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红馆】第七季推优作品赏评(二)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知之知然 2022-05-22 发布于北京

原创 中国红馆 诗书红绿裳 2022-05-01 01:53




诗人诗语



写在卷首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诗人诗语第七季推优赏评专刊推出了!

    鹤唳鸥鸣,各扬其声。诗法家数,各擅胜场。然就诗词评论的广义性而论,概有话说、批评、格法、注解、史传、句图等六类。但睽之当今,则多以赏析点赞为评,鲜有直论诗法、诗格、诗范、综述、纠谬者。

    文脉流变,代以季兴。以此寄望大家,不断探索尝试诗评诗论的多种内容和形式,以开诗论新风,以副古人所谓评者之德。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本期点评作者

陈玲静  党秀梅  隆新霞  吉洪花    

杨淑琴  李九香  李英莲  代文英  徐娅玲

朱梅香  萧凤菊  郑彦君  周明舫  郭叙峰

罗艳丽  翟利甫  文丽君  李景慧  李志成

王冬凤  杨玉巧  袁海英  朱海兴  曹富民

朱向青  杨彩芹  宿秀珍  许丽欣  李同军

本期诗词作者

    郭叙峰  田翠玲  刘月秋  刘丽秀

杨金强  杨淑琴  徐娅玲  张连玉  陈亚萍

杨玲娥  郑祝云  刘庆福  袁海英  王鸿贤

吴文燕      张相奎  赵茂林  李庆阳

山桂荣


春吟

作者:秦淮(云水禅心) 吉林

东风吻过翠盈溪,桃蕾初张紫燕低。

情到深处提笔颂,小诗一首带新泥。

诗评陈玲静

     这首满怀着浓浓诗情画意的小诗《春吟》,深深吸引着我。再三吟咏,欲罢不能。诗中第一句“东风吻过翠盈溪”。一个“吻”字。真可谓妙笔生花,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整首七绝顿时灵动起来。一个“吻字”,又带出了第三句“情到深处提笔颂,”多么自然贴切的情景交融,还有什么比“吻”字更情到深处?上下文遥相呼应,空灵之感呼之欲出。真让读者读后拍案叫绝,产生共鸣。最后以“小诗一首带新泥。”结尾,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春的清新。也和第二句“桃蕾初张紫燕低”形成呼应。这首绝句,字数虽然不多,却环环紧扣,惜字如金,动词用得不但生动形象,恰到好处。更是锦上添花。让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是诗词中难得的佳作。

听雨

作者:郭叙峰(丁当风铃) 陕西

千弦一夜巧弹春,柳岸桃溪出了神。

敢问仙家谁贺岁,祝声掉在地球村。

诗评1:党秀梅

  郭叙峰诗友的《听雨》这首绝句,玲珑剔透,新颖俏丽,温婉可掬。

  起句别开生面,“千弦”的“巧”“弹”,将随风潜入夜的“雨丝”形象惟妙惟肖地传递了出来。尤其是一个“巧”字,活化了春雨的轻柔、鲜活和灵动。

  承句则更显别致。“桃岸柳溪出了神”,简直妙不可言。拟人手法的运用,足见诗人文学造诣的深厚和命意遣词的老道。

  “敢问”一句,诗人把诗境由凡尘推向天上——“仙”界,虽然没有明说一场春雨绘出的美景是多么清新、秀丽和迷人,三个字“谁贺岁”让诗韵悠悠漾开,引发读者悠远的遐思和想象。

  结句“祝福掉在地球村”,一个形神兼备的“掉”字,让天上人间的祥瑞合二为一,漂亮出彩,令人叫绝。

诗评2:李英莲

    此诗起句不凡,承句顺畅。“千弦一夜巧弹春”运用了比拟手法,把唽唽呖呖落下的春雨比喻成千弦在弹奏春曲,场面壮观,形象生动,一个“巧”字形容了春雨声的美妙。

  承句“柳岸桃溪出了神”运用拟人法,形容花草树木在静静地倾听(欢畅地吸收)春雨,“出了神”比拟对春雨的渴盼与陶醉。

  “敢问仙家谁贺岁”,此处话锋一转,把春雨当成是仙家在贺岁,此句既关合前一二句,又为结句架好桥梁,章法老练。

  合句“祝声掉在地球村”,自然顺结,贺岁自然要说祝福语,春雨下在地上就是祝福语掉在地球村,古人云:“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春雨及时落下,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结句升华主题,是整首诗的中心点,余韵悠悠,富有深意。整首诗有声有色,笔法简练,意境深邃,欣赏。

