算目标速度,从而指挥射击。此外该级舰还仿制美国的综合情报处理系统设立了CIC指挥室,这些技术对旧日本海军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却在春风级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 DD-102 雪风 春风级共建造了2艘,春风号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承建,于1956年4月竣工,编号DD-101。2号舰雪风号(又是雪风,怕不怕?)由新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承建,于1956年7月竣工,编号DD-102。从编号DD可以看出,春风级实际上就是驱逐舰,甲级警备船只是海自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 自建乙型警备船在海自的第一批自造军舰计划中除了春风级,还有3艘乙型警备船。乙型借鉴了旧日本海军丁型驱逐舰和美国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的技术,舰长89.5米,宽8.7米,吃水3.15米,排水量较小只有1060吨。由于巴克利级采用的是柴油机动力,因此海自将这3艘舰分别采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来比较动力系统的优劣。 ![]() DE-201 曙号 首舰“曙”号采用了2座石川岛舰本式三缸蒸汽轮机,总功率18000马力,最大航速28节。“雷”和“电”号采用了2座柴油发动机,总功率12000马力,最大航速26节。随后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柴油机在续航里程、重量、体积、经济性多方面都比日本传统的蒸汽轮机更有优势,由此定下了随后乙型警备船使用柴油引擎的基调。 ![]() DE-203 电号 除了动力系统差异,3艘舰的其他配置都一样。武器为2座日本国产54式76毫米50倍径单管高平两用炮,2座40毫米双联装机炮,1座反潜深弹发射器。对空搜索雷达为OPS-2型,对海搜索雷达为OPS-3型。 ![]() 54式76毫米炮的原型——美制MK33 ![]() MK33单管型 曙、雷、电号分别由石川岛重工东京造船厂、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和三井神户造船厂建造,全部于1956年竣工,编号DE-101到103,属于是护卫舰。 迈出转型第一步战后重建的日本海自由于战略重心发生转变,因此旧日本海军的技术储备都已没了用处。但是在美国扶持下,日本从春风级全面使用引进的美式舰炮、雷达,到曙级开始配备国产54式舰炮和OPS雷达(54式舰炮仿制的是美式MK33型3英寸舰炮,OPS雷达仿制于美式SPS雷达),虽然这些装备还仅仅处于初级仿制阶段,但同旧日本海军相比还是有了巨大的技术进步。海自也由此定下了以防空和反潜为主的发展基调,开始走上重建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