诗评3:罗艳丽

  “千弦一夜巧弹春”首句从“巧弹”着笔运用比拟手法,将滴滴答答雨声比喻成千名女子在抚琴扬曲,画面感十足、温馨、美妙、形象、生动。

  接着用拟人手法道出了承句柳岸桃溪出了神”,飘飞的柳枝、飘着花瓣的溪水还有花草树木都在欣赏倾听这绝妙的琴声多么惬意。“出了神”描写了万物对春雨的渴盼与喜爱。

  诗人此时对大自然的馈赠,被眼前旖旎风光所陶醉,笔锋一转发了无限的感慨:“敢问仙家谁贺岁,祝声掉在地球村”,诗人巧妙将“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绘成了一个春天柔美的画面,绘出了春的润泽、夏的斑斓、秋的收获。将特定的春色播洒人间,将人之心中纷飞着希望与春意,达到了臆想的艺术效果。

  这首小诗读之朗朗上口,用词精当、灵动,意境幽深,回味无穷。大赞!

踏莎行·游春

作者:田翠玲(中秋月影) 山东

嫩柳垂丝,斜坡吐草。迎眸郊外春来早。新梅艳艳陌边开,黄鹂阵阵枝间袅。

溪畔看鱼,柳边垂钓。娇娃每在花间笑。青春何必梦回环,夕阳好处霞光照。

诗评:隆新霞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词,上片写了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直接切入主题。

    下片转笔,溪畔看鱼,柳边垂钓。娇娃每在花间笑。借助动作与声音,写出了作者当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在这美好时刻何必回眸过往岁月。而最后一句最有感染力,以对夕阳的赞美,烘托自己老年时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而不是象李商隐诗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了。是一首耐品之作。

壬寅春之桃思

作者刘月秋(冷月) 辽宁

桃花一夜绽缤纷,抢占江南半壁春。

可否悄悄择几朵,留芳战火疫中人

诗评1:吉洪花

      刘月秋老师这首绝句用韵很美。第一分句写出了桃花一夜之间纷纷绽放的景象,第二分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桃花数量之多和桃花之美。作者选择了“江南”这个地方来写,据我猜测可能是作者想到了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世人皆知江南风景好,而桃花占了其半壁春,桃花之美显而易见,可见作者构思无比巧妙。这首诗脉络清晰,流转自然,结尾引人遐思,作者希望留几朵桃花送给抗疫英雄们,表明作者想给这些英雄们弥补一下因为抗疫而错过了的春天,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衷心感谢您!本文题目紧扣中心,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佳作也。

诗评2:萧凤菊

  赏读刘月秋女士《壬寅春之桃思》这首诗,给人一种细水长流般的纯美感。桃花是春天的使者,诗人起笔借用“落英缤纷”这个典故,江南已是一派生机,春光明媚,“抢占”一词更是突出自然景色美欲滴的势头,清新灵活,耐人寻味。诗人巧妙地运用设问手法,笔锋一转,“可否悄悄择几朵”,留下悬念,花儿给谁呢?如果说是插在花瓶里,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桃花之美,那么就太俗气了。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结句意境的新颖,主题思想的升华,“留芳战火疫中人”,诗人大爱情怀,联想到多处疫情反弹,特别是江南核心城市中的上海人民,正处于与奥密克容病毒激烈的战斗中,诗人心牵疫区人民,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祝愿疫区人民早日战胜恶魔,迎来五彩缤纷的春天

诗评3:郭叙峰

  作者是东北人,东北的春天常常会迟到,诗的开头用“桃花”这个物象表明春已到达东北,而且是从江南“抢”来的,拟人手法用得非常灵动,突出了作者对春天和温暖的强烈渴望。东北的春天虽然比不了江南,但足已让作者灵感迸发。花总给人美的享受,当作者看到一片片盛开的桃花时,并没有陶醉其中,首先想到的是战火中和疫情中的人,她想把这美丽的风景分享给那些正在经受煎熬的人。“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桃花亦然,所以作者用疑问句式,商量的口吻,“可否悄悄择几朵,留芳战火疫中人”呢?足见作者的无私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此绝托物言志,爱心十足。起承转结自然流畅,结句点睛,升华主题。

诗评4:李志成

  这是一篇借物寄情的诗作。前两句写桃花绽放,占据春天的半壁江山,比喻桃花是春天的主角和代表,为下边用桃花寄情打下铺垫。第三句“可否悄悄择几朵”,是全诗的转关, 面对芳香艳丽的桃花,本应尽情欣赏和享受这温暖明媚的春景,但作者却设身处地地联想到了那些正遭受战火和疫病的人们,这个春天对他们来说是寒冷和阴黯的,不禁要摘取几朵桃花,“留芳战火疫中人”,把这美好的春天带给他们,也隐含着自己的祝福和期盼,表现了作者矜危恤难的情怀。情趣高雅,想象力丰富,很有“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味道。

  本诗构思巧妙,清晰自然,富于情趣。作者借物寄情,通过桃花这一春天的象征,把特定季节,特殊环境下自己的内心感情表达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

壬寅春

作者:刘丽秀(缺月疏桐) 吉林

不踏新青不赏花,方宅避疫度闲暇。

诗书一卷倚窗读,阙里春风驻我家。

诗评:吕婧

    起句连用两个否定词,“不踏”“不赏”,承句做出解释,因为“避疫”才不踏新青不赏花的。转句比较闲逸,即使不能出外踏青赏花,但是可以在家度闲暇,倚窗读一卷诗书也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合句弥补了“不踏”“不赏”的遗憾,诗词里的春风住在我家,春从来没有走远!

    此外,合句里的春风,也有其隐喻的思维。它不仅仅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阅读带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纵观全篇,小诗清新自然,起承转合一气喝成!赏学!

初春返校感怀

作者:杨金强(钓山翁) 贵州

学校风光自不同,一枝青白一枝红。

春风借我绵绵意,将那青红唤郁葱。

诗评:杨淑琴

    此诗语言通俗流畅,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对园丁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隐含其中。起句"学校"交代地点,直接点题,并围绕"风光自不同"这个主旨中心递进,承句给出不同的理由,是有"红、白”颜色的花朵。巧妙地将桃李融入诗中。三、四句转换角度,“春风"喻老师、喻园丁,"唤"精彩,把老师的苦口婆心,辛勤栽培写得淋漓尽致,因此,才有葱葱郁郁的、勃勃生机的春天。其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春茶

作者:杨淑琴 陕西

杯底风光仔细收,春山淑景入清流。

安贫何惧绿罗去,垂老可随黄叶游。

竹傍松声早听尽,蝶穿花海晚含愁。

新诗有韵居方寸,香气无形却自由

诗评1:李九香

    杨老师的这杯茶,清馨、透亮,沁人心扉。读几遍美诗,就如同喝下一杯明前茶,感觉味道的确不错。

    杨老师把茶放在杯里,于是,杯里就装进了“风光”,装进了“茶山”。这种写法,就感觉有“杯小乾坤大”的意境。“杯底风光仔细收,春山淑景入清流。”启句,以小见大,收到很好的效果。

    然后,以茶喻人。“安贫何惧绿罗去,垂老可随黄叶游。”甘于贫穷的春茶不怕失去碧绿,而渐渐成熟的春茶,如同秋风中的黄叶,又不同秋风中的黄叶,她在清流中舒展心胸,而不是憔悴、凄凉。一个“游"字足见诗人的坦荡胸怀。

    颈联“竹傍松声早听尽,蝶穿花海晚含愁。”诗者从茶的品格转到茶的生长环境,从而明确茶品质形成的原因。以竹松为邻,以花海为伴,这里点出“竹”“松”“蝶”“花”四个物象,以此作为衬托。松竹的品格,花海的香气,让茶的品质更加完美。

    尾联,诗者以抒发情感的形式合拢全诗。“新诗有韵居方寸,香气无形却自由。”在抒发感情中,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突出茶的特性。诗者以“新诗”与“茶香”作比较,“新诗有韵”却是固定在书中,而“香气无形”却能四溢飘香。从而把《春茶》举到制高点。

    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递进,手法新颖,对仗工稳,读来朗朗上口

诗评2:代文英

    赏读杨淑琴老师《春茶》别有一番感概!那刚沏的热腾腾的茶并那杯中翻滚的热流,整个春景及人世间万千繁华和情意都浓缩于小小的茶杯中,别有洞天。那绿中泛黄的青叶受到开水冲击,慢慢将四肢伸展,片片长叶舒缓地張开臂膀上下翻滚,尽情奔舞婉如娇燕翻飞,且又如歌如诉地向主人表白:初春时生机盎然地在大山深处或悬崖间自由生长,每天观日出赏晚霞,夜饮清露昼沐朝阳的美好时光。当株株茶树欣慰地自由生长时,却被人们爱屋及乌地将那些嫩的透亮的青尖,采摘加工去展现茶的更昂贵的品赏价值,嫩叶们似乎有点点忧伤了……。

    接下来诗人笔锋陡转:"安贫何惧绿罗去,垂老可随黄叶游"

"竹傍松声早听尽,蝶穿花海晚含愁"颔联颈联不仅对仗工稳,更是一种拟人写法,通过小小茶叶叶片的描述,由“绿”变""的自然过程和“傍松"“穿花"的风光年华早已随时光流失而终成美好的追忆!读来难免有老去青春不可逆反的忧伤感。尽管青春年华不可留,但茶香赋予人们的悠久的醇香是世代品茶人最美最舒心的回顾。

    这首诗的立意以小见大,寸杯之中悟风情,小小杯中方蕴万千世界。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以物言志恰到好处!由此可见作者善于观察,构思巧妙,将物,景,情,意四者一气呵成,文风大气,超然脱俗好诗作!

诗评3:徐娅玲

    读这首诗最深的感觉就是〝新”。这期主题是写春,写春是个很宽泛的范围,选材出新就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杨老师选春茶入题,就是一个新颖的着笔点。其次写春茶不写茶山和採茶女,而是从茶汤着眼,展开联想:松、竹、蝶、花海、清流,无一不显春山之风光。尤其是结尾又回到品茶之上,而这茶香之中的诗情画意,满满地流荡,又让人回想翩翩。

壬寅之春

作者:徐娅玲(米粒) 湖北武汉

欲觅江南锦瑟篇,春姑窈窕入花田。

满园蜂蝶偷香出,细品芳菲四月天。

诗评1:杨淑琴

    “锦瑟”开篇,先声夺人。"鸟语花香”、"踏青拾翠"的典故用得惟妙惟肖。由近及远架设镜头,拍摄了一幅由"锦瑟、春姑、花田、蝴蝶"构成的美丽画卷。虽然意像不多,听觉、视觉、感觉却蕴含其中,人与物争赏春景的场面使读者身临其临。对蜂蝶举止的拟人化描写“偷香"二字,俏皮、灵动。语言运用上多有出处。如"花田"出自明未清初黎景义的"情深穗石羊名驿,目断花田凤作洲""偷香"出自明未何绛的"紫燕欲飞先绕栋,林花未散已偷香”。结句闲适、乐观。“细品芳菲四月天”,一种咀嚼人生快感之情油然而生,读后余味无穷。

诗评2:郑彦君

    诗人要写的是壬寅之春,起句是想看江南的春天之桃红柳绿花团锦簇百花争艳,给承句埋下了伏笔,起句平坦自然顺理成章,承句春姑我认为是指春花,窈窕是指各种花的姿态,好看美丽,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看去承句很普素,但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包括了整个春天的景色,用了拟人写法。转句巧妙,没有喧哗,蜂飞蝶舞来品花香及络意不绝的观花人群,只是把蜂蝶偷香搬出来,表达对香的喜爱,对花的热爱,合句精彩,用了细品芬芳四月天,不光指蜂蝶,把人观看也比喻成品尝,芬芳四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借签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到了把想做的事情赶紧做。所以整首诗意很好,见微知著,值得细品欣赏学习,文化水平不同,可能观点不同,点评到此结束各抒己见。

游菱湖湿地公园

作者;张连玉(故乡月) 湖北

湖区绿水影波平,候鸟欢飞细语清。

白鹭千姿瑶殿立,黄莺万叠碧弦萦。

帘摇柳叶如头饰,风曳琼台似玉声。

春日携朋花海里,传来布谷几程鸣。

诗评:徐娅玲

    张老师的这首律,突出点就是描写的细腻。诗从湖水观察起,湖中之鸟,鹭,莺,分别写出它们的声、形、姿。可见现察的细致。结尾写邀朋同游时,又听布谷之声。鸟在这首诗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春的气息。

春分(飞雁格)

作者:陈亚萍(清平乐) 湖北

从兹昼夜两平分,一任阴晴自转轮。

树树桃花红烂漫,丝丝柳叶绿氲氤。

忽闻陌上莺声脆,且赏檐前燕语新。

几许雨濡田水满,牛哞蛙鼓好耕春。

诗评:徐娅玲

    读陈老师这首诗感觉就是个“美〞。首联扣题点出春分。接着写春之景。这是个很美的描写。桃红柳绿用叠词和连绵词来形容是语言上的美。第三联写陌上莺和檐前燕,是对仗工整的美。尾联写雨中牛叫蛙鸣,加上一句〝好耕春”,让人回味之美。整首诗就是把春的美,用诗的意境植入脑海。

春风

作者:杨玲娥(送你一枚阳光戒指) 湖北

若有还无撞梦轻,花飞枕席月澄清。

天风谁道虚难数,侧耳檐铃滴沥声。

诗评:朱梅香

    当我读到这首诗,就会想起唐代李峤的《风》,"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作者首先用倒装句:"若有还无撞梦轻,花飞枕席月澄清。"来描写,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在一个“撞”字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兴”为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内心震撼。

    这首诗的特点是,一个撞字成为点精之笔。因为撞使梦中人惊醒,并且引出月的视觉及檐铃听觉和对风的感悟,丰富了诗的内涵。

初春

作者:郑祝云 湖南

门前有景最迷人,日月辉光倍感新。

处处琳琅诗自艳,层层锦绣客来频。

千山鸟唱非常曲,众壑溪流别样春。

乐伴温馨乡土热,勤能致富更精神。

诗评1:周明舫

    《初春》这首七律,首联就先声夺人。“门前有景最迷人,日月辉光倍感新。"门前,应是山居门前,初春已临,风景呈现出一片葱绿清新之色。当日月升空光耀大地之时,更加炫丽而迷人。这不,颔联展开细描:“处处琳琅诗自艳,层层锦绣客来频。”处处琳琅,可指桃红李白比艳斗香,瓜果满园香气四溢而让诗人触景生情,信口可诗,韵味无穷。层层锦绣,可指梯田一夜春风使秧苗翠绿,犹如锦缎一般,诱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颈联“千山鸟唱非常曲,众壑溪流别样春。”写百鸟欢歌鸣天籁,小溪潺潺奏琴弦。这是一曲曲何其美妙的春之旋律。正是这种“别样春"的乐章陪伴着这片温馨可爱的家园。这种美景已达到极致。但还不够,作者在结尾将笔锋陡转“勤能致富更精神”,这是在大量景物描写铺陈后的神来之笔。美好的山川只有在辛勤的耕耘下,才会如此青绿,如此琳琅满目;穷乡僻壤的家园也只有在勤劳的汗水浇灌后,才会变成鸟儿的天堂,人间的粮仓,旅游的胜地。因而一个“更精神”再一次用递进手法写出了全诗乐曲最美妙最动听的最强音。

诗评2:朱向青

    起句跳出惯性思维,诗人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发现司空见惯的门前的景色变化:经过一个冬天的日月光华的贮蓄和滋润,焕发出来的春意让人倍感欣喜和新鲜。颔联承接上联,描绘出多姿多彩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不仅让诗人写出美丽的诗,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人频频来此欣赏。究竟是什么样的美景呢?诗人自己给出了答案: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因为春天的到来,群山里的鸟儿高兴得唱出了不同寻常的曲子,到处的溪流都欢腾起来。大自然的春意呼之欲出,让读者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山那水那春意的美好和诱惑。尾联则话锋一转,我愿永远伴随家乡这片热土,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浓浓的乡土气息,拳拳的赤子之心。

    此诗起承转合运用得当,抒情于景,以景达意,情景交融,将自然之美和心情之美完美结合,从而描绘出一幅充满积极人生观的绝美的初春画面。

盼春

作者:刘庆福(同心) 河北

抗疫家门闭,不知春已归。

听闻杨柳绿,遥羡杏花飞。

捷报传青鸟,乡心入翠微。

凤城阴雾散,万里共晴晖。

诗评:翟利甫

    “ 抗疫家门闭,不知春已归。”,刘老师在开篇的前两句点题,一句话就将身处春天的读者引进因抗疫而被迫关闭春天的“门”里。无奈与向往!谁让春天不开口?多少邻人不出门。

“听闻杨柳新,遥羡杏花飞。”,柳新只有听门客,杏花尚能各自飞,作者在长时间的自我禁闭下,也向往着能像杏花一样自由飞翔。反差,更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捷报传青鸟,乡心入翠微。”这两句唯美!好消息先有啼鸟传来,其实思乡的心早以融入初见微翠的春天。承转自然,柳暗花明。

    “凤城阴雾散,万里共晴晖。”一声鸟叫,凤城的阴雾烟消云散,大自然从不眷恋人,也从不遗弃人,结句春暖花开。

    总之,刘老师的这首《盼春》,寓意双关,即盼久居着走向春天,也盼疫情走出冬天。

        我们尚能呼吸!当谢因疫情而舍弃自由的人!

台口村踏青

作者:袁海英 河南义马

寂幽石屋忆当年,几度春回梦复燃。

涧上吊桥通古寺,城中来客觅甘泉。

赏花犹喜花枝鸟,戏水还惊水底天。

莫叹民居人渐少,门前皆是老神仙。

诗评1翟利甫

  “寂幽石屋忆当年,几度春回梦复燃。”,首联就将读者拉入儿时到中年的时空转换空间。春青,使掩埋心中多年的诗的底色被重新点燃。起句,先营造了一个怀旧的氛围。老屋尚留儿时梦,断壁残椽压箱底。儿梦,每个人都有,又每个人不同。

  额联“涧上吊桥通古寺,城中来客觅甘泉。”泉甘,桥幽,寺古,寥寥几笔勾划出一幅远离城市喧嚣的山居图。起承有序、自然。古桥通就两岸人,一头香客一头僧。来着即香客,去时已半仙。

  颈联“赏花犹喜花枝鸟,戏水还惊水底天。”,这两句非常精彩,山中鸟语花香,鱼戏惊天。水天同色,鸟花不分,读此,我顺口溜了一句“人来方使花蝶分,鱼去才看水天合。”以共通感。

尾联“莫叹民居人渐少,门前皆是老神仙。”将整首诗提到了一个高度,听经的村民,滋养在钟声悠悠的古寺下,也像神仙一样,远离世俗,悠闲自得。

  颈联尾联承合,既有因果,又有因缘。若问山前谁是佛?一半村人已成仙。总之,袁老师这首小诗,既有情怀,又充满艺术感染力。

诗评2:文丽君    

  哀海英老师这首七律属游记诗,借景抒情,意境幽远,诗味十足,气韵流畅,浑然天成。

  首句点明去处,石屋古村。承句交待原因,魂牵梦索,几年想游而今终于成行。

  中间两联对仗工稳。景色多姿多彩。吊桥,古寺。游客,甘泉。赏花听鸟,戏水惊天。由远及近,从古到今,天上,水下,对称精美的写法,使古村景致另人目不暇接,产生了想去一游的冲动。

  尾联,如果说前边饱览的是自然风光,那么接下来被作者慧眼发观的就是人文景观。村里人稀,年高。用”门前皆是老神仙"作结,蹬临了全诗的至高点,用语精妙,紧贴现实。将仙境仙人融为一体,含蓄而深刻,让人联想很多,思索许久……言有尽而意无穷。鹤立诗海。

诗评3:李景慧

   堪读,文笔流畅。涧上吊桥古寺甘泉扣首句幽寂,颈联赏花戏水紧扣城中来客。尾联用欢快囗吻点出村中老人,老神仙。但背后却令人有一丝担忧,民居渐少,是否也像中国大多数村庄一样,年轻人流失,沦为只有老人留守的村落?欢快背后引人思。

诗评4:朱海兴

  读了袁海英老师的新作《七律·台口村踏青》后,思绪便被作者,多少年梦绕魂牵,终归故里的情愫而感动!

    接着作者又描述了台口村,桃梨盛开,柳翠水清的旖旎风光。跨涧的吊桥,对岸的古寺……以及慕名而来的城里游客。一幅绚丽的游春画卷赫然纸端。

  赏着姹紫嫣红的花,聆听着婉转动听的鸟语,作者浮想联翩。心如那一汪碧绿的春水,把蓝天白云,村舍美景,全都融入自己无尽的遐思中。

  如今,年轻人都出门打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但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提高,老人们个个显得神采奕奕。

作者用一次回归故里的经历,鲜活地描述了村野的美丽风景。读后让人心向往之!

七绝·中牟春游赏桃花

作者:王鸿贤(蓝天飞鸿) 河南

树树芳菲映日开,蜂蝶展翅带吾来。

清酌白堕无从饮,两朵红云上粉腮。

诗评:王冬凤

  王鸿贤老师是豫东中牟一带的农民诗人。她勤奋好学,忙里偷闲,常有作品问世。我们来看看王鸿贤老师这首绝句:

  这首小诗意境很美。为了避免重复,诗中没有直说桃花,因为题目中已經有了。她说一大片桃花林在暖风的招唤下迎日竞放。使得成群的蜂蝶趋香而来。这群蜂蝶就象导游一样前面开路把她带到盛开的桃花园中。诗人一进桃园很容易联想到,唐代才子崔护在桃花小院巧遇美人,喜结良缘的故事。拨动了自己的情丝。回想起自己青春年少、情窦初开时的美好曾经,不须饮酒,两朵红晕飞上双腮。小诗语言生动形象。最后一句“两朵红云上粉腮。”是点睛之笔。含蓄,余味无穷,惹人遐思。诗中第三句“白堕”用了典,指北魏刘白堕酿制的美酒。后来诗人们常用白堕泛指白酒。但这句诗“清酌”的“酌”已是饮酒的意思,句末就不该再出现一个“饮”字。个见,是否有些重复?

  本人才疏学浅,初次练习评诗,有不当之处请高人雅正。

卜算子·李花开

作者:吴文燕(燕子) 安徽

万顷小花开,香雪枝头落。恰似玲珑粉蝶飞,浪漫溪河左。

春色入诗心,顿解才思锁。即赋新词小字香,可有谁来和?

诗评:杨玉巧

  卜算子是一个感情阴郁悲戚的词牌,古诗词中有不少代表性的作品,特别是杜甫的《咏梅》成为千古名篇流传至今。本文作者没有落俗套,以比兴手法描写李花的繁荣,清新自然,惹人遐想。

  上片以“万顷”开篇,描写李花开的广阔茂盛,把随风飘落的如雪花瓣比拟成玲珑蝴蝶,让人有视觉享受。闭目聆听,仿佛有无数的蝴蝶追逐嬉闹,飞过溪流落向左岸。“浪”字很生动,形象的表达花瓣不是风吹过去的,而是它自己“浪”过去的,把景物写活了。

  下片依景入情,这么美的自然景观,怎么能不让人心情雀跃,怎么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所以才思敏捷,墨香染字,旋笔成诗。作者还意犹未尽,随心而问,我都陶醉在这花海里了,还有谁人和我一样为这美景喝彩写诗呢?此小词整体清新脱俗,节奏明快。

雨夜蛙声

作者:高敏(高风) 辽宁

柳堤晚步雨星星,觉醒蛙儿阵阵鸣。

或许芳心已萌动,夜来才敢吐深情。

诗评:袁海英 

  读高敏老师这首《雨夜蛙声》,不经意间步入了细雨霏霏的傍晚,杨柳依依的岸边,一对有情人正流连忘返。此起彼伏的蛙鸣,仿佛在声声呼唤,又似在深情告白。原来大自然中有如此坦率炽烈的表白。这种对歌形式的告白,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壮族姑娘刘三姐与阿牛哥漓江岸边的浪漫。人间的真情何尝没有同样热烈的表达呢?

  清新的小诗以拟人手法由细雨中两情相悦的高歌引出一对情侣深情缱绻的人间情愫。这种情愫,朦胧在细雨中,朦胧在蛙声里,朦胧在一代代有情人的心里,从而美丽了一个个春夜,美丽了无数人的希望。

  这首借自然之景赞美人间爱情的活泼的小诗,恐怕还有更深邃的思考——对自然界中所有美好生灵的尊重与热爱!对人类悲悯之心的痛心疾首的呼唤!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美好希冀与对人间大爱的殷殷期盼……这道不尽的余味,正在还给诗人们一个蛙声阵阵的春天!

春醒

作者:张相奎(谁能懂我) 呼伦贝尔

柳枝初秀絮毛盈,川谷肠鸣脉象惊。

和缓春风窗格剪,开门听得破冰声。

诗评:曹富民

    首句点明物象季节,第二句暗含高深的医理,川谷(大地) 肠鸣就是流水音,哗哗,哗哗哗……这是顺畅表象,健康的音符,同时也寓意着祖国健康顺畅丰隆,由于大地的初醒,让作者感受到了脉象惊,惊脉就是中医脉象的一个细节,大脑受到惊吓而亏虚,使心脏悸动,这是一个人的自然反应。短短七个字,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转句合句更是笔法细腻,引人深思,窗格剪更具诗意,破冰声就是冰排断裂奔跑起来的声音,一泻千里之声,作者用不同的角度诠释春天醒来的迹象,可谓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大气而脱俗。

唐山全域解封

作者:赵茂林(长樱在手) 河北

喜拥冉起阳光灿,静享风传胜利音。

又见柳摇花弄影,东君送我满园春。

诗评:杨彩芹

  疫情战胜,终于解封。作者欢快的心情不言而喻。走出楼门,迫不及待去拥抱阳光的灿烂,去感受空中的美好。和风徐徐,传送着胜利的欢音,也似在传递街头巷尾的轻松。笔锋一转,信步而行,迎面杨柳依依,鲜花弄影,香气扑鼻。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彰显着活力。

  没有看到疫情所带来的消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我们的党、军、警、医、民等各界凝心聚力,被攻克,瓦解。结句有力“东君送我满园春”,诗味浓郁,回味无穷。正是谷雨时节,正是播种时光。一切都欣欣然,田野播洒着希望,机器轰鸣着希望,新唐山充满着希望!

  全诗轻快明丽,起承自然,引起读者共鸣,堪称佳作!

春悟

作者:李庆阳(汐衿) 黑龙江大庆

巷陌遥青雨,何来为复迟?

惜春无写处,竟是旧花枝。

诗评:宿秀珍

  作者李庆阳的这首五绝以春悟为题,悟者,觉也,人的心音。作者以此为示,四句一意,全诗风格比较质朴,真意自然。通篇透出一种“怨叹”与无奈。

第一分句“巷陌遥青雨”,从地点“巷陌”起,其后一个“遥”字定调,“青雨”造境,期待那种“老树含青雨,平林澹白烟。”的诗情画意。

第二分句“何来为复迟?”以“何来”设问,“复迟”回答,暗含春雨迟来的“无奈”,瞬间令读者的情绪升华。

第三分句,“惜春无写处”,用白描的方式,勾勒出春雨迥迟迟,惜春春不在的憾然,及内心深处的一抹苍凉,以凸显“悟”的真谛。结句用“竟是旧花枝”揭秘,以“花枝”昭春,以“旧”字透出惋惜、期盼、无奈,春思,令全诗进入佳境,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与起句的“遥”字首尾呼应,两两相合。本诗短而味长,不失为一首精致作品。

行香子·壬寅春日有寄

作者:山桂荣 山东

小雨沙沙,小草柔柔。桃园燕雀亮歌喉。春怀旧友,思绪难收。盼花同赏,诗同品,景同游。

恐辜山水,奈何疫害,毒魔行孽若人愁。核酸检测,禁足封楼。幸医心仁,人心暖,众心谋。

诗评:李同军

  壬寅年的春天是不平常的,无论大江南北,无论城市乡村。在这个春天,诗人们不仅都是亲身经历者,更是不着白衣的“逆行人”。山桂荣老师这篇《行香子》,记录了发生在这个春天的故事,抒发了“抗击新冠病毒”的真情实感,更是表达出了全国人民“万众同心、风雨同舟”的精神风貌。

  上阙一个“盼”字是希冀,是愤懑,由于新冠病毒作祟,本该是赏花吟诗的花季却一个个被封困在家,是多么的令人伤感;下阙一个“幸”字,庆幸我们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国家,读来感同身受。一点点寄语:词三个三字句稍感凝练不够,还有提升空间。


中国红馆


《华东卷》编委会

主编:林建华

执行主编:封学美 潘承勇 李传芬 谢洪英

副主编:王来宾 王勤 虞通达  叶芹芹 吉洪花 徐泮珍

终审:潘承勇

《红沙果诗韵》编委会

主编:张相奎

副主编:曹富民 浦生红

制作:胡云琦

《长江诗词》编委会

主编:陈琳

副主编:卓荣谦

审核:周祥凤

推广:陈世军

《东方诗词》编委会

主编:高存广

执行主编:刘忠芳  杨巧玲

副主编:朱向青  杨彩芹

监理:卢忠霞


研学中心轮值主编
田成明 王伟 郭军民 李学祥 董本鹏 胡宁

外宣部长
陈业秀 虞通达 王勤 李洪伟 张相奎  陈琳 高存广

总编

胡   宁

执行总编

彭凤霞 陈小青 吴艳芳 余新 任云霞 林建华 田成明

副总编

姚成华 朱宪华 冯锦娜 严行慈 吴国荣 林巧儿 封学美 潘承勇 吴戌 卓荣谦 王荣炳 张晓飞

总编室主任

庞艳荣 马艳红 李草儿 李传芬 谢洪英 王媛 吉洪花

副主任

高淑珍 赵学艺 张小红 张军霞 袁海英 高存广 杨玉巧 庄兰香 吕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